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中醫藥治療原發性肺癌臨牀療效評價體系的研究進展

學問君 人氣:3.24W

摘要:關於腫瘤的療效評價,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歷來是以腫瘤大小的變化作爲主要指標。但是隨着醫學的發展,人們認識到這種療效評價方法,已不能完全準確反映臨牀治療的效果。穩定瘤體,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逐漸成爲腫瘤患者及醫務人員追求的目標,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尋找一種更合理的腫瘤的臨牀療效評價體系。文章以原發性肺癌爲例,對近十年的中醫藥治療原發性肺癌臨牀療效評價體系的研究現狀進行了總結。

談中醫藥治療原發性肺癌臨牀療效評價體系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 原發性肺癌; 療效評價; 綜述; 中醫藥


  臨牀治療腫瘤以腫瘤大小的變化作爲療效評價的主要指標,這也是WHO通用的評價方法。近年來,這一觀念在逐漸改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已成爲腫瘤臨牀治療的終點目標之一,對患者生活質量評估成爲目前臨牀療效評價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治療腫瘤在改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1]。建立符合中醫臨牀特點的療效評價體系迫在眉睫。已有學者在建立有效的中醫療效評價體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本文從腫瘤大小、生存期與生存質量、症狀改善與積分、生化免疫指標等幾方面對肺癌臨牀療效評價體系的研究現狀作一綜述。
  1 腫瘤大小
腫瘤的臨牀療效評價歷來都是以腫瘤大小的變化作爲評價標準,肺癌的療效評價也一樣,目前一般用:WHO通用評價方法與RECIST評價方法[1~3]。
二者按照治療效果均分爲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病竈穩定(SD)和疾病進展(PD)。CR指所有已知病竈消失並保持最少4周。WHO標準的PR指腫瘤雙徑乘積之和減少50%,並保持4周以上;RECIST標準指腫瘤最大單徑之和減少30%,並保持4周以上。WHO標準定義PD爲雙徑乘積之和增加25%或出現新病竈,RECIST標準指最大單徑之和(LDs)增加20%或出現新病竈。所有其他病竈歸爲病情穩定SD。WHO標準的特點是以腫瘤的最長徑與其最大垂直徑的乘積來進行療效評估;而RECIST標準的特點是採用腫瘤最大直徑的變化率來進行療效評估。RECIST標準是針對WHO標準存在很多問題,如腫瘤病竈有可測量、可評價和不可測量但可評價的差別,同一器官或多個器官中有多個病竈時,應測量的病竈數目也沒有具體要求等,於2000年歐洲癌症研究與治療協會(EORTC)、美同國立癌症研究所(NCI)及加拿大國立癌症研究所(NCI)提出的抗腫瘤藥對實體腫瘤客觀療效評定的新標準。
RECIST標準與WHO標準對CR的定義同,而對PR的定義雖有不同,但兩種評價標準的反應率基本相同[3]。James等認爲WHO標準可能過高地判定PD(雙徑乘積增加25%相當於腫瘤體積增加40%),從而使得某些病例喪失了治療的機會,因此定義RECIST的PD標準爲最大直徑增加20%以上(雙徑增加20%相當於腫瘤體積增加73%),但該PD標準是否適用,需要長期大量的研究比較[2]。
中醫藥治療腫瘤的優勢在於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而縮小病竈的優勢可能並不明顯。因此,在臨牀實際中,存在患者主觀感覺與局部病竈大小不一致、病竈大小變化與生存期長短不一致以及帶瘤生存等現象。國內外學者均意識到,現行療效評價標準應進一步補充和完善[4]。所以,人們開始試圖探索新的療效評價方法。
  2 生存期和生活質量
延長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質量應該是腫瘤患者就醫的主要目的,也是醫務人員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者們將生存期、生存質量作爲評價臨牀肺癌療效的參考指標,做了大量的工作。
  2.1 生存期生存期主要作爲腫瘤遠(中)期療效觀察及預後估計的指標,爲一種非直接觀察指標,是惡性腫瘤治療的最終目的之一[5]。生存期的評價包括生存率、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等方面。它們都有各自不同但卻相關的評價意義。不少文獻以其作爲療效評價的一個方面[6,7]。
  2.2 生活質量(又稱生存質量)目前在國際上,對患者生活質量評估已成爲臨牀療效評價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Demierre等[8]提出:“當治癒仍不可確定時,應該開始治療患者而不僅僅是腫瘤。”歐洲生活質量評估協調小組、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工作組、國際藥物經濟與療效研究協會、國際生活質量研究協會共同組成的籌委會提出,臨牀療效評估應包括以下4個方面內容:臨牀人員報告成果,生理報告成果,照顧者報告成果和患者報告成果[9]。其中生活質量屬於患者報告成果的重要內容[4]。國內外常用於肺癌的'生存質量測定量表主要有以下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