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國畫藝術創新之我見

學問君 人氣:1.86W

本文提出,畫要向前,繼承傳統與吸收外來文化必不可少。繼承傳統應當是批判地繼承,吸收外來文化應當是有選擇地吸收。國畫傳統是一個完備的體系,是西洋畫所無法代替的,一切藝術的營養只能在充分理解、掌握傳統藝術精髓的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才能取得成功。

中國畫藝術創新之我見

     中國畫;藝術創新;繼承;吸收;創造
  藝術上的新與舊是客觀存在的,隨着時代的變遷,人們的觀念、精神追求、價值取向、審美意識、人文思想、科技技術、工具材料、表現技法等等都會發生改變,而這些變化在藝術作品中必定會有所反映。

    藝術發展是一個以新語言代替舊語言不斷向前演進的過程,新語言的誕生必定在視覺上造成一種陌生感,迫使人們要去探究其中的祕密,因而才更顯其不同尋常的魅力。當一種語言被不斷重複使用後,陌生感就會消失,因此,對新語言孜孜以求的探尋是藝術家不竭的創造動力。

    滿足現狀,不思進取,則是藝術家的頭號敵人。德拉克洛瓦曾說:“作品需要屬於你自己的時代,企圖逆流而進或者模仿古人,都是很荒謬的。”畫家的生存空間與視野,必然產生帶着時代烙印的觀念,時代的發展敦促着藝術家的作品應具有開拓與創新精神。

    縱觀人類美術發展的長河,繼承與創造是美術史永恆的主題,也是作爲有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國畫家應該用心思考的問題。關於中國畫的未來發展問題,人們關注已久,見仁見智,自在情理之中,一涉及“出路”和“發展”就必須涉及“來路”和“歷史”,就要進行價值判斷,就要在開出“處方”前對過去進行“診斷”。中國畫的`來路,當然醞釀於至少五千年以上的中華文明,其歷史之悠久,積澱之豐厚,想必無人異議。尼采說:“億萬年的精神活動積澱在語言中”。中國畫的筆墨語言正是如此。

    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對傳統的繼承。離開了傳統之根基,國畫創作將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品必然會流於膚淺、空洞和乏力。然而,繼承傳統並不意味着陳陳相因。先哲曾說過:“善師者師其意,不善師者師其跡”。這句話強調的就是要學習前人的精髓而不是刻板地照搬某一技法程式。創造與繼承並不是矛盾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繼承傳統是創造的基礎,而藝術家的創造則可以闡釋和豐富傳統,兩者的辯證統一正是美術史演進的內在。唐宋文章直追漢魏風骨,舉的是復古大旗,其實是張揚現實精神,純粹的復古沒有任何意義,也是不存在的,喚起人們對某種美好事物的迴歸和嚮往,纔是真正的目的。創造,應該是在立足文脈的基礎上以鮮明的個性化語言表達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因此,真正的創造與因襲無關,也與矯飾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