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精神護理

學問君 人氣:1.19W

從中醫角度講人體的氣機調暢,氣血和平,正氣旺盛,就可以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所以《素問·上古天真論》說:

淺談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精神護理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吳師機《理渝驕文與國人祈外治之疑義》說:“七情之病也,看書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矣。”我國古代醫家常用彈琴、觀劇、看書,聽曲等調節精神情志活動的方法,以治療疾病。現代醫學採用音樂療法、體育療法來治療某些疾病都是此意,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病房應針對不同的情況,開展多種有益的活動來充實患者的生活,以轉移他們對疾病的注意力。

穩定情緒,疏導有方:人的性格是多種多樣的,病情的輕重也各有不同,單純靠調精養神,移情別志,有時難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必要時要用疏導的方法,即針對患者不同的情況瞭解情志與疾病的關係,使他們深知保持開朗、樂觀、豁達的情緒對健康恢復的意義。

孫思邈在《千金言·養生篇》中說“莫憂思,莫大怒,莫大懼??莫大笑,勿汲汲於所欲,勿捐捐懷分忿恨,皆捐壽命,若不能犯者,則得長生也。”情緒波動太大,往往促使疾病惡化,造成不良後果,不利於身心健康。另外,因病致殘的老年人,往往抑鬱寡歡,悲觀厭世,甚至企圖自盡。醫護人員要配合好家庭做好精神安慰和思想疏導工作,使老人思想穩定,樹立戰勝病殘的信心和決心。醫護人員要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老年患者,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使老年患者得到溫暖。

和藹可親,注意療心:老年人患病以後處於憂愁、猜疑、恐懼、焦慮、痛苦失望、悲觀厭世、孤寂的精神狀態之中,這些不利於患者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直接影響着疾病的轉歸和身體健康。許浚《東醫寶鑑》說:“今之醫者,惟知療人之疾,而不知療人之心,是猶捨本逐末,不窮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他大力提倡“療人之心”的精神療法。《素問·湯液醪論》指出:“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主張治病要調動老年患者的積極性,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充分發揮內因在治療中的作用。凡能導致患者精神緊張、焦慮、恐懼的言語,均應避免,醫護人員的言是精神護理的重要手段。語言既治病又可致病,甚至影響醫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和藹可親,熱情耐心,以細緻周到的態度經常出現在他們身邊,尊重他們,同情他們,與患者多交談,使患者覺得醫護人員之間沒有距離,以贏得患者的信任。

《靈樞·師傳篇》說:“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說明祖國醫學早已在醫護實踐中,掌握患者的思想規律,根據不同對象,採取不同的方法,以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並做到態度熱情,舉止文雅,親切和藹,語氣平穩,音調高低適宜,速度適中,吐詞清楚,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術,掌握廣泛的科學知識,而且瞭解患者的心理,才能把工作做好。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機體逐漸衰老,功能逐漸減退,出現耳聾、眼花、腰彎、背駝、語言行動緩慢,因而影響老年人的情緒和心理變化,使心理活動和軀體疾病交叉在一起,相互關聯,這是心身醫學研究的主要課題,也是心身疾病防治和護理的理論基礎。

①美好的語言是心理醫療、護理的主要途徑:一個人患病後常有機體功能改變和心理活動的變化,性格急躁,情感脆弱,對醫生、護士的`語言特別敏感,自控能力下降。如果用刺激性語言,患者可出現情緒變化,導致疾病變化;心理負擔加重患者會產生對疾病錯誤的估計,急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疾病發展情況,對疾病產生過重的心理負擔,心情煩悶,易激動,影響機體的康復。此時醫護人員用恰當的語言,多與患者交談,用安慰的語言講:“您的病已經好轉了,是您的年齡大了,身體自身功能減退,機體功能恢復較慢,用藥後,需要逐漸好轉,您的病是能夠恢復的”等等。用美好的語言,疏導患者,患者的心情舒暢,這樣纔有利於疾病的治療與好轉。

語言活動是一種心理現象,醫務工作者運用語言作爲醫患之間的交際工具:語言可直接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文化修養、業務能力。特別是在觀察患者的過程中,語言活動對患者所產生的心理效應是不容忽視的。作爲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不僅對自己的語言本身負責,更要對語言所產生的效應負責,醫生在患者的心目中往往享有很高的地位,在治療疾病過程中,患者有許多事情要向醫生和護士詢問,如果回答得體,患者會從中得到安慰和啓示,如果回答不得體,會給患者造成心理創傷和疾病的發展。因此說,醫生和護士的語言是心理護理和心理治療的主要途徑。

②心理醫療和心理護理的關鍵在於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動:瞭解患者的心理活動方法很多,要因人而異,靈活多樣;有些願意交談,神志清醒的患者,可透過直接交談了解其心理狀態;可透過觀察患者的表情和生理現象瞭解那些不願意講話患者的心理活動。除此之外,還可以透過患者家屬、朋友瞭解情況,也可以瞭解到患者的心理活動;還可以透過召開患者座談會等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動。

透過幾年的實際工作,體會到患者的共同心理活動特點主要是:自尊心強,猜疑心加重,依賴性、波動性強,出現感覺異常,情緒易激動和憤怒、焦慮和恐懼等。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動有其共同特點,但也因人而異,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着病情的發展變化和住院時間長短而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種患者,也可能因年齡、性別、職業、經濟條件、文化素質等情況不同,心理活動也不一樣。透過患者的表現,透過談心,察言觀色瞭解病情,分析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需要,滿足其合理部分,對不合理部分則給予正確引導,透過醫生、護士的語言、態度、行動給予解釋、疏導、勸慰、開導,對絕望者給予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