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問題初探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6W

第1篇:中學英語聽力教學初探

中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問題初探論文

一、引言

普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課程目標明確指出,中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文化意識等素養整合發展的基礎上的。學生這些素養的發展與提高主要是透過參與課堂的聽、說、讀、寫活動來實現的。因此,教師在聽力教學中既要傳授學生語言知識,提高學生聽的技能,又要培養學生有效的學習策略、積極的情感態度與跨文化交際能力。聽是學習者獲得可理解性輸入的最佳途徑之一,相關資料表明,外語學習中資訊獲得的45%在於聽。聽的教學不但是培養學生聽力的主陣地,而且還能促進其他技能的發展,在學生的四大語言技能中,聽是重中之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中學英語教師對聽力教學重視不夠,造成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發展不平衡。這些做法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因此,中學英語教師務必要採取有效措施,提高聽力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發展,確保英語教學最終目標的實現。

二、中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設計單調,教法單一,氣氛沉悶。大部分的聽力課都會採用較單一的教學模式:放錄音—做練習—對答案,教學活動的設計基本上以選擇題爲主。這種單調而又機械的聽力課如同走過場,只能把學生培養成考試機器,片面提高其對資訊的篩選和細節的分析能力,但對於語言的推斷或揣摩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的把握作用不大,使得聽力學習喪失了在語言能力方面的交際功能。課堂的學習氛圍自然是沉悶,毫無生氣。

(二)聽力材料選擇範圍狹窄,脫離生活。教師在課堂上所採用的聽力材料一般來源於教材或一些與教材配套的資料,或是現成的配套聽力練習套卷。有的材料內容與學生學習和生活沒多大關係,缺乏真實性,學生自然感到無味。

(三)學生處於被動地位,不能發揮主動性。長期以來,學生在聽力課上週而復始地重複着兩個動作~聽和做,師生、生生、生本缺少交流與互動。學生總是在被動地參與教學,無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久而久之,學生慢慢地對聽力課產生厭倦情緒,甚至會覺得聽力課無關緊要,可上可不上,更談不上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四)缺少聽後任務,聽與說和寫的環節脫節。在實際教學中,不少英語教師根本沒有設計聽後任務,少數安排了的也沒有在聽後設計說和寫的任務來強化聽的收穫。這種聽與說、寫活動的嚴重脫節不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新課程下中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策略

(一)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採取不同的訓練手段。在課堂上,學生聽老師和其他同學講英語是培養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應根據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則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講解課文並鼓勵學生大膽講英語以創造課堂英語濃厚的氣氛。爲了切實提高聽力教學效率,教師可以把整堂課設計爲聽前、聽中和聽後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二)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聽力課上除了教材提供的材料外,教師可據需要補充些熱門的、學生感興趣的、能體現代氣息並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聽力材料。每週特意安排一段VOA或BBC的慢速英語來讓學生接觸地道純正的英語有利於幫組學生糾正發音,同時還可以瞭解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教育、體育、經濟詞彙、校園生活等。

教學內容的選擇更要注意有趣。如果我們的聽力教學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也不可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不論是文字素材聽力或視屏素材聽力的選擇都要以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真實有趣爲前提,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三)拓寬聽的渠道,精聽與泛聽相結合。傳統的聽力教學基本上採用“錄音帶+錄音機”這種單一媒體形式來進行,其本身就制約了英語聽力的教學效果。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爲促進英語聽力教學提供了更有效的保證。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網上資源、音像製品和多媒體等拓寬聽的渠道,改變聽力教學方式的單一陛,做到視聽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提高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習效果更好、更快、更紮實。

(四)聽說讀寫,有機結合,相輔相成。作爲語言交際的聽說讀寫活動,既有其獨立性,有又其依存性。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聽說讀寫活動互相結合同時進行。有機聯繫,相輔相成。在聽力訓練中,採用會話,聽後複述,聽寫,聽後閱讀等方式,不僅可以集中聽的注意力,帶動其它技能的發展,而且可以創造其實際的語言環境,有利於培養交際能力,從而收到事半功倍,一舉多得之效。

