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專業碩士論文

學問君 人氣:1.55W

關於教育管理專業碩士論文要怎麼寫呢?我們一起來參考下面的範文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育管理專業碩士論文

教育管理專業碩士論文

論文選題的理由或意義:

一、我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題目作爲自己碩士論文的題目,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問題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在學校內部管理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也伴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一所學校的正常運作,離不開方方面面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機制爲管理的推進提供了強勁的動力。然而,現實中,學校管理低效、無效的現象卻比比皆是。當越來越多的“低效管理”、“無效管理”問題呈現在人們面前,當越來越多的學校因內部管理問題而導致辦學效益下降而引起學生家長的不滿和整個社會的非議時,這種令人震撼的現實圖景所警示的問題就不能不引起人們的焦慮與思考。學校內部管理的問題,不僅影響到了中國學校管理髮展的進程,同時也直接影響了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關注這一問題,併爲解決這一問題獻計獻策,不論於道義還是責任而言,都是當今教育管理研究者不容推辭的義務。

二、之所以要將學校內部管理的問題與有效性聯繫在一起討論,主要是因爲:

1、學校內部管理的問題有很多方面,諸如人的管理、物的管理、財的管理、資訊的管理、時間的管理等等。但貫穿整個管理、衡量管理成敗的是管理的效率與效益,本課題中的有效性側重研究的是管理的效益。將學校內部管理問題與有效性聯繫在一起進行分析,不但有利於我們更準確地探究學校內部管理髮展的內在機制,也有利於我們從一個更爲綜合、更爲整體性的視角,爲學校內部管理髮展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找到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案。

2、就當前關於學校內部管理髮展的研究現狀而言,存在着重局部輕整體、重價值輕事實、重當下輕歷史、重應然輕實然等問題。之所以會存在這些問題,很多時候都與“就管理談管理”這樣狹窄的研究視野相關。筆者力圖將學校內部管理髮展的問題與有效性聯繫在一起討論,就是希望透過這樣的一種嘗試,進一步拓展當下學校內部管理髮展研究的視野,爲基於中國本土經驗的理論生長與政策制定奉獻一點綿薄之力。

三、在研究方法上,筆者擬採取實地研究方式,透過參與觀察、非結構性訪談等方法,對本選題進行探討。之所以採取這樣的研究方式,一方面和筆者的研究興趣及知識儲備有關,另一方面,也是更爲重要的,是因爲筆者感到當前教育研究中秉承科學求真精神的研究依然比較缺乏。儘管實地研究並不必然和科學研究劃上等號,但面對學校管理有效性這樣一個現實問題,採用以“腳踏實地”爲生命的實地研究比“高蹺上的研究”讓人覺得更加可靠。

四、概念的界定:

(一)、學校內部管理

學校內部管理是指在學校範圍內,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有效地對本校人、財、物、事、時間、資訊進行組織與控制的活動。學校管理的過程,包括計劃決策、組織實施、監督檢查、指導調整、總結評價五個環節。學校管理的內容有教育目標管理、師生員工管理、教學質量管理等。

(二)、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劃的活動和達到策劃結果的程度”,即“做的事正確”的程度。

(三)、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

學校內部管理的有效性即是學校按照一定的程序,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教育資源,並使這些資源的配置達到最優化,透過組織和領導他人去有效工作,從而實現組織目標的最優化,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學校內部由於各個組織機構擔負着各不相同的工作任務,賦有各自的管理職能,容易從本部門的利益出發考慮問題,因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矛盾、摩擦甚至相互扯皮推諉的現象。要能保證各機構之間在管理活動中的協調配合,又能使學校的各種資源配置達到最優化,提高學校管理的有效性就顯得尤其必要。

國內外關於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及趨勢:

在目力所及的範圍內,筆者對與本選題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了梳理,下面就梳理的結果做一簡要介紹:

一、關於學校內部管理的研究

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門類下,以“學校內部管理”爲主題進行精確查找(1980-20xx年),檢索到2659條記錄;在中等教育門類下同樣以“學校內部管理”爲主題進行精確查找(1980-20xx年),檢索到360條記錄。在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的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門類,以“學校內部管理”爲主題進行精確查找(1999-20xx年),結果爲58條;中等教育門類下同樣以“學校內部管理”爲主題進行精確查找,結果爲10條記錄。

