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英文版式設計的視覺邏輯性與視覺慣性

學問君 人氣:1.81W

在資訊交流如此多樣化的今天,文字作爲從古至今承載資訊的基本元素,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關於中英版式設計比較研究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中英文版式設計的視覺邏輯性與視覺慣性

前言

現代版式設計是建立在理性思想和感性藝術的基礎上,將文字、圖片、色彩等視覺傳達資訊要素進行有組織、有目的地組合排列的設計行爲與過程。現代版式設計追溯其歷史起源,受不同國家地區歷史文化、民族思想、科學技術的影響,中外各民族的版式設計自成體系,中西版式不論在字型結構還是視覺感官上都存在差異。西方版式設計的發展因爲不斷受到各種藝術流派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平面設計風格,或呈現出無襯線體和簡潔的版面編排,或呈現出裝飾手法多樣化、追求變化、複雜的表現形式的裝飾主義版面編排。中國古代版式編排形式由於受到材料、生產工藝水平的影響,從最初出現的甲骨、簡冊所呈現出的特有的版式,到後來隨着造紙術、印刷術的發展,中國古代書籍的版式編排遵循先上後下、先右後左的順序。現代中國的版式設計卻受到西方藝術設計觀念的影響,在借鑑西方版式文化精髓的同時,融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理念,結合漢字結構的特徵發展出了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版式設計。因此,中英文作爲傳達文字意義的符號和構成平面設計的基本元素,有必要進行一定的比較與研究。

一、中英文字型結構分析

在衆多的筆畫構成漢字中,多以直線作爲筆畫的基本線條,字形中的橫和豎作爲漢字的主要筆畫支撐起了整個漢字的框架,撇、捺作爲漢字的輔助筆畫穿插在橫、豎這些平行線之間,因而衆多平行線直接導致漢字呈現出方塊形式。漢字具有方正穩重的視覺形態,每個漢字都具有相對平穩的重心,這也符合東方文化穩而正的特點。其次漢字筆畫形態多樣,筆畫之間有着內在聯繫,整體豐富而又富有變化。但在漢字中左右結構對稱的字,其左右兩邊的大小不一樣,書法中這種規律被稱作“抑左揚右”,主要體現在左密右疏、促左展右、左低右高等幾個方面,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視覺上也讓人獲得獨特的審美趣味。

英文作爲拉丁語系,起源於埃及的象形文字,26個字母都是由直線、圓弧線組成的幾何形,結構主要分爲三角形、圓形和方形。但同樣的外形、不同的字母也存在着一定變化,如同樣是三角結構的“A”與“V”,由於方向不同,其表現出的視覺感受也不同;同樣是圓形結構的“O”與“Q”,由於細節部分的差異給人的感覺也有所不同;還有方形結構的“H”與“N”由於中間直線部分的角度不同,其所帶給人的心理暗示也不同(圖1-1、1-2)。

漢字相比於英文的字母組合更具有整體性,一個個方塊構成了統一而獨立的整體。字與字之間不論是橫向編排還是豎向編排都不影響它的可讀性。由於漢字的外部形狀規整、內部構造飽滿,在版式編排中以段落呈現的時候易於面化處理,字距與行距的調整相比於英文也更加簡單。

但英文相比於漢字排列起來更富有強烈的節奏和韻律,由於英文單詞組合的長短、單詞之間間隔的空間不同,以及不同字母給人帶來的心理體驗不同,在剛柔、曲直、粗細等對比變化中,我們的視線跟着段落起伏不定,如樂譜上跳動的樂符給人一種視覺美感。

二、中英文文字節奏比較

在一個平面中,點、線、面常作爲視覺構成的主要元素,而放在一個版面設計中,文字相對於行來說就是點,一行文字相對於段落來說是線,多行文字便可以構成面,再透過對行距、字距、字號的控制,版面會呈現出快慢、緩急的視覺節奏感。普通的版式編排形式,通常是橫平豎直的編排方式,符合大衆的普遍閱讀習慣,但這種單一、呆板的排版方式太過平淡。在現代社會中,五彩斑斕、形形色色的各種元素每天都在衝擊着人們的視覺感官,因而在版式編排上,人們也開始打破常規,追求一些更具個性和視覺美感的版式編排形式。

