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北京摺疊》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4.33K

《北京摺疊》是郝景芳的作品。2016年8月,《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京摺疊》讀後感範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摺疊》讀後感

《北京摺疊》讀後感_篇1

剛看中國作家獲得了雨果獎,就迫不及待的圍觀了這篇獲獎作品。許多人遺憾受篇幅限制,情節有點沒能完全展開,我卻覺得寫的恰到好處,就好像好多事情,一些真相,都只能是點到爲止,過滿則虧。

老刀爲了生活,鋌而走險去穿越空間,從第二層的研究生到第一層的上流人士,也從而窺見了些許生活的真相。前進的過程似乎並不困難,然而所有的變數從踏上返程的時候才接踵而來,道德的責問,因爲一層空間的工作疏忽而受的傷,好像這些現象在現實中總有縮影,受傷吃虧的總是最平凡的人們。而所謂的上層人士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特權。

老葛的話冰冷而淡漠,他說在這裏呆的久了就木了,習慣了,雖然自己也是底層出身,但很多事情是無法改變的,只能旁觀。

真相永遠殘酷,我不知道老刀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摺疊社會的真相,但事實已經擺在那裏。社會在發展,科技要進步,無處安放的只有越來越多的大多數。難道一層社會發展的代價就只能是壓縮別人的生存空間麼?如果真如老葛所說,上面的社會日升日落,繁榮了衰弱了所有的變化都傳不到下面的社會去,而下面的社會也就永遠固守着自己的模式潮起潮落,依然爲吃不起好點的飯,上不起好學校而掙扎,那是不是對於老刀這樣的人而言生活就真的沒有了指望?歷史的車輪滾滾,終將絕塵,只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有安坐的地方。

《北京摺疊》讀後感_篇2

最近北京摺疊異常火熱,忍不住好奇去百度看了看。作爲一個僞科幻迷,對各個科幻界大咖並不太熟悉,除了科幻世界這本雜誌,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老人戰爭》、《卡洛琳》這兩篇。一篇因爲在年紀太小時看,陰暗的哥特式刻畫人物關係和作者可怕的想象力,多年後看到同名的驚悚動畫片《鬼媽媽》仍使我驚出一身冷汗。陰暗的畫面,常年薄霧籠罩的小鎮發生這樣可怕的故事,常常是噩夢的來源。而《老人戰爭》宏大開闊的戰爭場面描述則引人入勝,彷彿場景歷歷在目,作者的場景描述一點都不遜於好萊塢導演斯皮爾伯格拍的《隕落星球》,可怕的外星物種入侵,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而摺疊北京不火,細水長流的平鋪敘事,沒有生死抉擇,,沒有激烈反抗,沒有戰爭,唯一的亮點只是點綴其間的老套愛情故事。可是慢慢的,你會恐懼的發現,這就是真實的生活狀態,雖然披着科幻的外衣,可是這就是不折不扣真實的操蛋的人生。你出生在什麼階層,基本就決定了你的下一代所在的階層,向上的通道已經越來越狹窄,如果出生在第三空間,基本你翻盤的'機會已經微乎其微。我們的社會已經是一個病態畸形發展的狀態,剛畢業的時候信心滿滿以爲自己可以改變世界,工作三年後你會在疲於奔命的生活中瞭解這就是真實的生活,你並不能改變什麼,你只能去適應社會這個龐大的機器的運轉。三十歲,你就會恐懼這臺巨大的機器將拋棄你,你甚至連被剝削的價值都沒有。只能被扔在黑暗裏生存,像陰溝裏的老鼠在骯髒發臭油膩膩的垃圾堆裏,不見天日。這纔是最讓人絕望的現實。

《北京摺疊》讀後感_篇3

作者筆下的北京,城市被劃分爲三個空間,第一空間與第二、三空間處於土地的正反兩端,當第一空間存在於地表時,第二、三空間則沉於地底。每過24小時,整座城市會發生翻轉。翻上地表的城市開始生活運轉,而被翻下去的空間裏的人則進入睡眠。人爲分配的不僅是空間,生活在第一空間裏的五百萬人能夠享用連續的24時生活。而當他們陷入睡眠時,升到地表的第二、三空間,則需共享這寶貴的24小時--第二空間生活着2500萬人口,從次日清晨6點生活到夜晚10點;第三空間生活着5000萬人,從10點工作到清晨6點,隨後他們再次集體進入睡眠,地面翻轉,第一空間的人們開始重新接管城市。每個空間裏的人們獨立生活着,卻又因爲各種原因有一些交集。

小說中三個空間的劃分也體現了社會深深的不公平。第三空間規模最大,人口最多,但絕大多數是勞動艱辛收入微薄的社會最底層;第一空間則是有着優越的環境享受豐富的物質,且統管三個空間的貴族階層;第二層是中間層。第一空間人均佔有的自然空間和時間資源都最多,第三空間則擁擠不堪而且時間分配上只有第一空間的1/3且是晚上,可以說是過着暗無天日的生活。

雖說只是一部只有短短兩萬多字的科幻小說,但對照當下的中國,卻有着極強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