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全面預算髮展趨勢-戰略導向全面預算

學問君 人氣:2.82W
全面預算髮展趨勢-戰略導向全面預算
一、傳統全面預算體系的侷限性  1911年,美國工人出身的泰羅( or ,1856-1915)發表《治理原理》一書,標誌着治理科學史上的重要階段-科學治理(又稱“泰羅制”)的誕生。科學治理的中心是進步勞動生產率,主要是標準化(制定公道的日工作量,使工人把握標準化的操縱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在標準化的工作環境中操縱)以及採用刺激性的工資報酬制度(即制定公道的工作定額,實行差別計件制,完成任務正常報酬、未達到標準低酬、超標準高酬)。科學治理一經產生,迅速在美國很多得到廣泛。爲配合科學治理的應用,標準本錢(standard cost)、預算控制(budget control)、差異(variance analysis)等專門方法於是引進到本錢體系之中。1922年著名學者麥金西的《預算控制》一書問世,該書較爲系統地闡述了實行科學的預算控制方面的題目。在1922年美國全國本錢會計師協會第三次會議上,還以《預算的編制和使用》爲專題展開,這次會議的研究成果不僅把對有關“預算控制”方面的引向深進,而且掀起了1923年至1929年全美會計師與工程師協同研究預算控制題目的***。這些表明,預算作爲一種治理方法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已經產生。 “實際上到1925 年,所有治理會計實踐已經得到了發展:爲人工、材料和製造用度設定了本錢帳戶;爲現金、收進和資本編制了預算;彈性預算;銷售猜測,標準本錢,差異分析,轉移價格和部分業績的評價,這些實踐已經展示企業發展的複雜性和治理職員對資訊的需求。”美國著名的治理會計學家羅伯特。S. 卡譜蘭在其名著《治理會計的興衰》中的這句話就是當時預算治理實踐以及其他治理會計實踐的概括。但是,應當指出,由於當時企業環境相對穩定,市場基本處於賣方市場,企業之間競爭不激烈,所以預算的職能主要是控制,故當時將預算這種治理方法稱爲“ 預算控制(budget control)”。  ,國內外企業廣泛應用的全面預算體系完全脫胎於20世紀的預算控制方法,筆者稱之爲傳統全面預算。固然較之於早期的預算控制在體系上更嚴謹、更完整,但就當今企業環境來講,具有明顯的侷限性:  1 、傳統全面預算沒有戰略導向。傳統全面預算具體由經營預算、財務預算和長期投資(資本支出)預算三部分構成。首先它以長期銷售猜測或目標利潤爲依據,編制資本支出預算和經營預算,而經營預算則以銷售預算爲出發點,按照以銷定產原則進行編制,最後,根據資本支出預算和經營預算編制財務預算。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傳統全面預算忽視了戰略的存在,它假定企業未來繼續生產原有的產品並且未來產品的銷售是可以猜測的,在此基礎上,以銷售猜測或目標利潤爲依據,編制資本支援預算、經營預算和財務預算,以保證未來的生產能力滿足市場對生產的要求,並用以控制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保證資金的有效張羅和使用,實現目標利潤。這顯然是在企業外部環境相對平穩,市場競爭不很激烈,企業單純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爲目標下的邏輯。在當今企業高度重視競爭上風和戰略治理的形勢下,這種邏輯失往了存在的基礎。  2 、傳統全面預算編制依據片面。傳統全面預算編制依據是長期銷售猜測或目標利潤。從當今企業競爭環境來看,這是非常片面的,在實踐中會各企業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主要是可能引發短期行爲,不利於對企業長期競爭上風的培育和維護。  3、傳統全面預算中的本錢預算缺少堅實基礎。本錢控制是全面預算治理的重要內容。在本錢預算的編制上,傳統全面預算對於產品的直接本錢按照標準本錢進行確定,而對於製造用度以及銷售治理用度,則沒有嚴格的標準或編制基礎。這在企業產品直接本錢在事實上爲主要本錢(prime cost),而製造用度以及非製造本錢比重很低的條件下是可行的。但是,隨着知識的發展,在進階製造系統下,據美、日本錢資料顯示,本錢構成中直接材料所佔比重不足20%,工資所佔比重不足10%,其餘大部分爲知識資源的消耗和一般用度的消耗。由於大量的用度失往了預算的基礎,給預算的科學性帶來了嚴重的挑戰。  正由於傳統全面預算存在的上述題目,從而給企業的預算治理實踐帶來了嚴重的。據國外資料先容,美國有60%的企業沒有將預算與戰略聯繫起來。通用電氣的原首席執行官曾嚴厲抨擊預算在企業中的功能:“預算是美國企業的致命傷,它根本不該存在。預算的設定無異於劃地自限。根據預算流程,通常只能得到每個人的最低產出,由於人人都企圖討價還價而將預算數字壓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