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加強深基坑圍護工程的滲漏風險管理

學問君 人氣:3.15W
加強深基坑圍護工程的滲漏風險管理
摘 要:地鐵深基坑工程的安全風險來源,除開挖支撐的時空效應控制失當外,主要是基坑底部的破壞(如承壓水)和四周圍護結構的質量缺陷。圍護工程的施工質量缺陷誘發滲漏,將對周邊道路、管線、房屋產生不良甚至毀滅性影響,經驗教訓慘痛。本文針對地鐵車站頻發的滲漏事故進行分析,旨在尋找安全技術措施,最大限度規避此類安全風險。 
  關鍵詞:深基坑 安全風險 滲漏 監測盲點 堵漏 搶險 
   
  一、工程概況及環境 
  某地鐵車站開挖深度19m,地下連續牆圍護。地牆最深37.0m。工程場區屬第四系衝海積相沉積平原,地表向下所揭示的土層主要有6個工程地質層和若干個亞層,淺表層爲厚1~2m的雜填土,其下爲厚度約14~20m左右的粉土和粉砂層,再以下爲厚度達10m~20 m的高壓縮性流塑狀的淤泥質土或灰色粉質粘土。潛水主要賦存於上部填土層及粉土、砂土層中。承壓水主要分佈在深部的1層粉砂中。承壓水頭埋深在地表下8.1m。 
  與該站線路平行的管線有給水、雨水、污水、電力、電信、路燈、煤氣管等;基坑兩側有市內主幹道,道路寬15米,幹道外側爲居民住宅和在建高層建築。 
  二、頻發滲漏事故 
  該地區地鐵深基坑開挖後發現地牆接縫處不同程度的滲漏水,施工方採取隨挖隨堵的辦法。本站在地牆接縫約12.0~16.0m深度處多次發生較大的漏水、漏沙險情,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大:坑外地表陷坑;道路出現裂縫;各種管線大幅沉降;基坑內因滲漏灌入大量泥沙。若長時間不能堵漏,將直接導致基坑坍塌、道路毀壞等重大事故及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三、滲漏成因分析 
  (1)地牆工程中,連續牆滲漏主要是牆縫滲漏。 
  在地牆一雌一雄施工工藝中,液壓抓鬥不可避免地會碰撞或啃壞牆體接頭,使牆體接頭凹凸不平;施工中刷壁不徹底;而且當澆注完一幅地牆,拔出鎖口管施工成槽下一幅地牆,塌方或掉落的大石塊卡在剛完成的地牆(僅僅初凝)的接縫位置,從而形成較大滲漏點。由於接駁器也產生滲漏水現象。 
  (2)基坑前期坑外高壓旋噴樁的止水加固在深層處質量較差。 
  (3)基坑外側均爲機動車道,坑外地牆接縫處地牆和止水樁多次被車載擠壓分離,形成間隙,從而導致漏水源點查找困難和漏水範圍的擴大。存在較大滲漏風險。 
  四、建議措施 
  1、加強巡查克服監測盲點 
  大量監測數據分析證明,對於滲漏水事故,地表沉降、管線沉降、冠樑位移、支撐軸力、測斜等數據,事故發生前後無明顯異常變化,甚至水位監測數據也變化較小。所以,僅靠監測手段,滲漏事件是監測盲點,無法預測事故的發生。因此,現場組織全天候巡查(特別應加強夜間巡查)十分必要,現場工程技術人員透過肉眼觀察(如牆縫滲漏水是否渾濁、探挖觀察滲水量大小),注重細微變化,結合工程經驗,發現滲漏風險,及早採取控制措施,將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