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蘇北和蘇南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

學問君 人氣:4.76K

蘇南民間舞蹈動作主要是借用軀幹來表現舞蹈的靈動氣質,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蘇北和蘇南民間舞蹈風格特點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蘇北和蘇南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

江蘇隸屬我國華東地區,南北長、東西短,北鄰山東、河南二省,南接浙江、上海兩個繁庶之地,西挨安徽,東沿黃海,是由13個市組成的一個較爲特殊的省份,江蘇民間舞蹈就誕生在這塊獨特、神奇的土地之上。透過研究對比我們發現,江蘇省的風土人情以及地域特徵,從南至北相差甚大、特點各異,這也對江蘇民間舞蹈動作特徵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所以對江蘇民間舞蹈的風格區進行劃分就顯得很有必要。本文中,筆者以長江作爲分界線,長江以南爲蘇南,長江以北爲蘇北,從而將整個江蘇地區劃分爲了兩個不同的“風格區”,然後在此基礎之上,再去細化研究江蘇民間舞蹈的風格特徵,以更加詳盡地突出該地區舞蹈的民間地域特色。

一、蘇南民間舞蹈:溫婉雅緻,靈動雋永

蘇南地處江蘇南部,有“天下糧倉”“水鄉澤國”“魚米之鄉”等美譽。與蘇北地區相比較,這裏似乎沒有經歷過太多的戰爭,從而直接導致了該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因此,這裏的人們世世代代都在這人間天堂般的土地上享受着愜意的生活。受此影響,該地區的民間舞蹈也具有一種溫婉雅緻、靈動雋永的風格特徵,具體表現如下。

1.突出軀幹的運用

蘇南民間舞蹈動作主要是借用軀幹來表現舞蹈的靈動氣質。在整體的舞蹈動作中,舞者以肋骨、胯骨的扭動來帶動全身的運動,跨部與肋骨的動作幅度要遠遠大於腿部與腳部的動作幅度,從而創造出了一種以胯爲軸點,以擺爲韻律,以肋部和腰部爲主要發力點的舞蹈動作體系,蘇南舞蹈所特有的那種俏皮靈動、溫婉雅緻的美感也就在此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例如,在無錫地區的民間舞蹈《魚籃花鼓》中,“上步穿花”就是典型的用胯骨的運動帶動肋骨的運動,進而帶動全身運動的動作形式。第一步,左腳向前邁步,左胯骨隨之向左移動,肋骨緊隨其向左迴旋旋轉,並以此來帶動手臂、肩膀以及頭部的左轉擰動;第二步,用肋骨帶動上身即手臂向右側旋轉,隨後出右腳;第三部,以八點鐘的方向向左再次出左腳,同時出左胯反方向向右移動肋骨;第四部,反方向重複第三部的動作。由這個動作的分解步驟可以看出,此類動作就是以突出軀幹的運動來表現整體舞蹈動作的靈動溫婉之美的。

2.強調“繞”的動作路線

蘇南地區水鄉密佈、園林無數,在這種環境氛圍之下,蘇南地區的民間舞蹈動作也在不知不覺中對纏綿蜿蜒的水流以及曲折幽深的園林長廊進行了模仿,於是就行成了一種“繞”的舞蹈動作路線,即“S”形的舞姿。這裏所提到的“S”形的舞蹈動作路線並不是一種絕對的路線,而是一種相對的路線,其有可能是對稱的,也有可能是不對稱的。舞蹈以“繞”爲動態表現,以“曲”爲路徑形態,於婉轉纏綿中極盡蘇南舞蹈所特有的溫婉雅緻。以《茶盤舞》中的“風擺荷花”這一舞蹈動作爲例,其就是典型的“S”形舞蹈動作,強調全身動作姿態的弧線感。演員雙臂在進行交替動作時要保持“S”形的路線,手腕也要形成“S”形路線,同時肋骨也要隨着胳臂的運動而劃出自己的運動曲線,就連頭部也都要隨着動作的搖擺從右到左盤繞成“S”形路線。

3.有節制的動作幅度

同蘇南地區的吳語體系一樣,蘇南民間舞蹈帶給人的也總是一種脈脈含情的感覺,充滿了典雅和婉約之美。這主要是因爲蘇南民間舞蹈動作一直遵循着“點到爲止”的'表演尺度,意在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訴說充滿激情的內容,在有限的條件下將舞蹈動作的表現力發揮到最大程度。這種拿捏有度的表演態度直接表現爲舞者在舞蹈過程中有節制的動作表達。這種節制有時候體現在舞蹈動作的路線上,有時候體現在舞蹈動作的幅度上,還有時候體現在舞蹈動作的節奏韻律上,甚至是體現在舞蹈動作的數目上。例如,無錫宜興的民間舞蹈《男歡女喜》中,“葦塘倩影”這一舞蹈動作就充分體現出了舞蹈動作的節制性,它是以一種娓娓道來的舞蹈語言來表現整個舞蹈主題的。該動作爲一雙人舞蹈動作,不僅動作幅度較小,而且節奏也較爲緩慢,但是這些絲毫沒有影響到舞蹈內在的表現力,反而更加凸顯出了蘇南民間舞蹈溫柔雅緻的風格特徵。

