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我國最近年代的音樂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9.04K

引言

對我國最近年代的音樂研究論文

自19xx年初,以《中國音樂》雜誌爲陣地,修海林等一批學者相繼發表了關於音樂傳播學科建設、音樂傳播與音樂教育、音樂傳播學方式方法研究論文(詳見薛良、宋莉莉、修海林等6人關於音樂傳播學的論文,發表於《中國音樂》19xx年第1、2期上)以來,音樂傳播學研究在我國拉開了序幕。近二十年來,業內外人士就音樂傳播學的研究各抒己見,給這門新興的交叉學科給予了廣泛的關注。本文就近二十年以來關於音樂傳播的定義和特點問題的論文研究加以概述,並介紹一些主要的觀點。

當一個概念被提出的時候,概念的所指往往已經沉聚了豐富的經驗,其內涵和外延在現實中都已存在,因此“音樂傳播”的提出實際上是一種歷史的召喚。中國傳媒大學的曾田力教授曾這樣指出過:“音樂的傳播實際上有着幾層含義:從音樂的起源看,沒有人際間的關係和交流的需要,就不會有音樂,音樂從發生之日起就具有傳播的動態屬性;從音樂種類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看,所有的音樂屬性一直就是在不斷的傳播、傳承中得到衍生和發展的。”①因此,他認爲“音樂傳播是音樂藝術得以產生和生存的一個基本屬性,與音樂的方方面面不可分割”。音樂傳播的提出,實際上針對的是當代資訊社會對所有古老藝術的挑戰。

修海林先生是較早開始從宏觀理論層面思考音樂傳播理論研究和學科屬性的。修教授在他的《音樂學領域中的傳播學研究》一文中,就提到:音樂的文化傳播“是在人與人、人與物的關係中建立起來,併發生影響與作用,音樂傳播總離不開人的行爲的參預。”②在音樂傳播賴以存在的社會音樂生活中,音樂傳播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存在並與社會不同層面發生廣泛的聯繫。

武漢音樂學院音樂系汪森老師日前正致力於音樂傳播的教學、研究以及實踐活動。他在《音樂傳播學的一二三四五》一文中對音樂傳播有過這樣的描述:“音樂傳播:學→術→業。音樂傳播應是一個全方位的立體活動,業→術→學是由實踐到理論,學→術→業是由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因此,在筆者的構思中,音樂傳播應有三個活動層次,即“學”(理論形態)“術”(技術、藝術)和“業”(業務、職業)。”③

中國傳媒大學曾遂今教授從音樂社會學的角度對音樂傳播現象和規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爲音樂傳播含有兩大層面: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實踐層面就是我們的各種傳播行爲(自然傳播和技術傳播);理論層面就是音樂傳播行爲現象中帶規律性、帶本質性、帶概括性、帶真理性的內容,但是這些內容暫時還沒有被抽象、總結、學理性地概括出來。④

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傳播系青年教師姚傑對音樂傳播的定義是:“音樂作爲資訊在社會系統中的流動。”⑤他認爲“對音樂傳播研究的展開必須要建立在對音樂傳播有一個共同的認識上,即把音樂當作資訊”。因爲音樂傳播要研究的各種具體問題,都將圍繞這個基點來展開,比如資訊傳播技術與音樂傳播活動的關係、資訊傳播制度與音樂傳播活動的關係、對資訊的文化屬性、經濟屬性、政治屬性三者的認識以及這三者關係的認識等。其實,音樂傳播作爲資訊傳播活動的一種特殊現象,既有傳播的`一般特點,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姚傑總結出以下6點音樂傳播的特點:1.“音樂傳播應該是一種資訊共享活動。”由於傳播,使得音樂從創作者到演奏者、從演奏者到傳播者、從傳播者到欣賞者、從自己到他人,從個人到多人,屬於資訊的共有化過程,具有交流、交換、擴散的性質。2.“音樂傳播離不開社會關係,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進行,又體現一定的社會關係。”傳受雙方或者創作、演奏、傳播、接收幾方都有着各自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3.“音樂傳播它必定是一種互動性的行爲活動。”傳播者雖然往往處於主動地位,但是接受者也並非完全被動接受,做出反饋也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4.“音樂傳播要達到效果必須要雙方都有共通的意義空間。”關於這一點,中國傳媒大學曾遂今教授曾經有過生動的描述:“音樂傳播的本質,是傳、受雙方共同對音樂形象的塑造與認可,並充分顯示出人的創造性智慧和成功後共同獲得的喜悅感。”⑥5.“音樂傳播是一種行爲,一種過程,一種系統。”它始終是以人爲主體進行的活動。6.“音樂傳播有着資訊上的文化性和載體上的經濟性。”各地區、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音樂來代表自己特定的文化。而當音樂作爲資訊在現代進行社會傳播時,它更多地要透過商業運作。

筆者認爲對音樂傳播研究的展開必須要建立在對音樂傳播有一個共同的認識上,包括對音樂傳播含義以及特點的認識。上述是部分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音樂傳播概念內涵的種種定義和思考。

綜上所述,對音樂這種特殊資訊的傳播活動進行研究的音樂傳播學,既是社會實踐的迫切需要,又體現了傳播學的發展趨勢,可謂應運而生。而要使得“音樂傳播”成爲現代學科意義上之“學”,是一個綜合的學科建設系統工程。絕非某個人、某個別單位和學校所能單獨完成的,甚至可能需要耗時、耗資不菲。音筆者認爲音樂傳播是人類社會交往活動中產生的文化互動現象,是人類共享文化的過程,也是社會價值觀念不斷被傳送、強化與接受的過程。現代化的音樂傳播正在以日新月異之勢向前發展。它已成爲今天音樂傳播重要的依賴。我們不得不正視這種依賴,我們也無法擺脫這種依賴。我們只有理智而冷靜地駕馭它們、認識它們,才能使其體現出音樂傳播的價值。

註釋:

①曾田力.《迎接新世紀大衆傳媒的挑戰》,《現代傳播》,2003年第6期。

②修海林.《音樂學領域中的傳播學研究》,《中國音樂》,1993年第1期。

③汪森.《音樂傳播學的一二三四五》,《黃鐘》,2002年第1期。

④根據曾遂今的《音樂傳播和傳播音樂——寫在“第二屆全國音樂傳播學術研討會”之後》一文概括敘述。

⑤姚傑.《關於音樂傳播學的學科認識及相關的幾個問題》,《中國音樂傳播論壇(第2輯)》,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版,第60頁。

⑥曾遂今.《中國大衆音樂》,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49頁。

參考文獻:

[1]修海林.《音樂學領域中的傳播學研究》,《中國音樂》,1993年第1期

[2]曾遂今.《音樂傳播與傳播音樂》,《中國音樂傳播論壇

(第2輯)》,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版

[3]姚傑.《關於音樂傳播學的學科認識及相關的幾個問題》,《中國音樂傳播論壇(第2輯)》,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版

[4]曾遂今.《中國大衆音樂》,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

[5]汪森.《音樂傳播學的一二三四五》,《黃鐘》,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