目前對學校內部管理的研究集中在關於學校內部管理存在問題及其原因的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是學校內部管理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大量的文獻都對學校內部管理的現狀、原因進行了分析。比如,王志強(20xx)、王治奇(20xx)、孫錦明(20xx)、劉秀萍(20xx)等人都對學校內部管理問題做過較爲綜合的實證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方面的文獻中,已經有一些研究注意到了學校管理的有效性對學校管理效率的影響,比如,高振強(20xx)、張俊(20xx)、丁其發(20xx)等人分析了學校內部管理與有效性的關係。這些研究,將學校內部管理問題與有效性聯繫在一起進行探討,從而將研究進一步推向了深化。

二、關於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研究

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門類下,以“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爲主題進行精確查找(1980-20xx年),檢索到25條記錄;在中等教育門類下同樣以“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爲主題進行精確查找(1980-20xx年),檢索到3條記錄。在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的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門類,以“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爲主題進行精確查找(1999-20xx年),結果爲9條;中等教育門類下同樣以“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爲主題進行精確查找,結果爲8條記錄。在著作方面,到目前爲止,我找到對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進行論述的著作有古得萊德的《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薩喬萬尼的《校長學——一種反思性的實踐觀》、《道德領導:抵及學校改善的核心》、杜育紅《學校管理的經濟分析》、富蘭的《學校領導的道德使命》、《變革的力量》三部曲等。在美國,近十年來,美國在探索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齊昌政教授在《美國學校質量管理觀的變化——以“ 美國國家教育質量獎”爲例》一文中對此作了具體闡述:美國國家教育質量獎在美國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應用。作爲學校進行質量管理和評估的較爲完善的標準,《績效優異教育標準》的核心理念、價值以及績效模型, 提供了一套評估和改進學校績效的質量管理框架。這一標準的綜合性、系統化發展反映了美國學校質量管理觀的變化趨勢。華東師範大學趙中建教授《近年來美國學校管理改革述評》一文中探討了近年來美國學校管理的改革情況。

在我國最早對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進行研究的是內蒙古心理學會的馮惠昌教授,他在1994年1月發表的《試論學校管理的有效性》一文中分析和探討了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五個問題:首先是目標的有效性。馮教授的文章認爲:學校管理目標的有效性首先要看它是否以正確的教育目標爲依據和出發點, 因爲“學校經營組織必須是爲實現教育目標服務的。” 如果管理目標符合教育方針和“三個面向”的要求, 致力於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 那麼, 可確認其方向是正確的, 因而其管理可能是有效的。否則, 可被認爲是錯誤的和無效的。其次, 學校管理目標的有效性還應體現在目標的具體性和明確性上, 管理目標應從本校實際出發, 具體確定一定時間內應達到的要求, 這些要求應是可操作的和可被檢測的。最後, 學校管理目標的有效性還應體現在目標能爲全校成員所接受, 形成對目標的一致看法的重要手段是引導教職工參與制定目標所謂參與, 不是指擺擺樣子、走走過場的贊同, 而是“名符其實的自我投入”,是“思想與感情的投入”這種投入將鼓勵每個成員爲實現學校目標分擔責任、做出貢獻。這種參與或投入不僅對制定目標, 而且對進行決策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此外還分別闡述了決策的有效性、工作安排的有效性、人的管理的有效性、時間管理的有效性。其他對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進行研究的還有李政濤(20xx),熊豔(20xx),李玉(20xx),羅陽佳(20xx)等。這些研究對本文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

綜觀已有的研究,目前國內對管理有效性的概念界定比較模糊,主要爲“校長管理有效性”。研究視角比較狹隘,關注點是校長個體的管理效能,停留在對有效性做單一的定點分析,與校長管理效能、校長工作效率、校長領導力等術語區分不明確。國內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中雖然越來越多地使用“管理有效性”這一術語,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思辨性的,經驗性的,缺乏深入到具體組織情境中的實地研究,忽視了具體環境以及與環境相關的人的因素。學校管理有效性研究幾乎完全移植企業內部管理有效性研究,缺乏基於學校所承載的教育特殊性的研究。偏重於關注校長個人管理有效性對學校發展的影響,較少關注領導團體在學校組織中發揮的作用。針對這些特點,研究者擬透過對領導團體管理行爲的有效性的描述研究學校,併力圖超越描述的水平,透過基於實地研究的理論建構爲當前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些解釋。

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研究目標

本研究力圖對學校內部管理的有效性現狀進行考察,透過研究不同學校內部管理對學校發展的影響,揭示影響學校發展的主要因素及內在機制,並在在此基礎上,提出實現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建議。

