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產業集羣的特性和旅遊產業集羣類型

學問君 人氣:3.07W

內容摘要:本文論述了產業集羣的特性和旅遊產業集羣類型。透過分析旅遊產業集羣與中國旅遊產業發展的關係,指出旅遊產業集羣的出現代表着中國旅遊產業組織形式的創新,旅遊產業集羣形成表明我國旅遊產品和服務價值鏈的延長,旅遊產業集羣的合理運作將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並提出了培育和壯大我國旅遊產業集羣的對策。

淺談產業集羣的特性和旅遊產業集羣類型

關鍵詞:旅遊產業集羣 競爭能力 發展

我國旅遊產業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爲世界旅遊大國。當前,我國旅遊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提高旅遊產業的競爭力。產業集羣是目前世界上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有效模式。近年來在我國許多地方也出現了旅遊產業集羣的發展趨勢。因此,研究我國旅遊產業集羣的形成和發展成爲我國旅遊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產業集羣特性與旅遊產業集羣

(一)產業集羣基本內容

“集羣”概念是由美國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引入,用於對圍繞某個(些)產業的企業在一定地理空間上集聚這種經濟現象的描述。所謂產業集羣,是指包括企業、支撐機構及政府等參與者在地理上圍繞某個(些)產業而集中形成一個網絡,網絡內部透過各種社會關係和商業關係支援着各參與方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也就是把集羣聯繫在一起的是“包括供求關係、共性技術、共同的市場導向、共同的勞動力市場和地方性文化等在內的一系列因素”。

產業集羣具有以下特點:

區域特性。集羣是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而不同的區域具有不同的產業基礎和發展環境,因而也就形成了特色各異的產業集羣。

產業關聯性。這是產業集羣基本特徵,是集羣得以形成的基礎所在,也是各產業集羣共有的而又相互區別的重要屬性。無論隸屬同一個產業,還是前後向延伸產業,抑或是附助產業,產業關鏈性是他們聚集的最根本的特徵。本文着重強調的即是集羣的產業特徵,故而稱爲產業集羣。

專業化分工協作。各關聯企業的“扎堆”,透過專業化分工協作可降低交易成本,創造了外部經濟和集體效率,進而促進創新,形成和產生知識溢出效應,獲得競爭優勢。

地方根植性。這是新產業區理論的主要概念,是其判斷新產業區的標誌性概念。其含義是經濟行爲深深嵌入於社會關係之中。集羣內各企業只有紮根於當地,形成地方人脈,融入當地社會關係和網絡,進而融入當地文化,形成產業的社會化網絡,才能促進和推動產業集羣形成。

(二)旅遊產業集羣的類型及特徵

1。資源型旅遊產業集羣。以經營特定地域空間的旅遊核心吸引物的企業爲中心, 以地接社、酒店、餐飲、交通運輸公司爲主體, 以保險、銀行等配套服務企業爲輔的面向遊客需求價值鏈的產業集羣。

這類旅遊產業集羣發生在旅遊目的地。旅遊目的地的景觀或事件(貿易展覽或商務會議) 對旅遊者起着激發或吸引的作用, 是旅遊者的根本性需求。因此,提供或經營核心旅遊吸引物的企業構成了旅遊產業集羣的中心。集羣內的企業間直接關聯性並不強。它們間的資源整合是在多點之間進行, 透過聯合向旅遊者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經歷,形成某種“一攬子旅遊產品”。這類旅遊產業集羣內的企業行爲具有複雜性和關係的不穩定性。集羣內企業的聯繫主要是資訊聯繫, 形成了以消費者爲中心的價值網系統。價值網從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對供應鏈理論進行了實用化的系統思考, 將企業的經營置身於現代網絡環境, 透過將鏈式思考提升到網狀思維, 即使原來是競爭對手的企業紛紛合作, 把各自的價值鏈聯結起來形成價值網絡, 使企業更能滿足客戶的獨特需要。集羣內企業有着深刻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價值認同感。由於旅遊核心資源的非流動性, 因此要求這類旅遊集羣的管理體制主要是政府主導型的制度。在我國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大型旅遊景區往往形成這類旅遊產業集羣,如大九寨溝國際旅遊區,張家界大旅遊區等

2。專業市場型旅遊產業集羣。通常以具有銷售中介職能的大型旅行社企業集團爲龍頭, 以衆多中小旅行社企業(或特許經營加盟社) 爲主體, 相關旅遊要素企業爲依託而形成的旅遊產業集羣。

專業市場型旅遊產業集羣內企業之間的關係建立在旅遊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 相互依賴性較強。集羣以旅遊經營商或批發商爲中心,它主要面對零售商而不是一般公衆直接銷售。處在外圍的是專門面對消費者從事旅遊諮詢服務、代理收客業務的零售商或是專門從事地接業務的專營商。這類產業集羣主要透過分工合作共同組成地域生產銷售網絡。集羣內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上的競爭合作機制, 也有助於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合作, 從而降低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的成本。集羣內企業之間以電子商務爲平臺,形成批發、代理和零售的旅遊網絡。集羣的形成和發展主要依賴於市場的力量。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旅遊服務部門特別是旅行社,其經營活動是以水平分工體系進行的。隨着市場經濟發展和旅遊產業規模的擴大,在我國客源充沛的特大城市和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一些實力強大的旅行社率先應用資本和新技術,對旅行社的經營分工進行了再造,實現了旅行社的垂直分工和專業化經營。因此,以專業化市場爲基礎的旅遊產業集羣主要發生在我國經濟發達的特大城市和東部地區。

