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聞專業新聞傳播論文

學問君 人氣:4.02K

一、存在的突出問題

新聞專業新聞傳播論文

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由於上述師資偏重理論性、硬件配套不完善的主客觀原因,導致該專業教學模式偏重於課堂理論教學,而課外實訓課程、試驗室操作課程難以開展。課程結構設定存在的問題目前,新聞採編與製作專業課程設定不夠科學和合理。理論課比重偏多,實踐課較少。

二、改革方向的探索

1、根據職業化教育的目標,合理分配課程教學比例

新聞採編與製作專業實踐性較強,(比如需要具備新聞採訪能力、新聞寫作能力、新聞編輯製作能力、新聞策劃能力、重大新聞直播的能力、口頭報道能力)應該根據這一特點和課程性質來合理分配學時和學分,建議將60%-70%的學分放在專業和實踐課上,既有利於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又能鍛鍊和培養培養學生具有動手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坐下來能寫,站起來能說,扛機器能拍,進機房能編”的目標。

2、加強師資配備和教師深造

鑑於西翻院新聞專業師資力量的客觀現實,我們首先應當加強現有在職教師的培養與與深造,要求現有專職教師透過自學、參加社會技能培訓、購買網絡課堂等方式讓讓老師在現有較強理論水平的基礎上,掌握1-2門新聞採編、剪輯製作、攝影攝像等實踐專業課程,做到理論和實踐有機統一,以適應該專業設定的要求,從而培養既有紮實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以滿足社會人才市場的需求,同時也爲培養“雙師型”教師團隊打下基礎。另外,可以考慮從地方電視臺、廣播電臺引進幾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參與實踐教學,同時要求自有教師參加外聘教師的實踐教學,透過“傳幫帶”的方式達到師資力量的提升。

3、增強硬件設施的配套,進一步完善實習基地建設,提高現有教學設施使用效率

針對現有教學設施匱乏的客觀現實,學院應當考慮增強攝像機、照相機等教學設備的投入和實訓基地的建設。爲了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的使用效率,可以考慮校園廣播站、學院電視臺對新聞採編專業學生有序開放,至少爲該專業學生提供一個實訓平臺。讓新聞採編專業學生在校內有機會開展采訪、編輯、攝影攝像、影片剪輯與製作、錄音與播出等實踐課程的學習,最大程度的發揮學院資源的利用率,可以節省再投入的費用開支,達到一箭雙鵰的良好效果。

4、改變課堂教學方法,開展實踐教學

(1)課堂教學適當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在《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的教學中,對於剛接觸專業實踐課的新生來說,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短期讓他們進入專業記者的狀態未免有些困難,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簡短的電視新聞,新聞獎獲獎作品,幫助學生記者的寫作角度、寫作方法,以此引導學生關注新聞,學會站在不同的立場對同一新聞事件進行報道。進而可以在課堂上設定了5分鐘現場報道環節,針對當前發生的熱點新聞事件,學生可以模擬現場報道,然後自己用一到兩句話“說”新聞,並告訴別人這條新聞的價值點體現在哪裏。透過這種現場實訓的方式,不僅能讓課堂更加生動,而且也能提高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也能更加精彩,學生實踐能力不斷提升。

(2)更加重視案例教學加情景模擬教學。

①要讓案例教學始終貫穿於在《新聞評論》、《電視節目策劃學》、《新聞作品評析》的授課過程中。筆者在蒐集整理國內外大量的新聞報道、優秀電視作品與電視節目,特別是在講授《新聞評論》、《新聞作品分析》的時候,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給學生觀看了《新聞調查》、《新聞1+1》、《魯豫有約》、《藝術人生》等節目以及新聞報道等重大事件的現場報道,讓學生學習其中的報道方法、主持特色,節目成功要素等,此外,在講授新聞寫作部分的時候,還結合了大量的平面媒體案例,讓學生根據報紙、雜誌的報道進行分析總結,比如對《南方週末》上的深度報道進行分析、對本地都市報(如《華商報》)上新聞標題和內容的評價等。

②情景模擬教學。在《電視節目策劃學中》,我們還嘗試讓學生模擬電視訪談節目,不是照搬現有節目,鼓勵學生根據現有的一些優秀節目,再結合具體情況自主創新。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確定節目樣式,蒐集背景資料,設定選題,擬定採訪提綱,扮演角色。學生在課堂上模仿《藝術人生》、《魯豫有約》等談話節目中嘉賓和主持的節目形式,雖然涉及的話題以校園生活佔多數,但是在這樣的訓練中既可以讓學生了解節目的基本流程,還可以鍛鍊他們的現場表達和組織協調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教學效果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後期製作技術,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的很好結合。

