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社交焦慮者的注意特點及治療方向

學問君 人氣:2.18W
社交焦慮者的注意特點及治療方向

【關鍵詞】  社交焦慮;域內視角;自我關注
    [摘要]  本文透過對社交焦慮患者注意特點的探討和有關文獻的回顧,揭示出社交焦慮患者的認知風格並指明治療方向。
    [關鍵詞]  社交焦慮;域內視角;自我關注
    社交焦慮患者是影響人口非常多的一種神經症,根據美國、加拿大、德國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其終生患病率爲10%~13%。患者固執地認爲自己失態(臉紅,目光不端,緊張),而刻意去迴避社會交往的場合,導致機會減少,生活質量下降。患者有很強的內省能力,對自己在社交場合緊張和恐怖,一般都比較痛苦,有強烈的求治慾望。
    Clark DM等[1]建立了社交焦慮模型,用來解釋社交焦慮產生的過程。該模型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其中自我意識過剩,自我關注是社交焦慮患者比較核心的認知風格。見圖1。
        社交焦慮者應對社交場景採取一種警惕―迴避的態度,非常在意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對外界對自己的態度很敏感,能很快感知到他人的細微動作;但是卻無法進行更加深入的觀察和加工,而是採取迴避的態度,導致形成錯誤的印象和判斷。這在臨牀上屢見不鮮,有些社交焦慮患者對於別人吐痰、輕微的笑聲等都能夠注意到,卻無法判斷別人的行爲是否是故意針對自己的,感到很迷惑。Koster EH等[2]在點探測任務中,分別以100ms、500ms、1250ms呈現不同高威脅(被毀壞的身體)和一般威脅刺激(帶小刀的人)的圖片。結果顯示高社交焦慮被試者在100ms、500ms對高威脅圖片有更強烈的警覺反應,在1250ms情況下,卻有更加強烈的迴避反應。在中等威脅圖片下,高焦慮患者依然採取和高威脅圖片一樣的反應方式,而低焦慮患者在100ms、500ms的情況下沒有對中等威脅圖片的警覺反應。表明無論是高或者中等的刺激,高社交焦慮者都傾向於採取一種警惕的態度,容易受到威脅資訊的影響,引發比較高的焦慮水平。而爲了降低焦慮水平,又促使其採取迴避的態度,導致無法正確地處理資訊,對正常行爲產生影響。眼動的研究給出了更加直接的證據,Garner MJ等[3]呈現不同面孔來觀察被試者的眼動,發現高社交焦慮者快速注意到情緒面孔,但是相對低焦慮患者,只能夠維持一個短期的注意。表明高社交焦慮個體在一個短暫的對情緒面孔警惕後,是長時期的迴避。
    軀體化是社交焦慮患者比較明顯的特徵,HAMA焦慮量表有7項軀體症狀項目,佔總項目50%。可以推測,社交焦慮患者回避對外部資訊的注意,而轉向關注自身。Mansell W等[4]透過比較被試者對外部刺激(呈現在屏幕的面孔)和內部刺激(手指頭上的顫動,被認爲是代表了被試者的喚醒水平)的注意偏向,發現高演講焦慮個體在預期演講的情況下,將他們的注意從外部刺激轉移到內部刺激上來。而在非威脅情況下,沒有該效果。
    自我關注,導致高焦慮患者把自己當成社會交往中的客體來對待,採取域內視角的方式看待自身。即社交焦慮的個體在腦海中產生了一種他們在別人眼中是何種樣子的消極形象,好像第三者從外部觀察自己一樣,採用的是一種觀察者的視角。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域內視角,指站在自己本身的角度透過自己的眼睛身體去觀察周圍的情況。Wells A等[5]透過讓被試者回憶特定的情景,然後讓其判斷自己在回憶該場景的時候所採取的角度。結果發現社交焦慮患者在回憶容易引發焦慮的社會場景中,採用的是域外視角;而在非社會場景中採取的是域內視角。
    而有研究表明類似域內視角的客體自我意識(objective self-awareness)經常從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這樣容易產生一種實際的'行爲和自己期望的行爲之間的落差,而當人自認爲無能爲力消除這種落差的時候,就會產生焦慮。Jane M等[6]透過讓被試者進行演講,演講前透過指導語的誘導讓被試者產生不同的視角。結果發現,無論高焦慮被試者還是低焦慮被試者,在採取域外視角的情況下演講,都有比採取域內視角更加強烈的焦慮反應。說明域內視角這種認知方式容易產生和維持焦慮,而高焦慮患者比低焦慮患者更加容易採取這樣的方式。
    總而言之,高社交焦慮者透過對自我的持續關注,導致和維持的焦慮的產生,而透過將其注意力轉移到外界或者任務上可以緩解其症狀和焦慮。Bgels SM等[7]透過發展了一種新的任務導向的注意力訓練,患者透過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任務和環境中,以降低對自我的注意,大大降低了紅臉恐怖等社交恐怖的緊張和擔心。Wells A等[8]透過8例案例研究,發現暴露加註意外化實際上導致從域內視角朝域外視角的轉化,比單獨採取暴露療法,更加有效的減低了社交焦慮。焦慮障礙的認知特點的研究有助於心理諮詢師客觀瞭解評測社交焦慮患者的心態,應用新的治療方法和技術,取得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