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作文>

《趁年輕,折騰吧》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62W

《趁年輕,折騰吧》讀後感

《趁年輕,折騰吧》讀後感

《趁年輕,折騰吧》這本書彙集了袁嶽全國高校演講的精粹,結合他自己的人生智慧和職場感悟,針對當下年輕人的困惑,誠懇地給出實實在在的建議和指導,幫助青年人從“青蘋果”成長爲“黑蘋果”,從青澀走向成熟。

袁嶽認爲,年輕的時候兩樣東西很重要,第一要折騰,第二要臉皮厚。“理想的人生跟我們現實的人生總是有差距的。但是請你們記住,你們所在的年齡不是妥協的年齡,你們現在的年齡是理想的年齡。爲什麼?因爲年輕人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的時候就是想要什麼就追什麼的時候。”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年輕,年輕就有無限的可能。年輕的時候,有機會去折騰,即便或許會走一些彎路,有能力用我們的智慧和毅力去拼搏,去努力,充分發揮年輕的精力與活力,用我們的努力去創造,去獲得一生最有價值的東西。

人自助,而後天助。這就是一個特別樸素的道理。因爲陽光天天照着地球,照人也照萬物,照好人也照壞人,照這個人也照着那個人。一樣的陽光下面,有的人看上去神采奕奕,有的人看上去很頹廢不堪。而且,同樣神采奕奕的人,有的人是神采奕奕地去幹好事,有的人卻是神采奕奕地去幹壞事。可見,我們所在的條件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每個人走的路可以差很多。

也有人將“不折騰”看作一種人生智慧。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捲雲舒。誠然,的確難得可貴。但是,這應該是我們年輕人應有的心境嗎?對安逸和穩定的追求絕不應該是我們這個年齡的主旋律。更何況,正值青春的我們,哪來如此深刻的“人生領悟”。讀過這樣一句話,感觸挺深,“不是與世無爭的人,卻因爲自卑和懦弱爲自己尋找逃避的理由,當機會溜走,便陷入無盡的憤怒和懊悔中。”確實,多數時候,人的憤怒來源於對自身無能的無可奈何。“不折騰”固然就不必去走一些彎路,不必去經歷一些失敗,但就也註定了將與許多人生的精彩無緣。

“當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險,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寶,玩着網遊。幹着我80歲都能做的的事,你要青春幹嘛……”不知這句網傳的流行語是否曾喚醒了一些人心底那一絲早已沉寂的上進心。錦瑟流年,花開花落,歲月蹉跎匆匆過,恰同學少年,卻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當年輕不再,又該嘆人生苦短、韶光易逝了。

再不折騰,我們就要老去。趁年輕,去經歷我們該經歷的,去學習我們需要學習的,去看自己還沒看到的世界。可能在很久的以後,回首這段往事的時候我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可能會覺得自己很傻,但是我們依然不能辜負了我們年輕的資本。既然夢想成爲那個別人無法企及的自我,就應該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爲了到達終點,付出別人無法企及的努力。

《趁年輕,折騰吧》讀後感

在書店偶遇《趁年輕,折騰吧》這本書,由於沒有拆封,只能憑作者資訊判斷是否購買。但書的題目讓我異常動心,加之又是袁老師作品,所以毫不猶豫的買下了。

這本書寫的很隨意,也很直接,讓我發現了一些沒有意識到的問題,見識了看問題不同的視角。原來很多問題,在袁老師這個閱人無數和閱歷無限的人眼裏是這樣的。我覺得作爲遠離社會的人羣來說,我們對社會規則理解和實踐的欠缺已經形成了我們職業生涯前行的桎梏。這一課遲早是要補上的,如果你還想有所發展。

第一,人情世故真的重要,真的是用心鑽營和維護的。對於這個道理,我現在到也比較認同,但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在走入社會和職場時遠比想象中的重要和必要。以前很多道理我是在現實中碰壁中明白的,現在我知道原來這些道理是真的。我曾經幻想能不能跳過這些我不喜歡的'人情世故和勾心鬥角,但現在我發現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自己摸索和嘗試。也許開始很尷尬、很生澀,甚至很狼狽,但是無論到哪裏,只要有華人,這些人多禮不怪的社會規則就要掌握。

第二,興趣是嘗試出來的,而不是想出來的。直到現在,我還曾幻想不知哪天哪個人的一句話或一本書能將我內心深處的興趣點燃並讓我看見。但是看過這本書、聽過了《頭腦風暴》,我真的意識到了,即使今天很成功的人士,他們也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興趣的,大部分都是幹中學找到的,或是幹了才知道自己的興趣。關鍵是先幹再說再判斷,也許實踐之後才發現自己的臆想和猜測與現實大相徑庭。所以,什麼是興趣,做了再判斷,做了找到了成就感和快樂感,那就會有興趣。

我建議大家要學好四門基本學科——數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

世界上的事沒那麼困難,有什麼不能做到的呢?你從來都沒試過,怎麼知道做不到呢?

如果沒有交易,關係通常是不可能建立的。所以很難說人們在社會關係中,不指望用平衡回報的模式來實現這種社會關係。

從一個結構跳到另一個結構,也就是說,你拿一點點專業知識到另外一個領域裏面,你就能獲得尊敬。

作爲一個協調者,發現某個方面知識很有用,也不必對那個方面很精通,可以找那個方面的專門人才。

生活中本來我們有很多能力是可以轉移到其他方面的,但是自己卻沒有意識到,甚至不能很好的利用這個能力。爲什麼呢?沒有見識。

任何一個你以爲對口的專業能力,在工作中的關聯最多不超過10%。

如果我們能把系統的書本學習,跟社會上動態的人脈相結合,你就超越了只有人脈沒有讀書的人,又超越了只讀書沒有人脈的人。

在職業發展中,回答“不知道”的人太多了,而且關鍵在於即使清晰的知道自己不知道,還願意待在原地的人太多了。這樣一來,一個人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歡這個方面,但還待在這裏,那麼時間越長他越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處在壓力之下、處在熱愛之中,你對很多問題的認識都會超過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