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中的“位置”

學問君 人氣:2.99W
談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中的“位置”

摘要:區域活動是幼兒能力得以提升的一個重要陣地。幼兒園開設區域活動,爲孩子的特長髮揮提供了空間。教師對於幼兒在區域活動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區域活動畢竟不能等同於集體活動或小組活動。教師如何放準在幼兒區域活動中的位置,對於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教師;幼兒;區域活動;位置。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相對於區域活動來說,這一點尤爲重要。

區域活動是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進行的一種帶有學習性質的遊戲。它是在教師創設的有利於幼兒成長的環境中,由幼兒自己設定選擇目標、規則、方法,在玩中學,自主地完成整個活動。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設想,並鼓勵幼兒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向自己挑戰。大家都知道,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是幼兒最自由、自主的活動環境。在活動中,如果沒有成人的干預,有些小朋友對於感興趣的活動,可以一直重複操作,樂此不疲。還有的小朋友就經常穿梭於各個區域之間,無所事事。還有些幼兒從來不參與操作,總是在旁邊看別的小朋友玩。這些狀況都不適合小朋友自身的發展以及其他小朋友的選擇。那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該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才能夠使得幼兒的區域活動既能夠發揮自主性,又能夠得到提高呢?

首先,應該肯定,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區角遊戲,教師的作用都是不可取代的。幼兒在區域活動自主也不是自由無序。教師的主導和幼兒的主體地位都是相輔相成的。有的活動沒有教師的指引,對幼兒來說就會無所適從。比如在有新的材料投放的時候,如果沒有教師的指導,那幼兒就不能明白該材料的使用,那麼材料更新也就有可能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可能就會出現材料被幼兒玩弄過度,過早出現破損。

其次,區域活動也是幼兒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的個性更能夠得到發展。教師必須根據幼兒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願,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因此在選擇區域活動內容時,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使區域中的各項活動及時滿足幼兒,並促進幼兒發展。

第三,區域活動畢竟不同於課堂教學,它更注重於幼兒的個體發展。區域活動的創設必須是開放的,能夠讓幼兒自主選擇的。讓幼兒有選擇地進區活動,並且要讓他玩得充分,玩有所得。

基於這幾點認識,爲了讓區域活動在教育活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教師應該是一個材料的提供者,活動的點撥者,成果的點評者。爲此應該做到:

1開創一定數量的區域。

各個區域提供的材料不要相似雷同,材料的提供要有層次,定期更新,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能讓孩子有比較大的選擇餘地。

材料是吸引幼兒選擇區域的第一要素。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幾個問題:

(1)各個區域的材料各異。如果各個區域的材料是類似的,那麼幼兒選擇的興趣也不會很大。在哪個區域活動都是一樣的,就沒有必要在區域之間流動了。

(2)一個區域的材料要定期更新。如果區域裏的材料長時間一成不變。那麼孩子們對這個區域也會漸漸失去興趣,即使選擇了這個區域,也是對操作的重複,到最後只能是對操作材料的把玩,而並不能有任何收穫。

(3)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孩子對於完全陌生的材料其實興趣是不大的。但是這種材料有點熟悉,有點新鮮,會引起孩子的最大興趣。大家都知道,孩子對於看到過的,別人有的玩具需求最強烈。同樣,如果區域裏的材料孩子是熟悉的,但又是和原來操作過的材料形式是不一樣的,那就會吸引孩子去探究。在操作過程中也能夠透過探索取得成就。

2.幼兒選擇區域,教師要有一定的引導。

區域活動雖然不是正式的教學活動,但是它是最能夠讓幼兒發展特性的活動。通常孩子們都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區域,但是孩子們也會有盲從的心理。如果在一個區域裏,這項活動是大多數孩子都喜歡的,那麼可能大家都會選擇這個區域。此時,如果沒有足夠的區域來分散孩子,或者說其他區域的材料不能夠引起幼兒興趣的話,那可能會形成“毛毛蟲效應”,區域活動的作用也就蕩然無存。比如我們中班開學一段時間裏,男孩子都喜歡搭積木。

因此很多男孩子一到幼兒園就進入建構區。但是在建構區裏,幼兒搭積木並不是創新的建構,而是都做成簡易陀螺,爭相在地板上玩。這樣建構區每天都最熱鬧,而且由於爭搶位置時有事端。對於幼兒本身來說,盲從的最後是什麼都沒有得到提高。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更多地開設了棋類、閱讀、剪紙、手工、數學,並且強制性地限制了建構區的人員。而且針對男孩子不善於剪紙的情況,強行規定男孩子來園以後,必須先選擇剪紙,完成一項任務後,才能夠選擇其他的區域。

3.區域活動中,教師要適當介入。

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受遺傳、環境、教育因素的影響,對象個體的.差異構成多彩多樣,互補的人羣。就兒童而言,年齡趣小,差異越大。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觀察瞭解在先,介入指導在後,透過觀察理解不同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並對不同幼兒的活動水平做出正確的診斷,承認差異,認識差異,尊重差異是因人施教的基本前提,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需求,允許甚至鼓勵他們與衆不同,引導每個幼兒在發展方向、起點、速度及最終達到的縮短水平上的差異距離。耐心等待,善於引導是因人施教的根本保證。要給予適合個體差異的介入方式,指導行爲。當幼兒確實遇到超出其能力範圍的困難時,教師應給予直接的幫助和支援。

而當幼兒快失去信心時,要及時介入,幫助,重新煥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找到問題的突破點。教師應隨時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關注幼兒遇到的困難,根據幼兒的需要採用間接或直接的方式和幼兒一起解決困難,從而產生一個新的探索火花,使活動得以延續下去。

我們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區域活動觀念,擺好自己在幼兒活動中的位置,真正體現教師的引導者、支援者、傾聽者和欣賞者的作用,讓區域活動成爲真正能夠推動幼兒能力全面發展的平臺。

TAGS:教師 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