③外出寫生。比如《新聞攝影》、《新聞攝像》這兩門課程,到了大二下學期都會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野外拍攝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都是以小組爲單位,自選主題,拍攝專題片。我們帶領學生在南五臺、周至沙沙河、熏衣草莊園野外拍攝實踐,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既瞭解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也記錄了風景特色,回來製作的DV作品、照片等也可作爲期末成績及學生實習成果的一部分。還要考慮到如何做出一個新聞片或紀錄片,突出與人交流的採訪報道能力,並最終形成作品。教師要跟學生一起,隨時討論。這樣的話,學生的野外拍攝也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④學生自辦媒體實踐。校園電視臺、廣播站、校報、校刊、簡報等各種媒體(如西翻院的《娛樂E座標》、《新聞時訊》、《西譯青年》、《桃李文學報》、廣播電臺)都提供了學生良好的展現自我,實踐的平臺,讓學生積極參與校報(比如《報紙編輯學》)廣電中心以及各級各部創辦的各種刊物的相關工作,也能更好的解決人力等問題。同時,還可發揮學生的創造力,使各種刊物更有個性。學生進入新聞單位完成實習前,在校內實習基地進行的有效演練,對於新聞專業學生的新聞敏感力、新聞採編能力的培養都有重要意義。這可以緩和新聞教學與新聞實踐難以協調的問題。充分利用本校媒體資源(西譯廣播電臺和西譯電視臺等),讓新聞採編與製作專業的學生在西譯電視臺或西譯廣播電臺創辦專題節目,每週一期或每月一期,可採訪本校知名學者、教授、學校領導、傑出校友等。內容可涉獵時政、焦點新聞、校園文化、學術觀點等任意話題,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採編、主持、攝像等實踐能力;新聞專業的教師對此進行專業指導;再次,積極開展校外合作,聯絡西安電視臺、陝西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在這些地方建立新聞教育實踐基地。

5、新聞專業實習的調整

對於新聞採編製作專業來說,可以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把實習分爲小實習、中期實習和畢業實習。而我們的學生恰恰缺少中期實習或畢業實習,即使有短期的小實習,往往出現時間短,實習倉促,效果不佳的情況。小實習針對低年級的新聞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和假期進行實踐能力培養。如可以將大一大二的學生帶去電臺、報社、電視臺等工作單位參觀,讓他們能直觀地感受新聞工作,瞭解工作大體流程和情況,不僅可以使他們打下理念基礎,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尋找自己的方向。中期實習就是對學生進行一次寒暑假的集中實習。學生可以自主或學校聯繫當地實習基地,更加深入地參與到新聞媒體或者與新聞專業相關的各種工作中,這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跟隨老師進行採訪、寫作、編輯、剪輯等相關工作,這位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同時在畢業實習過程中,也讓學生更好的瞭解行業最新動態、比如新聞改革、節目改版等;瞭解國家社會的就業情況和政策情況,蒐集撰寫畢業論文及實習報告,爲今後學生奔赴新的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6、畢業論文與實習方式的轉變

畢業論文既是對學生三年知識的檢驗,也是創新能力的體現,在教學環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的畢業論文寫作方式已經不適合當下專業的發展與人才培養的需求。論文題目過於理論化,選題大而空洞,不能體現專業特色和學生的技術能力,大多數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都是東拼西湊、抄襲現象特別嚴重,因此,不能達到論文寫作的效果和目的。在民辦教育轉型的過程中,有必要對論文的寫作方式及方法進行改變。畢業論文可以嘗試多樣化的方式,學生可以從參考題目彙總選擇,也可以實習報告的形式體現,或者一定數量的實習作品,獲獎的新聞作品代替實踐報告或畢業論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習去向自由選擇一個選題。這種做法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減少畢業論文抄襲的不良現象,突出和強化對學生解決問題實際能力和技能的考查。在傳媒人才市場上,“有實踐經驗者優先考慮”,已成爲業界共識。對於新聞採編與製作專業來說,除了理論教學之外,培養其具有較強動手能力,更加註重實踐能力,以一個職業化和技能化的人才顯現尤爲重要。社會是一個大熔爐,社會的需求應當成爲我們專業設定和教學改革的風向標,我們國家已不缺少理論性研究人才,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我們更應當順勢而爲,儘早起步,大膽探索,以適應職業化教育改革的洪流,進一步適應民辦教育從研究型向技術型轉變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