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農村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影響

學問君 人氣:9.11K

論文摘要:湖南省農村地區已進入老齡社會且農村人口老齡化已較過去明顯加快。這種狀況對湖南農村地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深刻的影響。新農村建設必須解決了農村地區老年人的養老、醫療等問題,因此,必須建立一個以社會保障爲主體的健康老齡社會,以建設人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社會主義和諧農村。

農村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農村人口老齡化;社會主義新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制

湖南省在20世紀末就已經進入老年型省份,到本世紀,人口老齡化程度將繼續加快。在未來的40年裏,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長速度將是總人口年均增長速度的l5倍,80歲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長速度將是總人口年均增長速度的32倍,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形勢比城市更爲嚴峻。農村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着重要的影響,已成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課題。

一、湖南省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與特徵

(一)湖南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60歲以上人口占該國或該地區人口總數的10%或以上,或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65歲以上的人口占該國家或該地區人口總數的7%或以上,則該國或該地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湖南省人口年齡結構從1998年進入老齡化以來,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據2005年l%人口抽樣調查,2005年全省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爲586.3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9.27%,比2000年提高1.98個百分點。其中男性佔48.5%,女性佔51.5%,性別比爲94.2:100,爲老齡化省份。

(二)湖南省人口老齡化的特徵
  湖南省進入老齡化省份以來,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並呈現以下特徵:
  第一,老年人口數量正在迅速增加,老年人口規模越來越大。從1990年到2000年的l0年問,湖南省總人口的增長爲7.38%,而同期老年人口的增長爲44.40%,大大高於總人口的增長幅度,老齡化係數上升了1.87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湖南人口老齡化勢頭的迅猛。

第二,老齡化城鄉差別明顯。城鎮地區和鄉村地區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差異,決定了湖南人口老齡化的城鄉差異,並且這種差異是相當明顯的(見表1)。


  雖然城鎮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高於鄉村地區,但是從上表可以看出,鄉村地區的老齡化程度明顯高於城鎮地區。鄉村地區人口結構迅速老化是鄉村勞動力年齡人口向城鎮地區大量遷移和流動的結果。2005年鄉村地區外出人口中,勞動力年齡人口占到90%以上。鄉村地區的勞動力年齡人口大量減少,使老年人口的比重迅速提升。我省農村生育水平高於城鎮,欠發達地區生育水平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同時,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引起了大量的人口從農村向城鎮及欠發達地區向較發達地區的遷移流動,而這些遷移流動人口中絕大多數是青壯年,青壯年的大量流失將導致本世紀上半葉農村老人比例高於城鎮,欠發達地區高於發達地區。

第三,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明顯。國際上常用低齡(60~69歲)、中齡(70~79歲)、高齡(80歲以上)老人比重三個指標反映老年人口的年齡結構狀況。2000年,湖南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只有0.7%,而2005上升到了1.6%,比重提高了0.9個百分點。從高齡老人佔老年人口比重來看,2000年爲8.6%,2005年則上升到14.4%,比重提高了5.8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湖南老年人口向高齡化發展的趨勢明顯。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高齡老人的數量還將持續增加。

第四,單身老人比重有所下降。2005年1%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湖南單身老人和喪偶老人的比重都有所下降,單身老人佔老年人口的29.1%,其中喪偶的佔28.4%。單身老年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下降了2.4個百分點。老年人口的喪偶率比2000年下降了l2.2個百分點。從老年人口婚姻狀況看,老年人口婚姻狀況的性別差異大。男性除在喪偶率方面較女性低35.4個百分點之外,其他幾項指標與女性差別不大。但是在未婚方面,男性未婚率遠遠高於女性。

第五,老年空巢家庭增加。隨着社會轉型加快,人口流動和遷移加速,代溝問題越來越突出,老少兩代人都要求有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越來越多的自由,傳統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經不適應人們的需求,促使大家庭結構向小家庭轉變,老年人與其子女、晚輩共同生活的情況逐年減少。單個60歲以上老年人和一對老年夫妻獨自生活的老年空巢家庭佔有老年人口家庭戶的25.8%,比2000年上升了5.0個百分點。這表明,傳統的依靠兒女共同生活養老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受到了衝擊。

二、湖南省人口老齡化問題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挑戰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條件或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以經濟發展爲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爲標誌的農村社會狀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它是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其中,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改善農村教育、衛生、醫療、養老、文化等設施條件,逐步改變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中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二元結構,讓每位農民都能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和充分體現社會事業的全民性和公平性。

我省農村地區較高的老齡化比例,使新農村建設存在嚴重的挑戰。當然,老年人作爲社會的財富和資源,並非單純的消費者,因此不能片面地認爲老年人是家庭、社會負擔。老年人多年積累的知識、技能、經驗,以及形成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都是非常寶貴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一方面仍然可以在社會上有所作爲而發揮餘熱,另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他們的作用更不能忽視,如照管孩子、料理家務等,給農村勞動人口解除了很多後顧之憂。這些都爲新農村建設起到積極作用。但是,我省老齡人口近六成分佈在農村,農村老齡化程度比城鎮高出1.24個百分點,這種倒置的狀況一直要延續到2040年。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在養老、醫療等方面的.壓力相對城市來說更爲突出。主要表現爲:

第一,我省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家庭帶來的壓力。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很差,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勞動收入,隨着年齡的增加,體力衰退,收入減少,特別是在喪失勞動能力之後就等於失去了經濟來源,完全依靠配偶或子女進行養老,生活水平較低,家庭養老仍是老年人口養老的主要方式,起着主渠道作用。據陳成文先生1998年對湖南10000名農村老年人口的調查顯示,農村老年人口中依靠子女和配偶贍養的達68.8%。農村老齡人口的增加,直接導致撫養係數的提高和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加重,使傳統的家庭養老正經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湖南省以65週歲爲起點計算的老年撫養係數爲l0.6l%,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的8.42%增加了2.19個百分點。老年人口撫養係數的提高,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1990年是約12個勞動年齡人口供養一個老人,到了2000年是每9個勞動年齡口供養一個老人。但我省農村的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雖然20餘年的改革是農村貧窮人口銳減,但到2000年底,我省人有100萬貧困人口存在,很難想象,自身收入尚無着落,老年父母怎會得到很好的贍養。貧困的持續將削弱家庭對老年人口的經濟支援,使家庭養老的質量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