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知識”對中西倫理思想形成和變化的作用

學問君 人氣:1.24W

  論文摘要:中西思想的形成各有其特殊的,西方的倫理思想來源於神的擔保,高舉知識論的旗幟,而中國人則在血緣家族和祖宗崇拜的傳統中形成了獨特的道德思想。西方人在理性思維的訓練下,形成了西方文明,中國人在祖先道德的薰陶下,產生了保守的重情感、講禮儀的東方文化。而面對今天全球化、多元化的發展形勢,中西倫理文化又出現了新的變化和發展。

論“知識”對中西倫理思想形成和變化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西方倫理思想;中國倫理思想;形成和變化

一、“知識論"對西方倫理思想的影響

在蘇格拉底之前,希臘偏重於對自然萬物本源的探究,他們在人的理性認識中發現自然萬物都遵循某種必然性,即事物現象背後的本體,這個本體被赫拉克利特規定爲邏各斯。他認爲邏各斯是多樣性中的隱蔽性的統一性。不過在赫拉克利特那裏,邏各斯不再簡單的是萬物的本體或必然性,更表明,這種本體和必然性在和思想中的顯現,所以logos的首要含義是語言和思想,其次才指在語言陳述中透過思想認識和現顯的萬物的本體和規律性,赫氏之後,巴門尼德進一步認爲,作爲邏格斯而現顯出來的“存在”(being)作爲本體纔是真實的,而處於時間變化中的現象(個別事物)反倒成爲不真實的。在巴門尼德之後,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薩各拉則開始了一場拯救現象的運動,認爲作爲現象存在的個別事物纔是真實的。但是以什麼尺度和標準來判斷本體和現象何者更真實呢?智者學派高爾吉亞提出了著名三命題:第一個命題是無物存在;第二個命題是如果有物存在,也不可知;第三個命題是即使可知,也不能把這樣的知識告訴別人。這三個命題分別否定了存在、認識和語言交流的可能性,在西方思想史上被視爲懷疑主義的開端。高爾吉亞之後,普羅泰戈拉提出應以人爲尺度來確定本體和現象何者更真實,他的命題是:“人是萬物的尺度。說明人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普氏的命題標誌着希臘思想從認識自然萬物到認識人事的轉變。標誌着人在周圍世界中的中心地位的確定和實現,所以這一命題被視爲歐洲的“人類中心主義”觀念的開端。人是萬物的尺度,被一些學者解釋爲以人類的感覺作爲萬物的尺度,這裏隱含着兩種思想傾向:

首先,個人的感覺是互不相同的,所以對某物的感覺需要人們互相之間的約定即努斯(nOUN),努斯標誌着人的世界的誕生,自然世界受1ogos的支配,這是一個必然性的世界,人在自然的必然性面前顯得軟弱無力,它收縮包圍、壓抑着人,所以努斯是對邏各斯的抗衡,如果說,邏各斯是規定給人的一種必然性的命運,那麼努斯就是人對這種命運的抗爭。

其次,以人的感覺作爲萬物的尺度,由於各個人感覺各不相同,所以努斯作爲不同感覺主體之間的一種約定,又使得“人是萬物的尺度”命題具感覺主義傾向,每一感覺都是相對的,所以感覺主義又有可能發展爲相對主義,相對主義的極致就是虛無主義,虛無主義是對任何真理及其確定性的消解。

普氏的命題使希臘人的思想經驗從相對主義走向了虛無主義。隨後蘇格拉底的使命就是要在希臘思想從認識自然萬物到認識社會人事的轉向中在包含着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的傾向的努斯中尋求和發現真理的確定性和決定性,他每天在雅典的街頭和人們討論着正義、道德、美德等問題,在他看來每個人、從個人立場給出的關於正義、道德和善的定義都是相對的,是正義道德和善的本質的現顯,因而只是意見。至於正義、道德和善本身是什麼,在他看來由於及其個體的有限性是無法認識和掌握的,這些本質的真理性知識只能歸屬於神,這就是他的命題“自知其無知”但是傳統的道德是自然的習俗和習慣,普氏之後,道德不再是習俗和習慣,而成了人們的一種約定。

在主觀約定中即在努斯中爲希臘人的社會人事生活尋求一種道德的普遍性和確定性變成蘇格拉底自覺提出的使命。原來自然萬物中的確定性和必然性是1ogos,現在隨着希臘思想的轉向,蘇格拉底要在知識中尋求道德生活的確定性和絕對性,由此1ogos也就轉變爲logic。Logic就是人們在知識中尋求形成和論證真理的確定性的一套語義規則和思想語法。由此蘇格拉底顛覆了傳統,即顛覆了由傳統習俗和習慣而來的自然道德及其倫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他又要求在約定論的基礎上透過具有理性必然性的知識來論證新的道德的合理性。換言之,他要求把道德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風俗和習慣的基礎上。即所有的道德原則道德命題,都要經過理性主義知識論的論證,西方知識論或認識論的根本特徵和方法論原則是反思,運用在倫理道德層面就是反省,所以蘇格拉底認爲未經反省的生活不值得過。所以亞斯貝爾斯說“蘇格拉底所走的乃是思想者之路,這可以看作是人類理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