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幼兒英語教學的方法

學問君 人氣:3.11W

下面是一篇關於幼兒英語教學的論文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幼兒英語教學的方法

論文摘要:教學互動中的趣味性並不是指幼兒英語教學一定要準備很多遊戲,而是指老師要成爲多面手,如會扮鬼臉、會學動物講話等,讓學生在遊戲中興奮的歡呼、大叫,玩的開心。

論文關鍵詞:幼兒 英語 教學

幼兒英語教學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掌握好合理科學的方式方法。

一、活動設計要科學

幼兒園的英語活動設計應做到遊戲多、要求少,重複多、內容少。3-6歲的幼兒正處於學習語言的擴展階段。有的專家指出:3—6歲的兒童,相當容易學會世界民族語言的發音。可以說,幼兒在學習外來語言上有比較好的先天條件,孩子們很容易接受新的單詞。但是幼兒由於其特定的年齡特點,學習英語也存在一些困難因素:如注意力時間短,喜歡重複,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差等。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我注意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英語活動。例如:在第一次的英語活動中,我將apple和A作爲教學內容,讓孩子們的觸覺(摸)、嗅覺(聞)、味覺(嘗)等多感官參與學習,並讓每個孩子上來做“送apple寶寶回家”的遊戲,使每個孩子都能練習和重複apple這個單詞和發音,我也能爲他們個別糾正發音。最後結合短小易學的兒歌(apple黃、apple紅、apple圓、apple嘖、嘖、嘖、甜)。一方面讓幼兒熟悉apple的發音,另一方面也讓他們進一步感知apple的特點。活動下來,孩子們興趣很高,而且很輕鬆得就把apple這個詞學會、記牢了。

二、要妙用童謠

在英語教學中,我發現讓孩子聽歌謠、說韻文,在說說唱唱中學英文,是一種非常有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首先,悅耳的音樂、生動的畫面,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兒思維水平。實踐證明,極富特色的韻詩、歌謠及兒歌,旋律好聽、簡單易學,既能夠吸引兒童的注意,有能適宜兒童的喜好。所以,用有節奏的音樂方式來教學,能增加語言的多樣化和新鮮感,給孩子創造活潑歡快的語言學習環境。其次,歌曲童謠大都可以配合手指及肢體動作,不但能增加趣味性,而且也符合孩子愛動及愛玩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運用肢體動作可以幫助孩記憶和理解,對語言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孩子在學習bird(小鳥)時,邊學小鳥飛邊念兒歌“bird、bird飛飛”,學習elephant(大象)時,邊學大象走邊念兒歌“elephant,elephant走走”。

第三、學習歌謠韻文不需要具備該語言的基礎。小朋友們由歌謠的引導進入英文世界,只要常練習,能琅琅上口,就會有自信及成就感,對學英文更加起勁。特別是幼兒園新班的孩子,他們第一次接觸英語時,新鮮感和想學英語的慾望較強,能很快得學會唱一些英語兒歌。第四、歌謠韻文的教學是在歡快的環境下進行的,因而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很濃,效果也特別好。我們還可以讓幼兒在進餐、看圖書、玩玩具時聽歌謠,這種潛移默化的效果會更好。既然歌謠對幼兒英語教學起着不可低估的促進作用,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歌謠給兒童呢?我認爲,可選擇一些內容比較簡單、且是幼兒身邊常見的`事物,如小動物、碩果、家庭成員、食物、身體部位等等。另外,可搭配動作以及節奏輕快、有趣易學的都可以選用。如以下動作歌謠:SometimesIamtall(站起來,並將身體向上伸展)SometimesIamsmall(蹲下來,收縮肢體)SometimesIamverytall(站起來踮起腳尖,更用力將肢體向上伸展)SometimesIamverytall(蹲下來,並儘可能的將肢體縮得很小)Nowtall,nowsmall(站起來,蹲下)NowIamatinyball(蹲下雙手抱膝,將身體捲成球狀)

三、科學耐心糾正發音

3—6歲的幼兒由於生理上不夠成熟,不能恰當的支配發音器官,所以他們往往發音不準。幼兒發音的困難主要在不善於掌握髮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幼兒發元音錯誤較少,錯誤往往在輔音,這是因爲輔音要依靠脣、舌、齒等運動的細微分化。幼兒由於脣舌的運動不夠有力,下齶不夠靈活,因而發輔音時往往不夠清楚,說出來的常常是兩個語音之間的音。這爲幼兒學習語言,特別是英語造成很大的阻礙。但是,隨着幼兒發音器官的不斷完善和成熟,上述毛病是可以改變的。在英語活動中,我就經常碰到幼兒發生以上的發音錯誤。例如:早上點名,幼兒應該用“I’mhere”來回答我,可是靈靈卻發出“I’mkere”的音來,我對她的發音予以糾正,但是經過三、四遍之後她還是發kere的音。

我停下手裏的點名工作,把她叫到我的面前,口對口的糾正起來,一遍又一遍,漸漸地我胸中的無名火燒起來,我也感覺到她開始有緊張了,聲音因害怕而顫抖,舌頭也不聽使喚了,嘴裏的音越發越含糊。我停止了糾正,強壓住內心的急噪,耐心地說:“喝,喝水的喝,說說看。真好,再說一次。”“hhh,h-ere—here。”第一次,她還是說錯了,我在糾正了一次,終於我驚喜的聽到她的口中發出輕輕的聲音“here”,我高興極了,對她大加讚揚,下面的小朋友們也情不自禁的拍起手來。之後,我開始自省:幼兒一時發錯音是很正常的,關鍵看教師如何糾正,還要想想在教的時候是否忽略了什麼。於是我想到,here這個音在聽覺上是很容易與kere混淆的,所以在教之前,應該讓幼兒搞清h和k的區別,這樣就能避免孩子發錯音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孩子是否能正確的發音,教師都應該教會孩子正確發音,因爲這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影響。

四、挖掘幼兒記憶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