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會計誠信問題的經濟學思考

學問君 人氣:3.04W
會計誠信問題的經濟學思考
在和傳統文化層面上,誠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強調的是內在品德修養,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側重於精神方面的追求。在傳統文化中,"誠信"二字具有極其重要的分量。"忠義禮智信"是人們提倡併力求遵守的行爲準則。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人而無信,未知其可也。"又說:"信則人任焉"。荀子認爲:"養心莫善於誠"。老子也把誠信作爲人生行爲的重要準則:"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莊子把"本真"看作精誠之極至。這些聖賢哲人的論述,生動顯示了誠信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價值和地位。在當時經濟處於自然經濟狀態,以自給自足爲主要生產方式的條件下,市場交往不發達,誠信更多停留在"自省"、"自律"程度。因此,重農輕商,重義輕利是其主要特徵,誠信的形式和都比較簡單。但如今的情況截然不同了,誠信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現實物質利益聯繫如此緊密。
  
  會計誠信是市場經濟的要求
  
  我們對於如何建立市場制度的認識很有限,大多是書本知識,經過近20年的實踐,使我們懂得了建立市場制度最根本的是兩條:一是"產權明確",產權不明確就無法交換,資源優化配置就無法實現;二是"交換必須平等、自願、沒有欺騙",如果不自願、不平等、不誠信,市場就會提供錯誤的信號,資源優化配置也無法實現。如果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們搞市場制度的目的就沒有實現,市場制度的優越性也就沒有了。因此,不搞欺騙,講求誠信,是建立市場制度的基礎條件之一。
  1、誠信既是道德資源,又是經濟資源
  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既是道德資源,又是經濟資源,誠信在保障交易正常進行中具有重要作用。進入市場經濟以後,社會分工的細化和交換方式的,人們很難再遊移於社會經濟之外,而具有了更爲明顯的社會性和現實性。誠信也被賦予了更多的物質內容,從道德追求進入到物質生活領域。這種誠信理念推動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如果傳統文化的誠信強調"克己復禮",那麼誠信則強調"互利"和"雙贏"。因此,誠信在倫家看是道德資源,在經濟學家看則是經濟資源,是市場經濟正常執行的基礎。在經濟活動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壞,就會導致市場秩序混亂,交易鏈條中斷。在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環節上,生產、運輸、賒購、賒銷等都存在委託代理關係。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使交易鏈條中斷。如作爲市場經濟核心的銀行,信用就是其發展的基礎。離開信用,股票、債券及其他衍生工具也都無法發展。而且市場經濟越發展,誠信的作用越重要。
  2、誠信是取勝的法寶
  縱觀中外的成功企業,都把誠信作爲追求和必備的品質之一,無一不是以誠信爲本而發展壯大的。如被譽爲"醃菜之王"的海因茨,他成功的就是"忍耐加誠實"。在1875年全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情況下,爲了守信,他賠本收購,後來連自己的企業也破產了,但他堅信"一個誠實的人不會在商場上倒下",仍在四處借債履行合約。後來他成爲商場巨人,他的醃黃瓜、番茄醬全球聞名。他的成功是經營理念的成功,也是品質的成功。
  3、誠信既是財富,又是財源,還是財力
  "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誠信在會計行業尤爲重要,正像中國現代會計先父潘序倫先生指出的那樣,"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把信用作爲會計工作的生命線,誠信不僅是一種責任,更與重大利益相關。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將付出成本。對會計行業而言,誠信既是財富,又是財源,誠信還是財力。誠信是財富,是指它有助於會計業務的開拓,市場的佔有;誠信是財源,是指它不僅可以使客戶增多,擴大實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潤;誠信是財力,是指誠信品牌是一種極大的無形資產。誠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場化與國際化的通行證。
  
  非誠信行爲的收益超過成本是會計誠信水平的經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