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二語習得理論對大學生英語口語教學的啓示與應用研究

學問君 人氣:2W

論文關鍵詞:二語習得理論 英語口語教學

論文摘要:如今,隨着經濟的全球化不斷髮展,國內外之間的交流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行業與全球化接軌,因此對於具有較高英語口語水平的專業型人才需求量不斷提高,除了要求透過四六級或者英語專業的專四專八考試,口語能力的要求也隨着行業的不斷髮展而逐漸提高,所以,我國教育部門一再強調提高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爲英語教學的關鍵。英語二語習得研究領域的研究者們也進行了不斷探索,在理論上達成一些基本的共識:我們可以在實際的口語教學中運用這些理論,更好的提高大學英語口語教學。

一、研究目的
200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佈了《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其規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資訊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然而,中國學生面對英語交際場合時,他們很少能夠有效地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多數學生學了十幾年英語,甚至透過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可是在與外國人交流時仍存在着很大障礙。
二語習得理論是描述二語習得過程、解釋二語習得特徵的理論。自其形成以來,二語習得理論及其研究經歷了長足的發展,其中影響最大、解釋最全面、最受人關注的要數美國應用語言學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的二語習得“監察理論”。該理論爲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發展和第二語言教學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國內的英語教學領域也在近年來廣泛地借鑑了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的成果,爲我國英語教學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很多學生在大學課程中的學習中,並不十分重視對於口語的訓練,即使是英語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高的學生,在口語交流交流方面都很欠缺,主要原因在於在我們國家的英語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沒有一個適合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氛圍和環境,即使是在一些院校,給學生提供了一些諸如英語角這樣的英語環境或者由外籍教師教授口語,但是學生的口語水平還是隻下不上,因此,本研究主要透過對於二語習得理論的研究來探討,其對於大學生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啓示和應用。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二語是指除母語外的第二種語言,二語習得(SLA)就是習得除母語外的第二種語言。二語習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導的情況下透過有意識學習或無意識學習吸收掌握母語以外的一門語言的過程。二語習得理論是在對第二語言習得過程及其規律的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些理論雖然不能直接被用來解決外語課堂中的實際問題,但它們對外語教學是有一定的啓發和指導意義的。
20 世紀80 年代初,克拉申受到喬姆斯基語言習得機制理論的啓發,創立了二語習得理論。該理論中最具影響力的是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 (Ellis, 1985)。
(一)輸入假說(Language Input Hypothesis)
“輸入假說”是二語習得“監察理論”的'核心內容。克拉申認爲,學習者是透過對語言輸入的理解而逐步習得二語的,其必備條件是“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只有當學習者接觸到的語言輸入是“可理解的”,才能對第二語言習得產生積極作用。克拉申把學習者現有的語言水平定義爲“i”,把語言發展到下一個階段的語言水平定義爲“i+l”。即是說,學習者所接受的語言輸入要突破其現有水平,但語言輸入也不能過於超出學習者現有水平,只能是比現有水平稍高(i+l),語言輸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才能對學習者的語言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理想的語言輸入有四個條件:輸入是可理解的;輸入是有趣或相關的;輸入不按語法順序進行;輸入必須有足夠的數量。因此,教師的最大職責就是讓學生接受盡可能多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
