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網絡經濟對會計假設的衝擊及應對

學問君 人氣:2.08W
試論網絡經濟對會計假設的衝擊及應對
[摘要] 會計假設是會計理論的基礎,它決定了會計的工作範圍。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會計假設發揮了重大作用,引領了會計實踐的發展。隨着資訊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已逐漸邁進了資訊時代。知識經濟正在改變世界,特別是網絡會計意味着一個全新的世界。作爲會計實務和理論基礎的會計假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本文旨在分析會計假設所受影響的基礎上提出其對環境改變的應對。 [關鍵詞] 網絡經濟;會計假設;衝擊和應對
   
  自從網絡誕生以來,它已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以網絡爲載體的網絡經濟給經濟活動帶來了革命性變化,會計領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響,網絡經濟對會計假設帶來了巨大沖擊。理論界及會計工作者應承認這種改變,接受挑戰。這不僅有助於解決廣大會計從業人員所遇到的疑難和困惑,也有利於會計中上層人員的理論素養和業務素質的提高,推動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先進經驗的產生,也促進理論的發展。
  
  一、會計假設發展的歷史回顧
  
  最早的意大利複式簿記的論述——“在三本賬簿中合營的資本帳戶必須和自己的資本帳戶分開登記”已包含了“會計主體”的萌芽。隨着商業經濟和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貨幣產生了。巴其阿勒在其著作中明確指出在計算價值時只能採用同一貨幣單位,這可以認爲是貨幣計量的開始。歷史的車輪駛到167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簽署了規定商人必須每兩年編制財產目錄的《商業條令》,標誌着會計分期思想開始逐步形成。隨着工業革命的成功,經濟活動的重心過渡到持續經營的工業生產,推動了持續經營假設的形成。會計分期也緊隨其後出現了。此後,會計假設在經濟發展中不斷得到修正完善。到1922年,美國會計學者W·A·佩頓在《會計理論》一書中總結了會計假設的概念和七項會計假設,使會計假設理論化、系統化。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會計界最終形成了現代四項基本假設,即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由此可知,會計假設隨着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形成,在社會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下不斷變化,網絡公司的出現將導致會計假設的進一步創新。
  
  二、現有會計假設的侷限性及應對
  
  1.會計主體假設的侷限性及應對
  (1)會計主體假設的侷限性。所有的經濟理論都來源和服務於經濟實踐活動,並且隨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會計假設亦不例外。它由於自身固有的侷限性也不再適應會計環境的新形勢。會計主體的侷限性主要表現在:第一、單一的企業主體不利於反映具有網絡結構的企業。第二、在目前的會計主體範圍內,向使用者提供全面資訊存在困難。第三、以企業爲會計主體的假設觀落後於會計計量範圍的擴展。第四、會計主體假設阻礙了會計電算化作用的進一步發揮。
  (2)會計主體假設所受影響的因素分析及應對。會計主體假設是爲了明確覈算的空間範圍,明確經濟權利和責任的歸屬主體。現行的企業會計主體是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確立的。當時,大機器工業生產代替了作坊式的手工生產,導致了區別於家庭所有制的獨立企業的誕生,會計系統也隨之建立。可是在網絡經濟時代,公司會計主體的外延不斷變化,結構和功能都極不穩定,單一部門可能也會形成一個報告主體。尤其是自由組合經營主體很可能會按照其交易事項的要求不斷重組新的主體進行經濟活動,這就使會計主體的認定產生困難。企業在網絡空間的迅速分合導致了會計主體多元化和不確定性的存在,原來適用的會計規則出現了問題。沒有清晰的會計主體假設將使人們無法理解會計報表的意義。因此,準確把握“會計主體”概念,適時擴展主體內容成爲一個必須面對的課題。
  會計資訊來自會計實體範圍的內外,從企業具備的技術條件、主觀意願和客觀環境上分析,它目前不可能提供全面資訊。但是在市場變化日益劇烈的情況下,爲了儘量避免和減少經營風險,提高經濟收益,企業和其他報表使用者卻不僅會需要企業過去的資訊,而且需要未來的資訊。爲了滿足這些日益迫切的資訊需求,會計人員必須突破傳統的會計主體,將會計主體延伸到企業外部去才能順利獲取所需資訊。新環境要求我們必須將企業主體觀轉變爲資訊需要者的主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