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學問君 人氣:1.51W
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一、四個價值觀  創建於1802年的杜邦公司,業務遍佈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成功融合各種文化背景的平臺就是杜邦兩個世紀來所形成和一直遵循的“核心價值”,具體地說就是“安全、健康和環保、貿易道德、尊重他人和同等待人”。  這四個價值觀反映了人們的共同渴看,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相容性。而以此爲根本的杜邦企業文化,透過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貫串於杜邦全球經營和活動的始終。  杜邦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在經營業務,並從一開始就把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引進經營活動之中。近20年的實踐表明,大文化的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有人說,中西方在環保上的意識差異很大。而在環保方面的投進是杜邦在設計和建造新的生產設施時十分關注的。由於前期購置環保設備投進的加大會延長企業投資回收的時間,是不是會讓合資夥伴產生其它的想法?事實證實,當杜邦把建議背後的長遠考慮和盤托出之後,中方夥伴欣然接受,並同意將有關環保的條款以合同的形式確定下來。  再比如,杜邦的安全文化是非常有特色的。杜邦的安全與健康原則之一就是“杜邦員工無論在上班時還是在放工後都要留意安全”。正如在一本公司內部刊物上所說的那樣,“‘安全’不只是一個名詞或一句口號,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決不可有一絲妥協。可是,往往有人會貪圖便利或因一時疏忽而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若平時能夠居安思危,建立‘危機意識',就能闊別意外的陰影,給自己或家人最大的保障”。  在推行這一理念的時候,杜邦將“安全”與中國人十分重視的“家庭觀念”結合起來,透過舉辦“家庭安全日”活動,不僅讓員工深進了解安全的觀念,而且讓與其共同參與活動的家庭成員也把握了很多安全知識,把對安全的重視從8小時以內的工作場所拓展到8小時以外的家居環境。同時也讓員工感到公司對家庭的重視,產生文化上的共叫。  北京一位員工的說法具有代表性。他說:“杜邦是我服務的第一家外國企業。在跳槽現象頻繁的北京,我在杜邦一做就是五年以上,原因之就是杜邦的企業文化,而其中‘安全意識'又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四個核心價值觀中,“尊重他人和同等待人”要求尊重所有員工的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有員工不能由於文化差異或信仰不同而歧視任何人。治理層始終誇大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財富,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在一起工作,其不同的思維方式、特長和技能正好爲公司營造了一個多樣性的企業文化。杜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賀利得先生一再誇大,這種思想的碰撞,有助於開拓思路。杜邦兩百年以來不斷開創新,這種多樣性的企業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時,員工在這種開放的文化中樂於發揮所長。近年來杜邦中國業務的高速成長,正是中外員工共同努力的成果。  杜邦的公司氛圍促進了員工與公司之間的相互信任。當SARS疫情肆虐的時候,一位員工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隨筆。他寫道“面對種種傳說,讓人感到莫衷一是。但我們公司的SARS小組不斷整理和更新自己的資訊庫。也許我們SARS小組不比別人瞭解更多,但我相信他們的理由是根據我們公司的文化,他們說的一定不會比知道的更少或更多。正是由於我們公司對知識的尊重和關注,我們的防護措施理應更,這個用事實和科學編制的網或許會給我們帶來另一層防護,讓我們在這場與病毒的戰鬥中看得更清、走得更好”。  二、杜邦文化的精華  杜邦企業文化的精華在於其核心價值觀,它是杜邦在過往200年和今後持續的基礎,杜邦在全球所有的分支機構以同樣的標準遵循同樣的核心價值觀。不管是中國員工,還是在中國工作的外籍員工,都必須在遵守當地與尊重當地傳統的基礎上按照核心價值觀來處理自己的工作事務。  杜邦的企業文化在中外員工的合作上發揮了促進作用。80年代中期,杜邦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當時,本地員工與外國人接觸的機會還未幾,而且外國同事一般在杜邦工作的時間比較長,經驗相對豐富,所以本地同事與他們相處的時候,有時難免顯得戰戰兢兢。而外籍員工遵循公司“尊重他人和同等待人”的信條,沒有架子,並主動地向本地同事中國文化和習慣。國內員工感受到,儘管大家職別不同、膚色不同,卻沒有高低之分。  當然,文化差異的縮小是需要時間的。不少本地同事都有這樣的體會:杜邦治理的一個特色就是集體負責,很注重團隊參與做決定,由於大家一起做的決定,可以省卻推行時的阻力。因此經常透過開會集思廣益,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決定。我們以往一般都習慣聽主管的指示,只要努力地把主管的意見記下來,就是積極的會上表現了,因而很少參與討論或提出個人意見。可是外國員工恰好相反,他們以爲積極參與會議就是要提出個人意見,要主動發言。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外國同事看到本地同事在會上一言不發,還以爲我們懶於思考。但當他們理解到人以往的開會文化後,就主動地鼓勵我們發言,而且誇大每個與會議者都是同等的。另外,外國同事相信“沉默代表同意”,所以當他們提出一些論點大家都沒有什麼表示的時候,就以爲我們沒有異議了。哪知道我們的沉默往往代表着“不同意”。我們的蘊藉、生怕令對方尷尬的好意卻被他們誤會了。  這樣的誤會有過幾次之後,大家都開始理解到對方的想法,也開始領會到公司非常歡迎員工提出不同的意見,慢慢地就習慣了這種開放的會議形式。中外方員工之間的溝通加強了,彼此的關係也更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