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金融管控體系的變遷對國內的啓迪論文

學問君 人氣:3.29W

一、世界各國金融監管體系變遷歷程的規律總結

金融管控體系的變遷對國內的啓迪論文

2007年席捲全球的美國次貸危機過後,金融監管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一些發達國家也對自己的金融監管體系作出了一些變革。但由於金融監管目標的多重性,以及各國國情的差異性,目前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融監管體系。本文系統考察和梳理了世界各國金融監管體系變遷的大致歷程,從各國金融監管體系的變遷過程來看,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規律。

(一)金融結構的變遷決定金融監管體系的變遷方向

從金融結構的變遷來看,基本經歷了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從金融業經營體制來看,基本經歷了初期的混業經營到分業經營再到混業經營的過程,而金融監管機構也伴隨着金融結構的變遷而不斷髮展,從初期的中央銀行,再到後來的證券監管機構、保險監管機構,到最後的金融監管協調機構、部分統一監管組織架構、統一監管組織架構,無不顯示出金融監管體系順應金融結構變遷而進行變遷的歷史。總結起來,金融結構變遷決定着一國金融監管體系的變遷,各國金融業發展歷程基本相同,這使得金融監管體系變遷具有階段性的特徵,但各國金融業結構與發展水平存在差異,進而導致各國採用的金融監管體系具有差異性。

(二)金融監管體系影響金融結構的變遷

由於監管目標存在着雙重性,則金融監管重點存在着效率和穩健的替換問題。每一時期根據不同的監管重點,提出不同的監管目標,基本呈現監管過度和監管不足相交替的局面。當以效率性爲主時,就會出臺自由化法案,放松管制,此時金融業會獲得發展,金融業的效率性提高,穩健性降低;當以穩健性爲主時,就會嚴格管制,甚至對金融機構進行國有化,此時金融業的發展會受到影響,金融業的效率性降低,穩健性提高。

(三)金融結構與金融監管體系的相互作用

透過金融創新進行推動,正是創新與監管的不斷博弈共同決定了金融結構與金融監管體系的演化。金融創新改變了一國的金融結構,進而導致金融結構與金融監管的匹配程度下降,由此造成監管的調整,將創新後的金融機構行爲重新納入新的監管框架,並在此基礎上產生新一輪的創新。金融結構與金融監管之間的作用以金融創新爲起點,以嚴格監管爲終點,呈現螺旋式變遷的軌跡。

(四)由於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的不斷博弈,使得金融監管法律法規的變遷呈現寬嚴交替的局面

從監管法律法規發展的歷程來看,基本經歷了監管寬鬆—嚴格監管—放鬆監管—加強監管的過程。2007年次貸危機之後,金融監管法律法規未來發展的趨勢是進一步加強監管,限制金融機構的混業經營,對金融交易和金融產品進行更進一步的限制。

(五)統一監管是未來金融監管發展的方向

從金融結構變遷的歷史來看,各國金融結構呈現出由簡單到逐步複雜的變遷過程,同時金融業經營體制經歷了早期自然混業經營的時期,到嚴格分業經營的時期,再到逐漸融合混業經營的時期。在混業經營的體制下,統一監管組織架構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統一監管是未來金融監管發展的方向。

二、世界各國金融監管體系變遷歷程對中國的啓示

近年來,隨着中國金融業混業經營趨勢的逐漸加深,中國分業監管組織架構面臨着內部和外部的'雙重挑戰,從內部來說,隨着金融業混業化的加劇,監管盲區、監管交叉也大量存在,這客觀上對金融監管改革提出了要求,從外部來看,國際金融業混業經營已經成爲一種趨勢,且隨着國際化的不斷深入,中國金融業客觀上也需要自由化改革,否則將會喪失競爭力,因此中國金融監管該如何應對各種挑戰,也是一大難題。以史爲鑑,可知興衰,透過對世界各國金融監管體系變遷歷程的考察,得到對中國的啓示有以下幾點:

(一)中國金融監管體系變遷的趨勢是走向統一監管

從金融監管體系變遷的規律來看,金融結構決定金融監管組織架構變遷的方向。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後,金融業由完全國有逐漸向股份制轉變,同時金融業規模開始增大,金融機構種類和數量開始增多。由於金融業國有化程度依然較高,且金融業混業程度不高,因此,2003年以後中國建立的分業監管組織架構是比較符合國情的。但隨着金融業的發展,特別是股票市場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中國的金融創新逐步活躍,混業化經營的趨勢逐漸顯現。從金融產品來看,以投資連結保險、銀行集合理財產品、信託產品爲代表的一批金融產品已經具備跨行業的特徵,從金融機構來看,以平安集團、中信集團、光大集團、銀河金控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爲代表的一批企業已經基本具備金融控股公司的特徵,且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也在朝着綜合化經營的方向發展。日趨活躍的金融創新進一步改變了中國的金融結構,隨着金融業規模的不斷增大,中國金融業的效率性有所提高,穩健性有所降低。在這一背景下,爲了應對混業經營所導致的金融結構的變化,目前中國金融監管組織架構有向統一架構轉變的內在動力。

(二)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變遷應當循序漸進

雖然中國金融監管組織架構變遷的趨勢是逐步走向統一,但由於金融監管組織架構的變遷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所以中國不能盲目進行金融監管組織架構的變革,而應該切合中國的體制因素、金融因素、治理因素走循序漸進的改革道路,逐步走向統一監管。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由於金融監管組織架構的變遷還受到金融因素和治理因素的影響,目前中國雖然出現了金融混業化趨勢,但混業化程度並不高,且統一監管需要較高的治理水平,但中國目前由於監管經驗的缺乏、資訊披露的缺失等原因,治理水平還較爲低下;二是中國金融監管組織架構改革應該走循序漸進的道路。從短期來看,面對金融業逐漸混業經營的趨勢,中國應該逐漸加強金融監管機構聯席會議機制,增強三個監管機構的溝通協調,避免資訊溝通不暢進而影響監管效果,防範監管套利。從中長期來看,隨着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和治理水平的提高,中國應該採取漸進的模式走向統一監管組織架構,先借鑑加拿大或澳大利亞經驗,建成部分統一的金融監管組織架構,待條件成熟後,再將其轉變爲統一監管組織架構。

(三)隨着金融綜合化經營的不斷髮展,中國在監管過程中要重視宏觀經濟的穩定,防範金融系統性風險

目前中國的金融穩定主要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但由於目前實行分業監管組織架構,所以金融監管機構之間還存在資訊溝通不暢的現象。可以考慮逐步提升中國人民銀行在防範金融系統性風險中的作用,在條件成熟時單獨成立一個類似於美國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的金融穩定監管機構,加強對金融系統性風險的防範。

(四)在中國金融監管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金融穩健性和效率性的平衡,不能顧此失彼,而應該儘量做到協調、均衡、穩定地增長

由於金融穩健性和效率性存在替代關係,因此在制定監管政策過程中,應該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進行全面考慮,注意穩健性與效率性的平衡,並適時進行調整,同時要維持監管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防止金融業的發展出現大起大落的局面,以此來促進中國經濟的全面和可持續的增長。雖然中國金融業的效率性有所提高,但與發達國家如美國相比,金融業效率水平依然不高。今後中國應該注意提高金融業的效率性,在確保金融業穩健性的前提下努力促進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