四、結語

在當前新課改景下,中學英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儘可能用流利得體的英文組織課堂教學;培養生聽英語的濃厚興趣,增強他們提高聽力的自心;善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力素材和渠道,擴大“聽”的輸入量;從學“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加強聽力策略指與訓練,循序漸進;重視聽與說、寫結合,豐課堂活動,延伸課堂聽力教學;經常反思自己教學方法,掌握學生對聽力教學的反饋資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做到因材、因人施教。總之充分利用一切積極因素提高聽力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聽力能力和水平就一定會得到提高。

第2篇:中學英語聽力教學初探

2003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把文化意識作爲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五個具體目標之一,而且提出的高中生七級和八級水平的文化意識目標達十六條之多。

另外,標準中對高中畢業生聽力的八級目標要求分五個方面闡述:一是能識別不同語氣所表達的不同情感;二是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討論和談話並記住要點;三是能抓住一般語段中的觀點;四是能基本聽懂廣播或電視英語新聞的主題或大意;五是能聽懂委婉的建議或勸告等。上述五個方面沒有一點不與文化有關,文化匯入是新課標的要求。

一、中學英語聽力文化匯入的必要性

第一,文化匯入有利於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第二,文化匯入可以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三,文化匯入可以滿足學習者調整自身知識結構的需要。

二、中學英語聽力文化匯入的可行性

首先,學生。學生是課程的主體,他們逐步掌握的詞彙量,爲他們的聽力理解奠定詞彙基礎。同時報刊雜誌和方便快捷的英特網等媒體的便利,有利於中學生的聽力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師。教師是英語聽力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之一。近幾年,隨着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學教師的隊伍建設得到重視。在一些中學,研究生到高中任教已屢見不鮮。此外,各個高校招收英語教育碩士,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再加上國家與相關英語國家開展的各種教育培訓,大大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

再次,是學校。在傳統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由於受課時、教室、課程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再加上高考這根“指揮棒”,迫使大多中學注意力都集中在應試上。隨着課改的深化,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學校在課程設定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權,教材選擇有了更多的發言權,也爲教師進行課改提供了資金、設備和場所。

最後,閱讀材料。難易適中的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爲教師開展英語聽力教學文化知識的匯入和指導學生拓展課外聽力練習提供了方便。

透過上述各方面因素的分析,我們發現在中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文化知識匯入是可行的,也是課改發展的趨勢。

三、中學英語聽力文化匯入的內容

不同的學者對文化的分類持不同的觀點,由此引起不同目的的文化教學實踐。鑑於這些分類,一種合成的分類被提出,希望以此方式分類出的文化能更有利於中學英語的聽力教學。

(一)人際關係

一個社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總和。不同文化中的人際關係也隨之不同。認識兩性或兩代人之間的關係,如同家庭成員間和同事間的關係一樣,看起來都是獲取社會和社團文化知識的起點站。社會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交往關係,掌握一些必要的人際交際禮儀是大有裨益的。如學會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見面寒暄打招呼等等,都是人際交往的一部分。

(二)行爲會話習俗

對於外語學習者瞭解歷史,特別是目的語文化中典型的歷史人物、事件以及其國家的地理知識,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對目的語文化匯入不正確的話,文化思維定勢很容易形成。因此從本族人的立場去了解當地文化的歷史,對學習外語是非常有利的。那我們該怎樣獲得呢?中學英語聽力材料就起很大的作用。

(三)非語言的資訊交流

在中學英語聽力中,我們適當介紹些非語言類的知識,比如各種各樣的身勢語,有助於英語學習者對文化知識和其差異性的瞭解。

學習者應該關注人們受社交習俗影響的行爲,瞭解在正常場合和緊急情況下,目的語文化中的人們是怎樣做的。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文化習俗和行爲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中國和西方國家有許多不同點。爲了能更好地與西方交流,我們應該更注意生活細節,掌握西方人的生活禮儀。

