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產業對河北省經濟的影響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5W

隨着資訊時代的來臨,資訊技術得到了愈加廣泛的應用,資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明確資訊產業的發展狀況,瞭解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促進該產業健康成長,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課題。本文運用投入產出表提供的數據,在對國民經濟進行四部門分類的前提下,深入分析資訊產業對河北省經濟的影響,並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資訊產業對河北省經濟的影響的論文

資訊產業及其核算範圍

對於資訊產業這個範疇最早的系統性研究成果見於1962年馬克盧普(F. Machlup)的著作,只是當時採用的是“知識產業(knowledge industry)”的名稱,後來日本學者提出了目前常用的“資訊產業”的概念。由此不難發現,這方面的產業研究不過區區50年時間,可以說仍處在探索和深化的階段。學界對其概念以及覈算範圍的界定存在分歧也就不足爲奇了,究其原因,這是由資訊產業這一新興產業部類以下兩方面的特點造成的:一是資訊產業的發展雖然處在迅速上升過程中,但是自身的規模仍然較小;二是隨着資訊技術的不斷開發,資訊產品的日益豐富,資訊產業的涵蓋範圍也在逐漸擴大。由於這兩方面的特點,人們對資訊產業的認識也在發生着變化,並不斷加深。

筆者認爲,考慮到現實經濟情況以及可預見的未來發展趨勢兩個方面,有必要將資訊產業界定在一個“中等口徑”水平上,即不僅包括狹義的電子資訊設備製造與服務行業,還應包括提供其他性質的資訊產品(未必是電子的)的行業,如出版、印刷、教育、科研等等,但是又不宜將範圍擴大太多,以致包含一些主產品非資訊產品的機構單位中的資訊活動,這主要是出於覈算可行性的考慮。以此爲基調,筆者將資訊產業定義爲與資訊產品(包括資訊貨物和資訊服務)的生產、流通與使用有關的若干生產活動單位的集合。在此定義的基礎上,將國民經濟劃分爲四個產業部門,共15個二級部門,如表1所示。

本文以下的分析就是建立在上述對資訊產業概念及分類的認識基礎之上的。

河北省資訊產業的發展水平和速度

本文根據河北省2002年、2005年和2007年投入產出表的相關數據,按前述產業分類方法進行了部門合併,構造了15部門投入產出表,以此爲基礎進行計算,資訊產業創造的增加值及其在當年全省總增加值中所佔比重如表2所示。

由表2不難看出,河北省資訊產業的增加值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且年均增長速度爲13%-15%,可以說資訊時代的腳步正加速而來。從資訊產業增加值在總增加值中佔比的情況來看,有兩方面的資訊值得關注:一是河北省的經濟總量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且每年的新增產品價值較高,但是資訊產業對總增加值的貢獻還不足8%,且近年來似乎表現爲佔比逐漸降低的趨勢。二是資訊產業雖然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是較之地區總體經濟而言(年均增長速度爲16%-19%),其發展仍然相對較慢。綜合以上兩點可以看出,資訊產業作爲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產業,其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資訊產業對河北省經濟總產出的影響

要了解資訊產業對河北省經濟總產出產生影響的方向和力度,本文根據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投入產出覈算資料計算了反映其後向關聯性的影響力系數和反映前向關聯性的感應度係數,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對資訊產業所屬的產業類型性質的判斷。

(一)資訊產業的後向關聯性分析—影響力系數

影響力系數也叫帶動度係數,是指當某一產業部門的最終需求增加一個單位,帶動國民經濟中各部門總產出的增加量,它反映了國民經濟中該部門對其他產業部門貨物和服務的需求程度,即產業後向關聯度,進而揭示該產業對整個經濟的帶動作用。這個指標不僅能夠反映出所研究的產業部門對經濟的直接影響,還可以體現其間接影響。對於資訊產業的影響力分析來說,該係數的取值越大,表明資訊產業對其他部門的需求越大,也就意味着做大做強該部門可以爲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創造更多的有效需求以及就業機會,以提供資訊貨物和資訊服務生產所需的資源,這也就是資訊產業帶動作用的發揮。

影響力系數(Fj)的計算公式爲:

(i = 1, 2,…, n; j = 1, 2,…, m;n = m)

其中,cij爲j部門對i部門的完全需要係數;爲產業j的影響力,即完全需求係數矩陣C(也稱爲里昂惕夫逆矩陣C=(I-A)-1)中第j列之和;爲完全需求係數矩陣C列總和的均值。

在評價中,通常將社會平均影響水平,即對各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影響的平均值1作爲標準。當Fj >1時,表明j部門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影響力超過社會平均水平,依此類推,Fj =1和Fj<1分別表明j部門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影響力等於和低於社會平均水平。

