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文學在新聞傳播中的表現

學問君 人氣:2.8W

新聞與文學歷來密不可分,二者起源的一致性表現在對資訊的交流和使用上,而協同性則表現在新聞與文學之間對資訊交流的依賴、補充和輔助。二者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是互相滲透的,文學的體裁、寫作技巧、語言風格是新聞發展的基礎,新聞事業的不斷進步又對文學作品的創作、篇章結構、語言結構的改革與發展起到促進和創新作用。文學作品作爲一種爲新聞傳播增光添彩的操作手段,正廣泛而深入地滲透到新聞傳播的各個環節。

試論文學在新聞傳播中的表現

西方還是東方,文字的出現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從此之後人類開始了寫作的歷史。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而文字寫作的目的也越來越多樣,寫作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文體。近代新聞事業出現後,就形成了獨立的新聞寫作文體,從此新聞和文學就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體。但是由於隸屬於同一寫作母體,新聞寫作和文學寫作依然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在某些條件下還會重新組合,利用文學寫作手法來書寫新聞。比如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新新聞主義”和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散文式新聞。

新聞的優勢在於“快速反映”,文學的優勢在於“耐人尋味”。新聞是易碎品,但可藉助文學之力加以儲存。新聞的新鮮性是會隨時間的推移遠去而揮發掉的,文學的藝術性則是陳年老釀,久而彌香。具備文學品味的新聞,會讓讀者更有回味的餘地。鑑於此,許多前輩同人都在探討如何藉助文學的寫作手法來增強新聞的可讀性、趣味性,使新聞更具文化品位。

新聞與文學雖然有區別,但又有着許多共同點。首先,二者都是以語言文字爲工具來反映客觀現實的,即便是新聞圖片也要用語言文字來加以說明。儘管新聞語言與文學語言都有各自的規律,但仍有許多相融相通之處。文學的一些表現手法,新聞也加以運用;新聞所報道的事實,常常是文學的素材。

伴隨着新聞事業的不斷髮展,於上世紀60年代在西方社會出現了新新主義,強調用小說的筆調來寫新聞故事,這深刻地影響着新聞報道方式,“爲衝破傳統新聞報道觀念與寫作手法,在報道方式上人爲融合小說的創造想象力,及新聞記者的採訪技巧……強調寫作的風格及描述的品質”。雖然新新聞學重點突出的是主觀色彩,其諸多理論與方法也不能承擔真實反映客觀世界的功能,似乎不符合“新聞”真實、客觀的要求,但新新聞主義的初衷也是爲了更準確、更真實地向受衆反映事實,傳遞資訊。

我國的新聞工作者也特別重視新聞報道方式的變化與創新,穆青先生就提倡用散文的筆法來寫新聞。蕭乾先生曾自謙地說過:“縱觀我一生,可說是介於文藝與新聞之間的兩棲動物。”

今天,用文學的敘事手法寫的新聞稿、小說化的新聞、散文化的新聞等多種形式已屢見不鮮。“各報的記者們使出渾身解數,想方設法讓‘實話實說’的'新聞藉助文學的手法去‘實話巧說’,使之更爲深刻、精緻、感人並富有文采,達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從語言學角度來衡量,文學語言與新聞語言具有同一性。兩者都具有語言的一般特徵,都是對客觀經驗世界的文字表述。作爲新聞寫作的主角,也有可能同時成爲創作文學作品的主角,兼有新聞寫作主角和文學創作主角的雙重身份。

在講到語言的運用時,對語言的要求普遍認爲語言要“準確、鮮明、生動”。從新聞的功能上看,新聞要“傳遞資訊溝通情況”,所以“新聞語言必須要準確,概念明確,論斷正確,就是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觀情況,報道事實,描寫人物容不得半點含糊不清,說一是一,是二就說二”。同樣,文學語言也必須準確。它的準確是藝術意義上的準確,就像福樓拜說的那樣“我們不論要描寫什麼事物,要把它表現出來,只能用唯一的名詞;要賦予它運動,只有唯一的動詞;要賦予他性質,只有唯一的形容詞。我們要苦心探索,非找到這個唯一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不可,僅僅找到這些名詞、動詞、形容詞的相似詞千萬不要滿足,更不可以因爲搜尋困難隨便使用一個來搪塞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