(四)禁忌語

禁忌就是宗教和社會習俗所禁止的事情。同理,我們知道有些單詞和習語應該避免使用以免引起不滿。由於中西文化不同,兩國間的行爲、會話和禁忌也就不同。

四、中學英語聽力文化匯入的方法

(一)文化旁白

文化旁白是文化教學中最有效的文化教學策略,它融入於語言課程之中,目的是透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解釋和分析,讓學生對目標文化知識有個初步的瞭解。在這種策略下,教師就成了整個課堂的中心,透過口頭方式直接告訴學生目標語言環境的文化知識。

雖然被應用於聽力課堂,但這種策略並非關於語言知識的純言語;它是以文化爲中心的講座,並擁有的以下特點。

第一,學生應該知道他們的任務是什麼,聽過講座之後他們希望得到什麼。

第二,教師必須對這個策略的使用設定時間限制。

第三,不要把學生當成收音機。

(二)文化欣賞

文化欣賞是強調學生間互動的文化教學策略。教師在活動中扮演導演的角色,要麼按照文化教學大綱佈置作業給學生,要麼2~3成組,讓他們在聽力課之前的熱身活動部分,在十分鐘內做自我介紹或演講,或讓學生知道在每個聽力課程都有一個文化欣賞部分,或允許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話題,在文化欣賞部分表演出來。

文化旁白和文化欣賞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把教師視爲課堂教學的中心,對學生直接輸入文化知識。而後者把學生視爲課堂教學的中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並攝入文化知識。

(三)文化包

文化包就是一段簡短的描述,伴隨着說明性圖片、幻燈片或實觀教具來描述源文化和目標語言之間的細微差別,通常長度就一兩個段落(Seelye,1993)。教師可以根據教科書裏的內容,選擇一個文化對比的話題,準備並選擇好適當的多媒體輔助工具。教師所提供的比較話題中與目標文化和本土文化習俗之間的異同點相關的內容錄製文化包,教師可以錄下相關內容,然後透過放磁帶讓學生聽。或者教師或學生也可以大聲朗讀錄製的文化包。另一選擇是將學生分成小組來開展這一策略,小組成員負責把講話的部分內容讀給其他同學聽。這個活動爲聽力和說話技巧提供了良好的訓練機會。

五、結語

總之,在中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把聽力文化內涵意義融入英語聽力教學課堂中,對提高中學英語聽力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很有作用。

第3篇:中學英語聽力教學初探

一、當前中學生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不重視。很多中學英語教師不重視聽力教學,教學模式就是放錄音,做習題,對答案,忽視了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學生聽力水平原地踏步。此外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教師沒有清楚告訴學生聽的目的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導致學生盲目去聽,聽不懂,沒有了學習興趣。受到應試思維的影響,一些教師聽力教學的內容是中考題,學生的壓力比較大,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不利於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

2.不緊抓學生語音基礎訓練。以地方音代替英語和發音器官不到位是學習英語語音常見的兩個毛病。在初學者中,不難發現有人用“盜哥”來注音“dog”,用“費司”來注音“face”的。時間一久,其語音語調便有些似是而非了。因此,在語音學習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成按照標準發音的說話習慣,掌握好句子的重讀與非重讀,準確流暢的連讀略讀,不完全爆破,升降調等,這是學習聽力的基礎。其次,要求學生注意朗讀,可以自己讀,或跟着磁帶讀,或跟着老師讀。跟讀時注意模仿其語音語調及連讀,注意正確的發音、輕重音的變化和連讀的規律。這既鍛鍊學生的語音、語調,又鍛鍊了聽力。再者要注意背誦精彩片段。透過朗讀和背誦,加強學生的語音語調語感,使其掌握儘可能多的詞彙量。

