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中職思想政治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4.74K

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基本點在於學生的心理素質如何。從某種意義上講,心理素質決定着各種素質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甚至決定青少年能否成才。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僅有良好的學習成績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教給下一代基本的情感和社會能力,教給他們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引導他們能控制情緒低潮、增強自覺意識、保持樂觀心態、樹立自尊與自信、不斷自我激勵,最終受教育成爲“心”和“智”都健全的人,即真正的“身心智”和諧發展,以適應紛繁多變的社會乃至創造繽紛多彩的世界。這樣的教育需求和教學實踐,就爲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即如何完成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心理誤區的跨越。

關於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中職思想政治教學論文

透過教學實踐我們發現,思想政治課教學能否被學生認可接受、課堂教學能否氣氛活躍,教學任務的完成效果雖然取決於多種因素,但它同時更取決於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心理狀態。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教學任務一定能完成好,並能取得最佳的效果。相反,在不良的心理狀態下,就會導致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失敗,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然而,不少政治課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規律”,或不重視這一問題,如果他們能夠在保證良好心理狀態的前提下去完成教學任務,並同時注意學生的心理誤區的疏導,那麼教學工作就可以完成,也能“授人玫瑰,手有餘香”。

不可否認,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督促學生提高學業成績方面的教育是成功的,但也不能不承認,在自我管理、創造力、自信心、開放意識、自我激勵、合作能力等情商內容的教育上存在疏漏。我國以前的教育只重視智力因素,忽視情感智商方面的教育,爲下一代的健全人格的培養帶來了阻礙。而在每個人的生活歷程中都需要快樂、需要健康,學生更加需要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新穎獨特的創造能力、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足夠的自信心、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等。這樣的現實爲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及教學更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完成學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並在傳輸知識的同時,師生共同實現心理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首先,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注重“全面性”。教師在教學目標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的成績,是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心理誤區之一,這就忽視了德育目標和能力目標的完成,是片面性的,似乎只要課堂紀律好、考試成績高就萬事大吉了!同時,教師在組織教學中只關注學生成績的提升;(政治教學論文 )在評價學生時僅僅以成績優秀爲標準,平時對學生的關心也侷限於作業與成績等。這樣的心態,會導致思想政治課教學任務難以完成,也違背了教育心理學理念,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更莫論“教學相長”。

思想政治課教學大綱中所闡述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整體性的。從教學的角度看,它是師生間的智力互動,同時也是心理互動。在課堂教學整體目標完成的同時,還應該促進學生個性的成長,僅僅侷限於智力開發顯然是不夠的,特別是對於要完成的知識目標、德育目標和能力目標多重任務的思想政治課更是如此。事實上,政治課教學如果在目標上僅僅侷限於完成一個或一些知識,就會束縛教師的能力的昇華,也會阻礙學生能力和個性心理的和諧發展。所以,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應該以全面發展爲主旨,關注學生智力、心理兩方面的教學期望值,讓學生在教學中完成知識、能力、覺悟和心理素質水平的提高,讓我們的教學走向成熟,走向更高的境界。

當前,現在的學生讀書的物質條件雖然不如當年的我們苦,但是他們的精神壓力卻幾倍於我們:他們需要解決身體的變化與心理的適應的矛盾,需要解決學習與交友的矛盾,需要解決成績與能力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樣下去,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對原有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逆反心理”,如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輕視政治課現象、因爲應付考試而背誦大量知識點的厭倦、對教師一成不變的枯燥教學的失落、對教師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間接牴觸等。這種逆反心理不僅存在於學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師中也存在,如對其職業、專業的不順心,對教材理論與實際“差距”的茫然,對自己言行特殊要求的潛在壓力等。要變教學心理氛圍的“逆反性”爲“相容性”,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心理的調適,可以自我調適,也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完成。教師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調節自身的教學心理,熱愛政治課教學事業,以工作熱情和信念排除心理障礙,以精彩的教學語言、教育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感到政治課教學貼近生活,來源於政治經濟生活,更將指導生活,覺得在教學中有收穫,從而縮短心理距離,保證教學在健康良好的氣氛中完成,讓學生心理穩步健康的發展。

傳統的教育理念是要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現在則要求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師生之間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關係。表現在教學中就是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講究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要改變教師“一言堂”式教學,教師就要不斷探索出符合師生多項交流的教學方法,有開拓性、有創新。課前要從總體上考慮到需要教師講的內容是什麼,需要學生活動的內容是什麼,做到條理清晰。教師要確定好自己的角色和學生的角色的關係,時刻將學生的體驗和收穫放在首位,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和感悟,從而使學生不斷成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其實是師生之間在認知、感情、思維等方面不斷交流的過程。認識上一致了、情感上有了共鳴,就能取得教學上的成功。

我們都知道,思想政治課是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加上對一些社會、經濟等理論的闡述,本身就很抽象,所以,要力求消除學生在情感上對政治課的“消極性”,否則,將

影響思想政治課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句話說得好:“興趣是所有認知的基礎和前提。”贊科夫也曾說過:“紮實地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地重複,不如說是靠理解,靠內部的誘因,靠學生的情緒狀態而達到的。”透過教學實踐,我們感到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氣氛是否活躍關鍵取決於教師,教師對政治理論傳授熱情的高低、對知識嫺熟的掌握、對技巧靈活的運用、對課堂整體的駕馭水平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情感。政治教師如果能遊刃有餘地剖析知識、不着痕跡地運用技巧、充滿激情地灌輸理念,自然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產生對政治課學習的興趣,這種狀態正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所必須的。正所謂“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

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每一個幹練的教師,就是一個藝術家,他從事於教學,猶如高手操琴一樣。他和緩地觸動人類思想感情上的琴絃,刺激之,安慰之,興奮之,鼓勵之。”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師生共同追求真理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在師生積極情感之下完成。那麼,消極情感必須消除,積極情感一定要飽滿,唯其如此,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思想政治課教學如果能做到既有智慧的提升,又有情感的昇華,還有藝術的薰陶,那麼一節課就是一場盛宴,是美的享受,讓學生的情感和心靈都得到昇華,教學的理想預期值也就達成了。

總之,重視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師生的心理調適及心理問題的解決,應該引起我們每一個政治教師的足夠重視。因此,我們政治教師要將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應用在教學活動中,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擺脫心理羈絆,跨越誤區,讓思想政治課教學完成質的飛躍,讓每一位教師都能透過教學“授人玫瑰,手有餘香”,實現師生共同的心理健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