2002-2007年間,河北省各產業部門的影響力系數如表3所示。表3的最後一行顯示了資訊產業總體的影響力,2007年1.03的指標值表示資訊產業每增加1萬元的最終需求,就會帶動整個經濟增加1.03萬元的總產出。這些資訊同時說明,河北省資訊產業的影響力系數近年來有所提高,已略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對整體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與其他三個產業部門相比,資訊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在所考察的時段內一直位列第二,僅次於第二產業,進一步表明資訊產業帶動其他部門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

就資訊產業內部六個類別的影響力系數來看,除了商務服務資訊類和教育資訊類之外,指標值均超過1。其中表現最爲突出的是文化資訊類(2007年爲1.2489),說明文化產業是具有現實影響力的“實力”產業,其帶動作用不容小覷。相反地,商務服務和教育兩個類別的影響力顯著低於社會平均水平的情況表明,河北省在充分利用這些資訊部門的活動帶動經濟全面發展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二)資訊產業的前向關聯性分析—感應度係數

感應度係數也叫推動力系數,是指當國民經濟中各部門的最終需求增加一個單位,要求某一產業部門增加的總產出,它反映了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對所關注部門產品的需求程度,即產業前向關聯度,進而揭示該產業對整個經濟的推動作用。對於資訊產業的感應度分析來說,該係數的取值越大,表明資訊產業對其他部門的支援力度越大,也就意味着資訊產業的大發展不僅是其自身的壯大,而且由於爲其他部門提供了更豐富的資訊產品,從而推動這些部門的發展。

感應度係數(Ei)的計算公式爲:

(i = 1, 2,…, n;j = 1, 2,…, m;n = m)

其中,爲產業i的感應度,即完全需求係數矩陣C中第i行之和;爲完全需求係數矩陣C行總和的均值。

在評價中,通常以社會平均水平,即各部門對某個部門的需求水平平均值1作爲標準。當Ei >1時,表明i部門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感應度超過社會平均水平,依此類推,Ei =1和Ei<1分別表明i部門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感應度等於和低於社會平均水平。

2002-2007年間,河北省各產業部門的感應度係數如表4所示。表4的最後一行顯示了資訊產業總體的感應度,2007年0.55的指標值表示其他部門每增加1萬元的最終需求,要求資訊產業增加產出0.55萬元。這些資訊同時說明,河北省資訊產業的感應度係數不僅大大低於社會平均水平,且近年來還有所下滑,對整體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乏力。與其他三個產業部門相比,資訊產業的感應度係數在所考察的時段內一直位列最末,與首當其衝的第二產業相比差距懸殊,進一步表明資訊產業作爲新興產業,還沒有爲推動河北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作用,當然,這與該產業在地區經濟體系中的弱勢地位也是有關的。

就資訊產業內部六個類別的感應度係數來看,雖然全部低於社會平均水平,但是文化資訊類的感應度係數仍爲最高的(2007年爲0.8028),與上一節的結果相呼應,說明文化產業的確是對地區經濟發展極具價值的重要部類—其輻射力很強,推動作用同樣突出。相反地,科學研究、資訊服務類的感應度不僅顯著低於社會平均水平,且顯著低於資訊產品的平均水平,這一情況表明,河北省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方面仍需尋求有效的手段。

(三)資訊產業的產業類型分析

產業類型分析是建立在上述影響力系數與感應度係數分析的基礎上的。爲了反映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拉動作用和支撐作用,我們以感應度係數爲X軸、以影響力系數爲Y軸構造座標系,並以二者各自的社會平均水平(1)的交點爲原點將這個座標系分爲四個象限。位於第一象限的產業具有強輻射和強制約性的雙重作用;位於第二象限的產業表現出強輻射性和低制約性的特點,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顯著;位於第三象限的產業屬於低輻射和弱制約性的部門;位於第四象限的產業則具有低輻射性和強制約性的特徵,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明顯。由於某個產業的影響力系數與感應度係數相對於社會平均水平來說不盡相同,所以觀察所關注的產業在座標系中的位置可以更直觀地瞭解該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根據2007年投入產出數據構造的河北省四個產業部門以及內部的15個二級部門的產業類型圖如圖1所示。圖1顯示,河北省資訊產業位於第二象限的邊緣(感應度係數爲0.5538,影響力系數爲1.0317),距離第三象限較近。這種情況表明,河北省資訊產業的制約性偏弱,而輻射作用較強。因此,河北省要實現地區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離不開資訊產業的拉動作用,同時該產業的推動力仍待提升。在資訊產業內部,文化資訊類是比較引人注目的,無論是在影響力方面還是在感應度方面的表現都顯著優於其他資訊部門。與此相對地,商務服務資訊類和教育資訊類都位於第三象限,表現出低輻射、低制約的特點,這與資訊產業尤其是教育應該發揮的積極作用不夠協調。科學研究、資訊服務類與其他資訊類雖然位於第二象限,但是位置非常靠左,亦即感應度係數過低,這也是推動作用沒有充分釋放的信號。