二、研究內容

(一)部分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考察。在深入研究學校管理有效性概念、內涵的基礎上,對部分學校內部管理的有效性進行考察。在初期研究的基礎上,筆者擬對部分學校的內部管理中的低效性、無效性現象進行歸類、分析,繪製出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現狀圖。

(二)學校管理有效性的機制設計。這一部分主要回答如何實現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問題。具體的研究內容包括:

1、對不同學校實現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策略措施進行分析和比較。從學校管理髮展的視角,分析哪些思路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在一個立足於中國現實的分析框架內,釐清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發展的思路。

2、提出有關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建議。基於以上分析,完成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機制設計。

基於以上研究內容,筆者初步擬訂了以下論文提綱:

1. 緒論

1.1 研究緣起與研究目的

1.2 相關研究概述

1.3 研究思路與方法

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現狀

2.1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概念界定

2.2 Zm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考察的原則與方法

2.3 繪製 Zm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現狀圖

這一部分的核心任務是對Zm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現狀進行描述,得到其現狀圖。這是後面章節的一個分析基礎。

3. 學校內部有效管理與低效、無效管理

3.1 Zm學校內部管理現狀:重眼前,輕發展

3.2 學校內部管理現狀與中國的教育體制

3.3 導致學校內部管理低效、無效的主要因素

這一部分首先指出部分學校內部管理中存在的“重眼前,輕發展”的問題,繼分析其與中國教育體制之間的關係,最後歸納出導致學校內部管理低效、無效的主要因素。

4、 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機制設計

4.1 目前存在的一些誤區

4.2 實現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學校內部管理髮展的一般思路

4.3 一些建議

這一章主要是針對前面幾章所論述的學校內部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來尋找相應的應對之策。在展開這項工作之前,筆者將首先對當前學校內部管理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存在的一些誤區加以分析,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透過“破”而爲後一節的“立”提供依據。第2節的主要任務是討論學校內部管理髮展的一般思路。第3節則是第2節所討論思路的具體化,提出建議。

5、 總結

三、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繪製部分學校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現狀圖;

(二)實現學校內故管理有效性的機制設計。

擬採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 研究對象的確定

本研究採用實地研究方式,這種研究方式要求研究者必須參與研究對象的實際生活,設身處地的體會研究對象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爲。[ 張新平教授著:《教育管理實踐個案研究:實地研究方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第20頁]本研究以本人所在的淮安Zm校爲研究對象。

二、實地研究中的具體方法

第一,觀察法。這是研究者所採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在人種學研究中,觀察法是一種連續的綜合方法。在T校實地研究的一學期中,研究者以“特權觀察者”的身份出現,即觀察者並不具備參與者的身份,但可以進入與研究相關的活動。[ 美]威廉維爾斯曼著,袁振國主譯:《教育研究方法導論》,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第1版,312頁。] 無論觀察者以何種身份出現,他們都應儘量作到虛懷若谷,以免干涉正常生活。與觀察相關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情境化,也就是說,爲了理解行爲,觀察者必須理解於其中進行思想和行爲的情境。觀察者有權闡述事件,因此,觀察不僅僅是事件的客觀記載。參與觀察者需努力進入被觀察個體的角色,去研究並體驗他們的思想、感情和行爲。[ [美]威廉維爾斯曼著,袁振國主譯:《教育研究方法導論》,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第1版,312頁。] 在連續的觀察過程中,研究者進行了大量的記錄。有隨機性的記錄和針對性記錄,隨機性記錄的重點是獲得被觀察個體的觀念,針對性記錄是圍繞確定的目標進行,對所有記錄進行及時地整理和總結,從中獲得研究線索。

第二,訪談法。訪談的互動性可以使研究者直接瞭解不同主體對學校的認識、情感和傾向性。研究者採取了個別的非正式性訪談與結構化訪談。在觀察的過程中,當有偶然因素致使訪談成爲必要時,就可以進行隨意的、非正式性的訪談。爲了辨清所發生的情況或爲了捕捉觀察隊相的情感。[ [美]威廉維爾斯曼著,袁振國主譯:《教育研究方法導論》,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315頁。] 在對學校管理者、教師做深度訪談時,研究者採用的是預先擬定好系列問題的正式的、結構性的訪談。在訪談過程中,錄音能夠減輕現場記錄的負擔,而且能夠完整再現訪談對象的語調錶情,從中獲取一些微秒的資訊。根據以往的經驗,訪談對象一般不太喜歡被錄音,研究者精心挑選了錄音工具,採用了“隱蔽錄音”的方式,保證訪談記錄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便對錄音材料進行文字整理和分析。