我國旅遊產業集羣的出現和逐步形成對於我國現代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旅遊產業集羣的出現代表着我國旅遊產業組織形式的創新

旅遊產業集羣本身就是一種嶄新的'經營組織形式。它的出現打破了我國旅遊產業長期以來的分散經營單一旅遊產品的經營組織模式,是我國旅遊產業的一次革命。旅遊產業集羣內各企業透過相互競爭和專業化分工協作,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網絡關係而結成一個空間集聚體,成爲介於市場與管理層之間的一種新的空間經濟組織形式。這種組織既有助於企業克服市場的交易分散性和不確定性風險,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也可以克服多層次組織的低效率。旅遊產業集羣的出現和發展將提高我國旅遊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

(二)旅遊產業集羣形成表明我國旅遊產品和服務價值鏈的延長

較長的旅遊產品和服務價值鏈,爲旅遊企業間的分工協作提供了可能,也爲新企業的進入創造了市場發展空間。而新企業的進入是旅遊集羣獲取持續性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爲它是保持旅遊企業集羣旺盛生命力的關鍵。

(三)旅遊產業集羣的運作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發展

旅遊產業集羣作爲一種新的旅遊產業發展模式,爲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架起了橋樑。

旅遊產業集羣促進區域旅遊生產率的提高。旅遊產業內大量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很快形成區域旅遊規模經濟效應。一是旅遊關聯性供應商的聚集,不僅能提高區域內對旅遊供應商的談判能力,同時也降低了旅遊供應商的違約風險。二是旅遊專業化市場的形成,從客源供給、服務產品支援到景點產品銷售,旅遊集羣區內可以自然形成巨大的旅遊專業化市場。同時,也促進地區就業率的提高。三是高素質員工的流入。旅遊產業集聚對旅遊專業技術員工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較低的流動風險,由此帶來人才的集聚。四是專業資訊的共享。有市場的、技術的與競爭有關的資訊有可能在區域內大量會集並迅速傳遞。五是政府和其他公共機構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上的大量投入。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改善又可以吸引大量的外來旅遊資本,引發相關配套資本的跟進,促進旅遊產業的迅速崛起和競爭力的提升,進而形成旅遊產業優勢。

旅遊產業集羣提高區域競爭能力。旅遊產業集羣爲區內旅遊企業的競爭和合作提供了雙重機會。競爭對手的存在迫使旅遊企業不斷採用新技術、創新旅遊產品、改進旅遊服務,樹立區域旅遊品牌。旅遊產業集羣內的產業結構在競爭與合作中得到優化。競爭使旅遊產業內部分工更加專業化、服務質量標準化,合作使旅遊企業間形成的產業鏈更加緊密。這一切又促使企業在更高的層面開展競爭。其結果形成對旅遊消費者更大的空間吸引力。

我國旅遊產業集羣發展的對策

旅遊產業集羣是我國現代旅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我國旅遊產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和集中體現。加快發展我國旅遊產業集羣,是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有效途徑。本文從我國旅遊產業現狀出發,提出以下建議

(一)抓住機遇快速創建旅遊產業集羣

目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不斷提高,旅遊消費增加,旅遊產業規模擴大。同時,旅遊企業間的競爭日益加劇,旅遊企業的經濟效益仍然較低。這表明我國僅是一個世界旅遊大國,但不是旅遊強國。要成爲旅遊強國,我國旅遊行業必須進行產業組織形式的改革,快速創建我國的旅遊產業集羣,提高我國旅遊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旅遊消費的增長爲旅遊產業集羣的形成提供了背景條件。

(二)瞭解和遵循旅遊產業集羣的形成規律和演進機制

我國的旅遊產業是政府主導的產業,但真正的旅遊產業集羣發展,政府不是主角。旅遊產業集羣的形成是旅遊企業有目的性的區域集聚,有一定的自發性。如果政府使用行政手段強行聚合,人爲“造市”,就丟掉了旅遊產業集羣的精髓。政府的職能是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市場環境,這是一種輔助作用。因此,在我國旅遊產業集羣形成和演變過程中要明確政府職能的邊界。

(三)完善和強化政府部門的公共行政服務

公共行政服務是旅遊產業集羣發展過程中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也是我國旅遊產業集羣形成的重要條件。政府的公共職能包括:協助集羣內企業進行宏觀市場需求分析,提供必要的資訊和數據資料;爲人力資本、金融資本和技術交易平臺等要素市場的建立,創造便利條件;鼓勵和引導公共服務機構發展,包括教育培訓機構,管理和諮詢機構,公證、會計服務機構等;透過政府活動促進企業間的各種交流和合作,倡導旅遊集羣文化和旅遊產業經營和創新氛圍;透過法律、行政等手段,致力於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四)發展旅遊中介服務組織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下,行業協會將發揮政府難以替代的重要職能。這是世界各國發展集羣產業的一個基本經驗。目前,我國旅遊行業協會、旅遊法律等中介服務組織的發展還很不充分,尤其是旅遊行業協會還具有較爲濃厚的政府色彩,影響着公共職能的正常發揮。這些服務組織應獨立經營,實現職能的專業化、服務細分化和運轉社會化。

(五)努力培育我國旅遊產業集羣示範區

我國旅遊產業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一批旅遊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例如長江三角洲地區、大型著名旅遊景區等。它們無論從旅遊硬件或軟件看,都適宜成爲旅遊產業集羣的載體。因此,應加強規劃和政策研究,在已具備旅遊產業集羣雛形的地區建成我國旅遊產業集羣示範區。培育集羣旅遊品牌,樹立整體旅遊形象,以推動我國旅遊產業集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