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策略

學問君 人氣:2.67W

【論文摘要】:經濟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可持續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爲了實現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的奮鬥目標,必須大力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儘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而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基於此,文章以馬克思的再生產理論爲依據,並結合17大的報告,從五個方面闡述了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路徑。

論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策略

一、理論依據:馬克思的再生產理論

(一)馬克思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即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替換的問題。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理論揭示了社會總產品的實現條件。社會總產品價值構成分爲c+v+m三部分和社會生產劃分爲兩大部類,是馬克思再生產理論的兩個基本理論前提。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再生產是以擴大再生產爲特徵的,但由於簡單再生產是擴大再生產的基礎和出發點,因此,需要首先研究社會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社會簡單再生產實現的基本條件是,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價值和剩餘價值之和,必須等於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價值。

由這一基本實現的條件還可以派生出另外兩個實現條件:第一,第I部類全部的產品的價值必須等於兩大部類對生產資料的需要(不變資本價值的總和);第二,第II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於兩大部類對消費資料的需要(可變資本價值和m之和)。

(三)擴大再生產是指生產規模的再生產,即要把剩餘價值分爲兩部分:一部分用於個人消費,另一部分用於積累。要擴大生產的規模,必須使新積累起來的貨幣總資本轉化爲追加的生產成本,即購買到追加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消費資料),這樣,社會總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就不能保持簡單再生產時的那種比例關係,而必須要有新的組合,其實物構成必須改變。即第I部類生產的全部的生產資料,必須在補償兩大部類消耗掉的生產資料之後還有剩餘,還能爲兩大部類擴大再生產提供追加的生產資料;第II部類所生產的全部消費資料必須在滿足兩大部類原有個人消費之外,還有剩餘,以便滿足兩大部類擴大再生產對追加消費資料的需要。以上兩個前提條件,爲擴大再生產提供可能性。

社會總資本廣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是:I(v+△v+m/x)=II(c+△c),並由此可推匯出如下兩個公式:I(c+v+m)=I(c+△c)+II(c+△c);II(c+v+m)=I(v+△v+m/x)+II(v+△v+m/x)。

馬克思的再生產理論揭示了社會化生產按比例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研究經濟發展理論的基礎。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經濟的穩定增長、產業結構優化和高度化以及經濟社會與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能夠實行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促進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路徑

黨的17大報告指出:"實行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因此,改革勢在必行。

(一)提高教育水平,重視人力資本積累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歷史是明鏡,中國古代曾出現"盛世"與當時崇尚"師德"和重視教育是分不開的;他山之石可攻玉,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與教育的高普及和大學高升學率是分不開的。因此中國今後長期經濟增長率中的大部分不是來自勞動和物質資本數量的增加,而是來自知識和人力資本積累水平的提高,正是由知識和人力資本積累所產生的報酬遞增將支撐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這與17大所提倡的"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是相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