漢字一方面由於受其特有的方塊形所侷限,缺少長短、曲直的變化,在編排中只能靠調整字距和段落來營造版式變化,控制文字節奏;另一方面,漢字的結構疏密均勻,但漢字間又有着疏密對比,尤其體現在繁體字上,筆畫的“繁”和“簡”相互對比呼應,很容易形成視覺上的節奏與律動。

而在英文的編排上,字母被安置在長短不一的單詞中,拉丁字母的結構特性表現出字元寬窄不同,字母之間間隔的空間大小不同,都使版面更具有靈動感,結構相對簡單的拉丁字母,無論是單個字母還是放在段落中,經過簡單的設計和編排,都會給人強烈的視覺張力。

 三、中英文版式設計的視覺邏輯性

邏輯特性一般是指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而版式設計中的視覺邏輯性是起源於人的邏輯性思維對有條理的視覺形式語言的安排做出的反應,版式設計以其獨特的專業性、藝術性將紛繁複雜的設計元素有規律有秩序地擺放,從而形成兼顧功能與美感的設計效果。其中非理性邏輯下表現出的視覺效果爲版式編排創造附加價值,而功能與美感要在編排中取得一個平衡點,勢必要在能準確地向大衆傳達資訊的`同時兼顧版面的視覺美感,如若單純爲了追求形式感忽略資訊傳達的功能性,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爲是不符合版式設計的意義。

在版面編排中,由於受到人們生活中形成的視覺習慣的影響,如豎長的版面中,人視覺聚焦的部分通常是畫面中心1/3處,在焦點附近的區域是版面的最佳視域區,因此在編排中,核心內容或是標題通常都放在這個部位,使閱讀者看起來一目瞭然。此外,當一個版面上的元素需要向受衆者傳達過多資訊的情況下,版式編排應遵循人們容易形成的視覺習慣和心理感受,處理好資訊傳達的主次關係。這樣一來,就不會因爲元素繁雜而顯得凌亂、無序,從而失去了版式設計的根本價值。版式設計以非理性的邏輯表象來創造形象,以理性邏輯推理來研究形象與形象之間的排列方法,是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產物。

四、中英文文字的視覺慣性

慣性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指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保持其原有運動狀態的屬性。那麼,視覺慣性這一概念在版式編排中指的是當兩個視覺元素建立一定的視覺聯繫時,視線會沿着這個視覺路徑繼續向前,去尋找另一個元素,而這個過程就是視覺慣性。

漢字由於其特殊的筆畫構造和人們長久以來形成的書寫習慣,一撇一捺、一橫一豎都在無形中牽動着人們的視線。在漢字排版中,運用這種筆畫帶來的視覺慣性去編排文字,使文字之間自然地聯繫在一起貫穿全文,那麼在閱讀過程中,資訊的傳達也更加流暢。如漢字“時光流逝”沿着筆畫形成了由上到下流暢的閱讀慣性(圖3),也很符合文字所傳達的資訊。

英文是由多個拉丁字母組合而成,字母中的直線和圓弧也在無形中牽動着人們的視線,如果有意識地利用這些路徑將字母以某種方向或形式串聯起來,形成例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左上角到右下角、從右上角到左下角的閱讀慣性,將會增加讀者的動態閱讀體驗。如英文字母相連的弧形線條構成了“S”形的閱讀慣性(圖4)。另外,在中英文的版式編排中,透過有意識地控制文字或字母的安放位置和排列方向,透過視覺元素的牽引,形成一個有效的視覺路徑,也是視覺慣性在版式設計中的合理運用。