(二)情感過濾假說(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可理解性輸入對語言習得來說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夠的。有研究表明即使學習者獲得的是相同的語言輸入,而最終達到的語言水平卻參差不齊,其主要因素就是學習者的心理障礙,比如焦慮感,這是學習者語言資訊輸入時影響過濾程度的主要因素。克拉申把這個障礙稱作“情感過濾”。克拉申指出,大量的語言輸入不等於語言的吸入或內化(intake),要學好語言,還應考慮到學習者的動機、自信心和焦慮等心理因素和情感變量。可理解性輸入只有在情感過濾低時才見效,即情感過濾強時,語言的吸收量少;情感過濾弱時,語言的吸收量就多。
二語習得研究在我國開展20 餘年, 雖然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很多論文, 也有專著和文集問世, 但幾乎沒有召開過專題學術會議, 這不利於研究成果的有效交流; 沒有成立專門的學術團體來組織和協調國內的研究活動, 國內的二語習得研究在相當長的時間基本處於各自爲戰的鬆散狀態。
戴煒棟和束定芳老師(2001)基於二語習得理論啓發, 系統探討了影響外語學習的若干主要因素、對比分析、誤差分析、中介語和交際策略等幾個重要方面研究的理論意義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啓示。
王初明老師在若干有影響的二語習得理論模式啓發下, 根據我國外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環境,嘗試設計了一箇中國學生外語學習的理論模式。我國學者還認識到, “第二語言”與“外語”學習無論在語言環境、語言輸入、還是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情感因素、認識基礎、掌握程度和學習目標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 混淆這兩個不同概念就會混淆二語教學與外語教學完全不同的特點。關於正規的課堂教學對語言習得的作用,
劉潤清認爲, 正規授課間接提供的一種語言環境, 對達到更高的語言水平是有利的, 因爲只有注意到語言形式才能開始加工和習得語言。
胡壯麟(1994)認爲, 就目前我國大學英語學習仍以課堂教學爲主的情況下, 英語習得應持靈活態度, 即可分爲完全習得、指導性習得和自學性習得。教師要引導學生的自學性習得, 這樣纔能有助於提高學習者的英語水平。對於二語習得研究和語言教學的關係, 有學者認爲, 二語習得研究雖然不能爲教學提供直接可資借鑑的、便於操作的成果, 但是能加深我們對學習活動及教學活動的理解; 二語習得研究與語言教學實踐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 前者爲後者提供原則和理論, 後者爲前者提供實踐園地、進行行動研究並提供實證, 從而得出更爲科學的研究結果。
三、研究方法
該選題的研究對象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英語專業研一研二學生以及部分英語口語教師,研究工具爲100份調查問卷,用於調查我校學生對二語習得理論在口語教學和提高中的認識,以及教師在口語教學中對於二語習得理論的運用。問卷主要圍繞口語教學與提高方面,從二語習得理論的角度來進行調查,學生在學習口語過程中對於老師所採取的何種教學策略感興趣,更利於自己提高口語,以及教師在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學效率較高的口語教學方法。
數據收集步驟:1、設計問卷調查;2、 選擇學校裏英語專業研一研二學生以及英語教師 100名,將問卷下發;3、 在問卷下發後10分鐘立即將問卷收回。問卷的設計是無記名的,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第一感覺做出最真實有效的回答。
問卷的問題包括如下:1、自己練習口語最常用的方法;2、在教學中,會採取何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口語能力;3、對二語習得的認識和看法;4、認爲二語習得在英語口語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5、在哪裏可以體現這種可行性。
透過對研一研二同學以及老師的調查,並透過調查大家在自主提高口語能力方面的方法,發現,大家認爲將二語習得理論運用在英語口語教學上是可行的,部分同學或者老師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也運用到二語習得的理論,例如,增加英語國家的背景知識,聽英文歌曲,看英文電影,進行趣味口語練習,爲自己和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等等。因此,在學習二語的過程中,興趣以及語言環境非常重要。培養良好的興趣以及適當的二語環境對於口語提高和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戴煒棟,束定芳.論中介語的認知發生基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9).
[2]胡壯麟.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習得[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4,(4).
[3]馬豔瑩,鄭玉琪.從二語習得角度探討現代英語教學[J].中國電力教育,2008,(9):245-246.
[4]束定芳,莊智象.外語、第二外語、母語及其他[J].外語教學,1994,(2).
 

二語習得理論對大學生英語口語教學的啓示與應用研究

查閱更多相關論文範文:電子商務畢業致謝信範文調研報告畢業論文範文大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