二、蘇北民間舞蹈:熱情豪放,粗獷大氣

蘇北地處江蘇北部,與山東、河南、安徽等北方城市相鄰。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蘇北地區並不屬於江蘇,而是和山東並歸爲同一個行政區;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江蘇省的基本勢力範圍才被劃定下來,蘇北才被正式劃分到江蘇的地理範圍之內。單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和蘇南地區相比較,蘇北和中原地區的連接更爲緊密,所以其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也較大;再加上戰爭期間大批中原人口陸續涌入,從而爲蘇北的民間舞蹈注入了外省舞風,表現出了熱情豪放、粗獷大氣的風格特徵,其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強調下肢的運用

在舞蹈表演中,上肢動作一般用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用來傳情達意;而下肢的動作則多用來表現舞者的活力與激情,下肢的動作愈是豐富、強烈,就越能夠讓觀衆體會到生命的頑強和力度。受中原文化以及北方舞蹈的影響,蘇北的民間舞蹈一般都比較注重下肢的運用,多是在以步伐爲主導的狀態下開展舞蹈動作的,強調下肢部位對身體其他部位的牽引和帶動,以表現出熱情豪放、粗獷大氣的舞蹈風格。例如,徐州民間舞蹈《鯉魚戲花籃》中的“端腿小跳”這一動作,就是演員用下肢運動來帶動全身運動的。在舞蹈的過程中,演員腳下的步伐和動作一刻都沒有停止過,左右腳始終都在交替進行,這種狀態常常被描述爲“腳部套腳部”的運動狀態。在這一舞蹈動作中,一條腿被稱爲主力腿,另一條腿被稱爲動力腿,主力腿在不停的跳起,而動力腿也要不停地跟進,從而在一動、一端、一跳中表現出了勞動人民頑強的生命力。由此可見,這種雙腳雙腿密切配合的舞蹈形式體現出了蘇北地區民間舞蹈對下肢的重視程度,同時也直接決定了該地區民間舞蹈動作的粗獷大氣和熱情豪放。

2.長線條與大幅度的動作表現

蘇北地區熱情豪放、粗獷大氣的舞蹈風格還體現在“長線條”以及“大幅度”的肢體運動路線。長線條自然會產生大幅度的動作,而大幅度的動作也必然會形成長線條的運動路線,兩者互爲因果、互相促進。總之,“長線條”“大幅度”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舞蹈路線的簡潔性與明朗性,主要表現爲大幅度的直線型的“Z”形路線,這和蘇南地區民間舞蹈的“S”形路線完全不同。例如,《邳縣落子》中的“拔泥步”就是“長線條”與“大幅度”的動作代表,此動作在行進的過程中一直保持的是直線型的“Z”形路線,不僅各節拍間的步履十分緊湊的,而且動作步伐的幅度以及相互交換的空間也是較大的,從而加大了舞者身體對空間面積的佔有,保證了舞蹈動作的長線條,同時也充分體現出了蘇北人民幹練豪爽的民風性格。

3.對武術元素的借鑑

受自然災害、頻繁戰亂以及政治迫害等的影響,大批中原人口不得不舉家隨遷到蘇北地區,爲了謀生,這些流浪人口只能在街邊靠雜耍賣藝爲生,且這些技藝都帶有一定的武術元素。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從武之人還專門到蘇北地區進行武術表演,久而久之,這些武術動作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蘇北地區的民間舞蹈動作,兩者也開始進行不斷融合,這也更加突出了蘇北民間舞蹈豪放大氣的風格特徵。

如《邳縣落子》中的“昭君騎馬”、《睢寧落子》中的“碾子步”等都是在借鑑了北方武術動作的基礎之上而形成的,帶有鮮明的武術色彩,其以更加直觀的方式演繹着蘇北地區豪放、樸實的舞蹈地域特徵。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舞蹈體現出了不同的風格特徵,江蘇民間舞蹈整體具有南“婉”北“放”的地域風格特徵。本文對江蘇民間舞蹈的動作風格特徵進行研究,不僅有利於加深大家對江蘇民間舞蹈的理解,而且更有利於推動我國整體民間民族舞蹈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同春.《江蘇民間舞蹈的歷史與現狀透視》.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8(04).

[2]劉同春.《淺析當代江南舞蹈創作發展》.舞蹈,2010(08).

[3]劉同春.《廣場舞蹈“海安花鼓”的動律特徵》.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9(02).

[4]劉同春.《江南舞蹈中的女子形象》.舞蹈,2011(11).

[5]劉憶.《試析吳地“水文化”對江蘇民間舞蹈的影響》.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2(02).

[6]朱恆夫.《江蘇民間舞蹈概論》.江蘇社會科學,1993(05).

[7]皇甫菊含.《江蘇民間舞蹈的地域文化特質》.藝術百家,2006(07).

[8]青鳶.《情滿江南——論黃素嘉舞蹈創作的魅力》.舞蹈,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