3.學生音標基礎知識不牢固。很多學生的音標知識掌握不牢靠,就很難完成聽力訓練。語音是語言的基礎,但是學生並沒有在一開始就準確把握單詞的讀音,所以在聽句子時,根本不能與正確的單詞聯繫起來。此外,聽力材料中還會有連讀、去爆破、略讀等,這就要求學生有更高的技能,如果學生沒有基礎的音標知識,不能準確辨音,不能理解發音技巧,就不能理解句子的真正含義,又何談聽力能力的培養。還有就是文化差異,很多學生爲了考試一心讀教材,沒有儲備背景知識,導致產生環境障礙,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

二、影響中學生聽力發展的幾個因素

制約聽力理解的主要因素有:第一,詞彙量。詞彙是語言的建築材料,足夠的詞彙是提高聽力的基礎。因爲在聽力的過程中如果要等到處理和分析所有句子的句法結構之後才能獲得語義的話,我們就無法跟上快速的語流。第二,文化背景。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好一門外語不只是在學習過程中同語言打交道的問題,還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識。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瞭解的程度會影響理解的效果,一旦遇見自己不熟悉的話題,理解的難度會大很多。第三,聽力材料。新聞、故事以及對話等有很大差異,對學生的要求也有區別,所以在選擇聽力材料時,教師要難易結合。第四,聽力技巧。包括語調、連讀、弱讀、重讀等等。重讀和語調都會改變句子的意思,所以學生需要掌握好聽力技巧。第五,心理因素。有些學生一戴上耳機就開始緊張,懷疑自己的聽力水平,精神高度緊張,產生急躁情緒,後果就是大腦會出現短暫的“空白”。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聽力理解是無法保證它的連續性和正確性的。

三、提高聽力水平的教學策略

1.教師重視。端正學生的聽力學習態度。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聽力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心理障礙很大,教師應注意並理解這一點,幫助他們放下這個包袱,讓學生知道,就聽力而言,它是由少到多,由簡單到複雜,經過吸收和消化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不要一開始就因爲害怕而產生厭惡。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爲以後的聽力作好心理準備,讓聽力變成一件輕鬆的事情。

2.培養學生的語感。英語作爲一門語言,需要在學習當中做好聽說讀寫的學習工作,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聲調的高低,語句的正確含義,需要有一種敏銳的感覺,也就是說學習英語就是習慣於感覺的結合。語感是英語學學習的核心,語感的強弱可以判斷教學的成敗。英語聽力主要是跟語音和語句打叫道,如果不能快速識別語音就不可能理解內容,因此語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在英語的聽力學習中,很難達到立刻聽懂文章所有的內容,但是把握大意是可以做到的。在訓練語感的時候,學生需要接觸足夠多的口語材料,加上適當的練習,最好是適應英語的節奏,把握句子的起伏。

3.緊抓學生語音基礎訓練。在語音學習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成按照標準發音的說話習慣,掌握好句子的重讀與非重讀,準確流暢的連讀略讀,不完全爆破,升降調等,這是學習聽力的基礎。其次,要求學生多讀,可以自己讀,或跟着磁帶讀,或跟着老師讀。跟讀時注意模仿其語音語調及連讀,注意正確的發音、輕重音的變化和連讀的規律。這既鍛鍊學生的語音、語調,又鍛鍊了聽力。再者要注意背誦精彩片段。透過朗讀和背誦,加強學生的語音語調語感,使其掌握儘可能多的詞彙量。最後還要注意英美髮音的差異。所以只有抓好了學生這些方面的訓練,才能爲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學生的聽力技能要靠教師去培養,聽力提高也需要教師的促進。中學英語聽力教學必須加大力度,併爲之常抓不懈。因爲這是奠基階段,只有基礎牢固了,然後再把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教學體系,纔會使學生語言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從而真正實現了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