 五、中英文在版式設計中的共存

當今世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日益密切,而文字作爲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成爲文化交流的必要基礎,這也使人們對多語言文字共存於同一媒介或系統美學的訴求更爲迫切。在版式設計中,圖形、文字和色彩等構成元素本身是不同質的,而歸屬於不同語系的漢字與英文更是作爲兩種各自獨立的字形所存在,當這兩種字型共存於同一個版面上時,這些對比的雙方鮮明地表現出自己的特徵,版面中充滿着矛盾的對抗和差異的對比。如若在字型選擇和版式設計上出現了失誤,將會造成資訊傳達混亂。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中西兩種字型的差異和對抗產生了一種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的內在張力。

首先,從中英文字型的匹配上,設計師常從表現理性、科學性的角度出發,選擇無襯線字型Helvetica和中文的黑體字進行搭配,這兩種字型的選擇在編排上顯得簡潔統一、現代感強烈;而從親近、便於閱讀的角度出發,通常會選擇襯線體Didot和中文的宋體字與之匹配,這兩種字型在筆畫粗細的不同上相呼應。襯線與無襯線體的中西文匹配方法是如今最常見的中英文共存的設計方法。

其次,把中英文字型中的筆畫打散重構,透過對字形解構進行文字共存的設計手法也是中英文字型相匹配的一種嘗試。通常這種方式是將另外一種語言文字中與之相似的筆畫進行替換,重新組合後的文字讓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但從閱讀整體性上來看,只能讀懂其中的一種語言,另一種語言透過細節的變化與之互動,從視覺上給人帶來獨特的閱讀體驗,這也是中西文字碰撞和交流的一種形式。

當然,在版式設計中,有時中英文的共置並不是處於一種相對均衡的狀態,受地域差異、文化背景、受衆羣體不同等影響,我們需要處理好語言文字中的主次關係,突出強調較爲重要的文字資訊。而這種主次關係的調整通常是從文字的位置、大小、比例關係、色彩關係的差異上,這種主觀層面的適當削弱一種語言形式,並不是忽視它的存在,而是爲了更好地突出版式設計的功能性。

 結語

在資訊交流如此多樣化的今天,多語言文字相互碰撞和相互融合的趨勢更爲明顯,文字作爲從古至今承載資訊的基本元素,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透過對語言文字的設計和創新,版式設計的變化也更爲豐富,在這種視覺變化中被潛移默化帶來的文化價值、人文情懷也使資訊的傳達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樣一來,傳達給受衆者的資訊將不僅僅停留在一個二維空間裏,文字經過編排所產生的互動性和節奏與韻律也更加吸引人們的眼球,文字作爲感性色彩濃厚的視覺符號,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總之,中英文版式設計不論作爲個體獨立存在,還是兩者共存,作爲一個主體所面臨的碰撞與交流,都是值得設計師去深入研究的。如何兼顧好版式設計的功能與美感,掌控好資訊傳達的主次關係,使多語言文字在國際化背景下充當更好的交流使者,是如今以及未來必須長久關注的焦點。

參考文獻:

[1]克里斯朵夫·施塔勒.西漢字東字母[D].中央美術學院,2010.

[2]宋曉磊.版式設計在圖書出版中的應用[J].輕工科技,2012(1).

[3]伊達千代.文字設計的原理[M].中信出版社,2011.

[4]盧建洲.論版式設計中的平衡[J].大舞臺,2012(9).

[5]陳楠.漢字的誘惑[M].湖北美術出版社,2013.

[6]小林章.西文字型[M].中信出版社,2014.

[7]徐柏容.論雜誌的版式設計原則[J].編輯學刊,1991(3).

[8]李麗華,袁恩培.包裝版式設計中的文字構成[J].包裝工程,2006(6).

[9]龐富祥.科技期刊版式美學研究[J].編輯學報,2001(2).

[10]李瑩,趙曉明.版式設計中的美學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8).

[11]吳晶.版式設計中的視覺走向與資訊傳達[J].新聞導刊,2007(6).

[12]李勇.試論報紙版式設計中的色彩語言運用[J].當代傳播,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