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導師制在現代本科教育改革中的意義

學問君 人氣:2.32W

論文關鍵詞:本科生 導師制 改革

淺析導師制在現代本科教育改革中的意義

論文摘要:本科生導師制的意義在於使教師的教書育人制度化、具體化,其有效實施有助於學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成熟、有助於學生科研興趣的提升、有助於學生專業素養的形成。本文嘗試從本科生導師制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和優化,分析導師制所存在的問題和可行辦法,找到恰當的途徑優化本科生導師制,以實現其在教育改革中的意義。

  一、有助於本科教育實現社會本位向人本位的轉變
  1.思想上。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一般生理與心理都處於變革時期。高中時期緊張的學習轉變爲大學校園的輕鬆自如會讓一些學生的心理產生一種無所適從的狀態。高中時期對大學的種種幻想,而到接觸大學生活的實際狀況之後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許多同學在上大學之前,把考上大學作爲自己的巨大動力,進入大學校門之後這個動力消失了就容易迷失自己。而大學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由輔導員負責管理學生日常生活,一些學生的思想狀況,面對輔導員一對多的管理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2.價值觀的構建上。本科教育的這四年時間,學生們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修整時期。大學生作爲高等教育的發展對象,必須根據大學生的人格心理髮展的歷程規律進行教育。一般全日制大學本科生的年齡已經趨於成熟,也是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生理和心理都處於不穩定的發展期。對大學生來說,處於身體和心理變化的高速發展時期,同時脫離了家長和學校的束縛之後,出現了類似於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生活社會經驗明顯不足、政治思想方面雖有自己的見解卻明顯缺乏穩定性等問題。這些因素會從不同的方面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甚至是心理的健全,在學生面臨這種問題的時候,尤其需要導師能夠適時地進行及時的溝通和引導。導師透過科研、教學言傳身教、滲透式的教育可能比輔導員單純的思想政治管理更有意義。
  3.專業引導上。當今的大學生是個性張揚的時代,同學們之間求同存異的訴求尤其明顯,所以在興趣、愛好乃至個人素質上有明顯的差異。實行導師制這一教學制度之後,導師不僅作爲他們學術上的良師益友同時在生活作風、處世態度上都能有較爲廣泛的影響,幫助新生從中學到大學的過度,使之更快更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使之能夠更好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而對那種較高年級的對大學生活產生一定適應能力的學生來說,導師可以幫助學生從專業發展的角度來進行專業的`構建、克服專業選題的盲目性,尤其在論文選題這一過程,能夠緊密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同時由導師循循善誘把握好選題、調研、基礎研究、論文形成幾個階段的關鍵問題,使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二、導師制在現代教育改革中的意義
  1.導師制促使“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從目前本科的教師設定上可以看出。現有大學教育的教師清晰地分爲兩部分。育人成爲了輔導員和任課老師的任務,專業教師只有教授專業知識的作用。現在大學的教師從一定意義上說缺乏了育人的功能,比較注重書本上知識的教授,這從狹義上講是教材意義的傳遞,只管傳授,而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尤其是大學教育現在有一重要的弊端就是師生之間缺乏適當的教學交往,老師上課來、下課就走,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應有的互動。本科教育中學生生活的管理者都是由專職的輔導員來完成的,它與教學、科研基本上是脫離關係,變成了很明確的分工,教師只負責教學科研、輔導員專門負責學生的管理。這樣做既不利於大學生的成長,也不利於教師教書育人作用的發揮。實施導師制可以使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生活中言傳身教、教學中循循善誘,真正的使學生學到知識、增長見識、提高素質。
  2.拓寬專業知識,培養科研興趣。一所具有教育精神和傳導能力的本科大學除了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在科研領域的創新能力。而導師制正是符合這一現代化的教育思路。實施導師制這一教學模式,正是可以利用專業教師每個人不同的研究領域,使本科生在學習課堂內知識的同時,及早激發科研興趣,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培養創新能力,也爲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樹立良好的學習方向,培養專業領域的愛好。導師制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柔性培養體制,在導師的潛移默化下,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導師制執行機制下,學生擺脫了傳統教育的負面影響,在導師的引導下,學會了獨立學習。
  三、可行幾種導師制的類型
  1.科研導師制。所謂科研導師制,就是導師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社會實踐等科研活動,以科研爲平臺,利用導師的科研能力,培養與提升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制度。科研導師制存在的最終目的一是爲了提高學生對科研的興趣,二是爲了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這一訴求無疑對導師的學術能力和科研研究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科研製導師的特點就在於:首先是導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使導師能夠根據學生特點和興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是課堂教學和科研教學包括社會實踐都能夠能動地聯繫在一起;三是導師與學生之間主動能動性地發揮和教師的主觀引導作用。
  2.精英導師制。所謂精英導師制,也可稱爲精英學生導師制,它是一種英才教育思想,讓優秀學生充分利用學校最好的資源,得到最優秀的導師的指導,以期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作爲本科生導師一種較有代表性的類型,它以大學學生中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爲培養對象,以培養具有較強創新能力、較敏銳的分析能力和較爲紮實理論功底的學生爲主要的培養目的。透過師生的雙項選擇機制,爲學生配備教學經驗較爲豐富、理論功底較爲紮實、學術水平較高的高校教師爲這類學生的導師。這對於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其創新能力和發散性思維,都有較強的意義。
  3.完全導師制。所謂完全導師制,是指所有本科生在大學期間,除去了輔導員和班主任之外,另有導師爲其提供學習、生活、心理、思想等各方面的專門輔導。在完全導師制這一模式下主要是組成人員較前兩種導師制的形式有明顯的不同,這種導師制包括除教學、科研外的教育管理人員,指導學生的數量也較另外兩種導師模式要多。這種導師模式的特點在於,可以大面積、全面而又公平地爲大學生提供教育輔導。這種輔導可以不僅是課堂上的,也可包括科研旨趣的提升、人生規劃的完善等等;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也有利於密切師生關係。不過這種模式須與另外兩種模式結合起來,做到有針對性的、有特點的、分批分層次的展開。本科教育引入導師制是一種嘗試性的探索過程,是對現行本科教育管理體制的一種有益補充,這有助於在日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進一步地完善,以期爲本科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