第三,實物蒐集法。任何實物都是一定文化的產物,都是在一定情境下某些人對一定事物看法的.體現。[ 陳嚮明著:《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年版,第257頁。] 在實地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經過校長批准,在學校進行了與研究相關的實物蒐集,校長婉轉地告訴研究者最好不要對電腦中的檔案進行拷貝,但是可以複印,這是對學校的材料進行網絡保護。於是研究者複印了大量資料,蒐集的實物主要涉及到學校章程、近期正在執行的規章制度、學校對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彙報檔案、校長室的工作計劃及總結匯報,從中搜尋與研究相關的線索。

第四,問卷法。研究者在使用問卷時一直很小心謹慎,一份設計良好的問卷調查要求有從研究問題的確定到數據的分析、解釋等若干步驟,還要考慮到發放問卷的地點、時間等因素。[ [美]威廉維爾斯曼著,袁振國主譯:《教育研究方法導論》,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247頁。] 因此,在研究初期沒有涉及到問卷調查,隨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學校中不同主體的觀點也日漸明晰,經學校同意,研究者於20xx年11月全校教師例會上發放了問卷,對T校教師進行問卷調查。

儘管實地研究在我國教育管理研究領域尚處於起步階段。很多問題,包括實地研究涉及的一些理論上和技術操作等方面的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但筆者的導師張新平教授是實地研究的一貫倡導者和頗有成就的專家,相信有導師的指導和自身的努力,本研究在方法應用上不存在太大問題,研究具有可行性。

本題目的創新之處和可預期的創造性成果:

一、提出“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概念;

二、繪製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現狀圖;

三、以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爲原點分析學校內部管理髮展問題,將形成一個視角獨特的分析框架。

論文工作量、年度研究計劃、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 論文的主要工作量包括:

閱讀相關文獻;進行理論分析;收集本選題相關的觀點、資料,建立研究所需的資料庫;撰寫論文。

二、年度研究計劃:

20xx年08月—20xx年11月 確定選題,收集初期文獻,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聽取老師們的意見,調整研究計劃;

20xx年01月—20xx年02月 收集資料,建立資料庫,完成學校內部管理有效性的現狀圖;

20xx年03月—20xx年04月 進一步整理思路,形成論文寫作提綱;

2009年05月—20xx年08月 完成論文初稿;

20xx年08月—20xx年12月 修改論文並定稿。

三、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自身理論高度不夠,恐難以闡釋清楚論文中的相關問題。我將用半年乃至一年的時間集中閱讀論文所涉及到的專業理論書籍、刊物和文章以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

(二)“學校內部管理低效、無效”作爲一種教育管理現象,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學校內部管理低效、無效”的出現既有時代的背景也有社會的原因。在分析“學校內部管理低效、無效”的成因和問題時,要找到合適的理論視角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本研究採取的是實地研究的方式,在進入研究的現場和實地研究的開展等方面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這些對我來講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解決的辦法包括: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向師友請教,借鑑他們的經驗等等。

與本題目有關的研究工作積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績

1.1993年在《人民教育》第三期上發表學校管理論文《校長如何轉達學生對教師的意見》。

2.1993年至今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教育管理等方面論文10餘篇。

3.本人主持省教科所“十五”“十一五”立項課題兩項,其中一項已透過省級專家組鑑定,另一項正在研究中。

4.讀碩期間專業課作業論文《人本管理在學校科學管理中的運用》獲導師好評。

已具備的研究條件,尚缺少的研究條件和擬解決的途徑

目前已具備的研究條件包括:導師支援選題,並在研究思路、理論分析、文獻收集等方面給予充分的指導;學校及周邊圖書館學術資料豐富,網絡資訊渠道暢通,資料獲得較爲方便;本人在學校工作,對各學校情況熟悉,可方便地獲得不同學校與本課題相關的資料;本人曾主持過或參加了一些科研項目,在研究經費上可以獲得部分支援。

尚缺少的研究條件包括:本人爲在職碩士研究生,工作與學習的時間難免互相擠佔,時間問題是本選題研究面臨的最大問題;對部分本研究需要的分析技術還不是十分了解,需要進一步學習;部分外文文獻和數據需要購買,經費方面可能會比較緊張。

擬解決的途徑包括:合理安排時間,想盡一切辦法“擠”時間,確保研究的精力與時間投入;進一步加強學習,向師友討教,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積極申報與本選題相關的科研項目,保證研究的經費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