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武術概念的邏輯學思考

學問君 人氣:1.37W
武術概念的邏輯學思考

武術的概念是武術理論建立的基石,也是武術理論教學和學科建設發展中的一個基本命題,同時它也是研究武術的理論依據,是做出判斷、組成推理的基本環節。所以正確理解和界定武術概念,對武術運動走向世界和武術學科理論的建設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學術意義。
  
  一、關於武術的概念
  
  “武術”一詞在史料中最早出現在南朝劉宋顏延之的《皇太子釋奠會作》,其日:“偃閉武術,闡揚文令”,文中“武術”乃指軍事而言。而與我們當今所認識的意義基本一致的“武術”始於晚清。1908年7月的7月12日《神州日報》登載了一篇名爲“論今日國民宜崇舊有之武術”。此外,“武藝”一詞也曾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被使用,民國時期“國術”的稱謂也曾被人們認可。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武術”這一稱謂基本上被固定下來,但在國外還以“功夫”爲主要稱謂。
  關於武術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對它的認識也不盡相同,這是因爲武術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但表現出它的歷史延續性、階段性,而且也會由於人們認識水平的限制表現出不穩定性。從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觀點來看,武術的概念應該是一個不斷髮展和動態的變化過程。武術的內容、形式和價值功能的不斷變化,以及不同的社會環境和不同人認識有差異等因素的存在,人們在對武術的概念定義時也就出現了不同的表述。
  1988年舉行了全國武術專題論文研討會,將武術概念表達爲:“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爲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爲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並被1991年出版的《武術》所採用,這一概念的表述也成了是現在“通行的武術概念”。此定義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武術有哪些性質,具有什麼特徵,包含什麼內容,有何種形式,以及歸屬等問題,也反映出人們對武術認識水平的提高和對武術整體理解的加深。同時它也成了建立武術理論體系的前提和出發點,並對現實生活的各種武術理論問題和實踐活動中的各種武術問題進行正確的思維,客觀、全面、正確地進行判斷、推理和論證提供了有力幫助。
  
  二、對武術概念的再審視
  
  形式邏輯學中明確指出:概念是反映對象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但是當所反映的“對象”受到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其本身也會發生變化,這樣所表述的對象也要與原來有所不同。
  所以,當今如果對武術概念的理解仍停留在1988年武術概念“版本”之上,那麼這對於研究武術和武術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會帶來不利的影響,我們有必要對現行的武術概念進行再次分析和認識。
  
  1.從邏輯學的角度談武術的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維對象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把握武術概念的關鍵就是要把握武術的本質屬性,也就是武術的內涵。而通用的關於“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爲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爲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這一表述中,很顯然把武術的本質屬性定位在了“技擊”上,這樣就存在某些不足,因爲其他國家的技擊術,像拳擊、泰拳、自由搏擊等項目也都以技擊爲主要內容,武術與它們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這就容易造成武術概念內涵的過寬,不能讓人們對武術的本質屬性進行把握。所以需要縮小其內涵,也就是對這個概念的內涵進行“限制”。在邏輯學中“限制是從原概念過渡到種概念的過程”,所以如果在“技擊”前加上限定詞如:具有“中國”、“中國式”、“中國傳統體育性質”或“中國傳統理論爲基礎”等語句來限制的話,那麼武術的概念的本質屬性就容易體現出來。中華武術出生地就在中國,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項目之一,也是與其他技擊術存在區別的關鍵所在。以帶有“中國”等詞來進行限制其內涵不但容易與其他國家的技擊項目區別開來,而且會使人們對武術概念的認知、形成和把握更加容易。
  
  2.從概念的定義方法上認識武術的“屬概念”—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