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水利工程常見險情及搶護

學問君 人氣:2.72W

進入汛期,江河水位一般較高,堤防擋水時間較長,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險情。其中較爲常見的險情有散浸、浪坎、堤身裂縫、堤岸崩塌、漏洞、跌窩、脫坡、管涌、閘站險情和漫溢等10種,這些險情都具有各自的外部特徵和表現。

淺談水利工程常見險情及搶護

散浸——在汛期持續較高水位作用下,河水透過堤身土壤的空隙,在堤內坡或內坡腳附近滲出,使堤坡溼潤變軟,甚至發生浸潤水流。表現爲土壤潮溼或伴有浸潤水流出現。下雨時,可透過浸潤水流的水溫高低來判斷是否存在散浸險情。

浪坎——汛期,在水面較寬、風浪較大的.堤段,風浪衝擊淘刷,堤外坡土粒容易被水流沖走,導致浪坎形成,嚴重時可使堤身發生崩塌。 搶護方法:一是用土工織物布護坡防浪。用土工織物布、土工膜布、篷布、彩條布鋪或草墊等在臨河堤坡上形成護坡,頂部用土袋等重物壓在堤頂上,並在其上用沙(土)袋壓緊,沙(土)袋用繩索系在堤頂木樁上。二是用樹木排(竹排、梢料枕)等消減風浪。用鐵絲或繩索紮成樹木排,將樹木排重疊3~4層。三是採用枝葉繁茂的柳樹等防浪。樹杆頂部用塊石固定在水中,樹杆根部用鐵絲或麻繩拴在堤頂的木樁上,達到消減風浪的目的。

堤身裂縫——堤頂或堤坡發生裂縫,裂縫走向與堤線大體垂直的叫做橫向裂縫;與堤線大體平行或呈弧形的,叫做縱向裂縫。 橫向裂縫處理:採用橫牆隔斷法,開挖橫向溝槽和每隔3~5米的縱向溝槽。槽深應挖到裂縫下0.3~0.5米。回填時要分層夯實,頂部應高出堤面3~5釐米,做成龜背形,並覆蓋彩條布等以防雨水灌入。若裂縫前端抵達臨河堤坡,首先應在臨河堤坡縫前搶築截滲平臺。縱向裂縫處理:一般可採用翻築處理、覆蓋彩條布等措施以防雨水灌入。

堤岸崩塌——河道彎曲部分凹岸一側因受到急流沖刷,掏空堤腳或岸坡,導致水下坡度變陡,造成堤岸崩塌險情。 搶護方法:水下拋石護腳,水上塊石護坡。護腳塊石宜採用石質堅硬的石灰石、花崗岩等。一般情況選用單個塊石重量要超過50公斤,急流處每塊塊石要達200~300公斤,必要時拋石籠護腳。水上以塊石或混凝土塊護坡。

跌窩——由於堤身質量太差或存在其他生物隱患,汛期受水浸泡後,抗剪強度減弱,堤頂或內外坡局部發生突然塌陷,形成方圓不等、大小及深度不一的凹坑,稱爲跌窩。 搶護方法:臨河填築黏性土封堵隔滲,背河填築砂石反濾導滲。對於未伴隨滲水、管涌或漏洞的跌窩險情均可採用翻築回填的方法,先將跌窩內的鬆土翻出,然後分層填土夯實,直到填滿跌窩,恢復堤壩原狀爲止。填築所用土料,如跌窩險情發生在堤防頂部或臨河側,宜用滲透性能小於原土的土料,以利隔滲;如位於背河側,宜用滲透性能大於原土的土料,以利排滲。對於背河伴隨滲水、管涌或漏洞險情的跌窩,不宜直接翻築,可先將跌窩內鬆土和溼軟土壤挖出,然後用粗沙填實。如涌水水勢嚴重時,可加填石子或塊石、磚塊、梢料等透水材料消殺水勢,待跌窩填滿後,再鋪設沙石反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