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石材雕刻藝術的設計創意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9W

一、雕塑藝術介紹

淺談石材雕刻藝術的設計創意論文

一位當代最盛名的英國雕刻家在談到從事這一行業的目的時說:“每一個雕刻家,透過他過去的經驗、對自然法則的觀察、對自己及他人雕塑作品的批評,根據他們的性格和心理構成以及發展階段,會發現某些對他來說極爲重要的雕塑特性。在我看來這些特性是:忠實於材料、充分的三維實現、對自然物的觀察、視覺和表現、生命和表現力。”

人所共知,雕塑藝術從誕生那天起,便是透過一定介質材料的實體形式展現於我們生活一定空間之中的藝術品。從雕塑語言的構成層次中我們可以清楚認識到它其實包括了物質介質層、形式成分層和技法表現層三方面,而物質介質層是雕塑作品形式構成的物質性載體。物質介質層主要包括石材、木材、金屬以及人造硬質材料等;形式成分層則包括雕塑作品的整體形式和它的各個組成部分,即雕塑作品本身的形式構成體、形體、空間、節奏等等一系列雕塑造型因素的有機整合關係;至於技法表現層系即雕塑家個人的藝術表現力,雕塑家所處的時代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即生產力水平),而這些又不同前者的是材料介質構成依存關係。材料性能的特點制約、影響着藝術表現策略。雕塑的技術層面意味着發揮某種材料的特性,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雕塑的語言特點和藝術價值。換句話說,雕塑就是靠這些實體形態說話,其一系列外在表現力與內蘊寓意,皆產生於不同的石塊、銅塊、木塊或泥塊之中。這些自然物質,從常規概念來看,是一種普通的、不含情神作用的物質。但一經轉換爲藝術形態,其自身性質就大不一樣了,它就脫離了常規的物質性而成爲一種人類感情的寄託物,它就與人的智慧聯繫在一起,也就有了可思維的空間。一件雕塑藝術品早已不再是原有的石頭或銅鐵,不再是自然物的再現。由於材料制約和限制,雕刻家有時沒必要去表現一些細微末節,而是常常是根據他們的意圖創造一個立體的造型藝術品。雕塑是人的聰明才智、精神世界物化後的創作行爲的結晶,是人的`審美理想的實現。雕塑藝術的發展,除了受到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宗教等影響外,在一定程度上,還取決於人們對材料的認識、掌握和運用。各個歷史時期、各個民族不同風格的無數雕塑藝術精品,都以其鮮明的特色展現了不同介質材料的魅力。

二、埃及金字塔雕塑藝術

曾經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任何一件雕塑作品都是石頭所寫成的一首詩,也造就了歷史。所以我們可以說岩石或者說石材在雕塑藝術材料中是最爲悠久的一種。由古至今雕塑家對石材都具有與衆不同的欣賞角度,石材也對雕塑家具有豐富的誘惑力。這些早已印記在雕塑藝術的歷史長廊中。經過長久的雕塑藝術發展,雕塑家已經能夠全面地認識到雕塑材料能夠經久不變到什麼程度。我們知道材料的質量對雕塑作品的儲存年限起決定性因素。在西方國家的一些雕塑家,他們通常把一座優秀的雕像比作成富有靈魂的詩人,J·馬戈利斯認爲雕塑作品以物質客觀之體呈現出來就好比一個人體現在他的軀體之中。“說藝術品被體現在一種物質對象中也就等於說藝術作品的特性必定是和那個體現着藝術作品的物質的特性聯繫在一起的。”縱觀人類的發展史發現,進入智人階段已經有幾十萬年的悠久歷史,但是大自然的身軀---岩石一直穩定、剛毅的矗立在萬物之中。將其神祕感和聖潔呈現在人類眼前,使人類對其感到敬畏與敬仰,在人類的歷史上,古老的埃及是最先在雕刻史上畫出神祕的一筆,也創造了人間奇蹟之一。我們知道埃及人是相信人死之後靈魂還在,正所謂“靈魂不死說”,聰明、勤勞、技藝精湛的埃及人將一塊塊巨重的石頭堆砌成具有藝術價值的金字巨塔形狀。金字巨塔能夠讓我們看到只有如此龐大的體塊以及不朽的盤石才能象徵着埃及法老王權的權威。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埃及統治者的意念和夙願主要透過龐大的岩石魅力實現。

三、我國古代雕塑藝術

在我國古代,統治者們對岩石的魅力也具有深厚的感情,透過媒體或者歷史典籍上我們經常會發現統治者通常會用山河、江山等代表他們的政權或者國家社稷的象徵。其實,這些統治者的期望是他們的王權與山河並壽,與日月同光。其實我國古代也是相信靈魂不死之說,在歷代的陵墓石刻中我們不難會發現一些代表帝王、貴族的靈魂思想。這正是古人有效的將大自然的崇山峻嶺等堅實有力的環境與體塊特徵緊密的結合起來,使其具有獨一無二的審美特性。在我國古代的一些陵墓門前都會擺放一些猙獰的怪獸來守衛陵墓,這也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種典型封建文化,也是封建法權不可侵犯的象徵;在很多陵墓前我們會看見長着翅膀的馬和鹿等,這也是古代人的神祕幻想,也是封建君主龍種非凡的代表,石馬、石羊等俯首屈膝代表着天下子民對天子的敬仰、尊重;捧貧持劍的文武大臣代表着死去君主的侍衛,保護着君主的靈魂,也表現出君臣之間嚴格的秩序觀念。古代的雕塑家通常都注重雕塑作品的莊嚴、威武以及給人以敬畏之情,能夠使後人在這種宏大的氣勢下感受到崇高感,這也是君主被岩石魅惑的表現。

四、松山吟和心語作品的藝術價值分析

作品《松山吟》(尺寸300×480×150,如圖1所示),以木化石爲材,作者根據材料的固有形態,奇思妙想、因材施藝,構造自然形體美。以山水、風景爲題材,刻畫了萬年鬆在下面堅硬的岩石襯托下,於清麗中顯得風姿綽約。深入歡樂,充滿情趣。簡單的點綴情景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現手法豐富且不拘一格,或大刀闊斧、粗獷有力,或精雕細刻、簡潔概括,巧用自然美的自然協調。

作品《心語》(如圖2)是根據材料的自然成型似雙峯的自然形狀和獨有的外表特點,透過現代藝術手法,把釋迦摩尼在前和達摩在後,突出時間關係。山有高低和溝壑的無限距離,但心靈相通,心的距離卻是近在咫尺。透過達摩面壁的專心致志和釋迦摩尼面向前方的堅定心靈,傳達出他們共有的一心弘揚佛法、普度衆生,把自然和現代藝術相結合、給人自然美感和現代藝術的融洽表現得淋漓盡致。

五、結語

雕塑家往往透過雕刻作品展現自身對岩石的內涵以及特徵獨特的理解。在西方最爲著名的雕塑作家是米開朗基羅。對於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有人這樣比喻,將其比喻成是一座葡萄園:在文藝復興的早期,將其比喻成尚未成熟的葡萄;晚期的藝術則太熟了,甜得過分;唯有鼎盛時期的藝術猶如剛剛成熟的葡萄,最爲鮮美。他的藝術便是這最令人渴望的“葡萄”.大理石在雕刻藝術中發揮的岩石這一介質的作用,米開朗基羅確已達到前無古人的歷史頂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