河北省資訊產業對地區經濟的影響與政策建議

(一)資訊產業取得了進步但發展速度不快

近年來河北省的資訊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表現在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與其他產業部門的互動逐漸加深兩個方面。雖然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但是無論是與河北其他產業(尤其是第二產業)相比,還是與兄弟省市資訊產業的增速相比,其產業發展速度還是比較低的。這種情況與資訊產業這一新興產業部類的高成長性不相符,從原因上來看,產業發展機制不順暢是關鍵。河北省資訊產業的影響力系數略高於社會平均水平,而感應度係數顯著低於社會平均水平,說明該部門對其他產業的帶動性較強,與此同時,反向作用力不理想—未能有效推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其他產業對資訊產品的需求不足。

鑑於以上種種問題,筆者認爲,有關部門需要對資訊產品的應用加大支援力度,從政策引導到督導落實到媒體宣傳都應得到重視。只有使資訊產品成爲廣受認可併爲其他產業部門大量使用的“投入品”,纔能有效地促進資訊產業的高速增長。

(二)經濟結構亟需轉型

經濟結構調整是當前很多地區都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難點既表現在調整本身的複雜性上,又體現爲轉型“抓手”不明確的棘手問題。由本文之前的分析結果不難發現,河北省目前經濟結構的主要特點是典型的工業主導—第二產業地位突出,其他產業對總增加值的貢獻明顯不足。就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係數來看,第二產業均佔居首位,並且2007年第二產業的感應度係數高達2.02,而其他三個產業部類均顯著低於1,兩方面形成鮮明的反差。這種情況與資訊時代的經濟結構典型特徵差距是很大的,後者主要表現爲資訊產業對總增加值的貢獻比重較高,按現有三次產業分類的第三產業貢獻最大,工業增加值退居次席,即呈現“後工業化”特徵。

就此來看,河北省經濟結構轉型的方向在於,加大對資訊產業的投入力度,透過其較高的帶動作用促進其他產業部門的發展,同時重視資訊產品的利用對其他部門實現技術升級、生產質量提高方面的積極作用,適時培育自己的科技研發和創新基地,拓寬社會資訊的傳播渠道,加強以維護知識產權爲代表的智力成果保護工作,將地區經濟逐漸引導到知識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良性發展道路上來。

(三)文化產業大有可爲

對河北資訊產業內部的各個部類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文化資訊類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係數都是較高的。這種情況給有關部門的啓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化產業對其他部門的輻射作用非常顯著,它的發展需要大量使用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產品,促進文化產業的增長不僅是一個局部的壯大,而且必將帶動地區經濟整體的迅速增長。加之文化資訊類包含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用品製造與租售等行業所具有的低能耗、高附加值等特點,符合當前發展“低碳經濟”的總體思路,對於提高河北經濟增長質量大有裨益。二是文化產業對其他部門的推動力有待提高,雖然文化資訊類在資訊產業中的感應度是最高的,但是與第二產業及其內部的部門相比,推動力仍顯不足。考慮到文化資訊產品的特點,必須首先提高文化資訊自身的質量,進一步挖掘區域內豐富的文化資源,釋放文化產業蘊藏的潛力,以保證爲其他部門提供更豐富、更準確的資訊;其次還要注重文化資訊傳播渠道的建設,使資訊傳播更暢通,改善資訊的時效性,並有效降低文化資訊傳播的經濟代價和社會成本。

(四)科技與教育發展水平亟待提升

對河北資訊產業內部各部類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的分析還揭示了一個嚴峻事實,即科學研究、技術資訊類和教育資訊類兩個部類的發展中均存在着感應度較低的特點,且教育資訊類對其他部門的影響力也偏弱。

筆者認爲,要解決科技與教育領域的問題,首要着力點還不是如何令這些行業本身的規模擴大,更緊迫的是如何提高這些行業對其他部門的推動力,即加強科技和教育行業的質量建設。具體思路包括,引導科研機構與企業對接、教育單位與用人單位溝通,透過這些渠道建設實現“產—學—研”的有效統一,緩解目前脫節和錯位的現實矛盾。還要大力扶助小型科技企業的發展,以“高技術企業孵化器”等形式扶植創新型企業將其智力成果儘快轉化爲現實生產力。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大對基礎學科的扶持力度,促進高等教育機構根據社會需要舉辦邊緣性、交叉性學科,提高高校畢業生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知識與技術水平。大力發展繼續教育,不斷提升社會整體的人力資本積累水平。

資訊產業作爲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產業部門,自身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更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河北省資訊產業在取得巨大發展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總結經驗,檢視不足,制定科學合理的資訊產業規劃,爲實現河北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奠定基礎,創造機遇,併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知識和智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