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4W

1.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研究論文

此外,一些教師兒童文學意識淡薄,將不同載體納入同一種形式進行教學,這就存在着很多的失誤與偏差,同時,教師也沒有深入解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文體知識內涵,實質上,兒童文化作品多是一種極度、強烈的誇張,對於文學作品理解上的失誤導致教師難以對人物言行進行深入的解讀,對於細節的分析也過度的具體化,導致兒童文學作品失去想象,難以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對策分析

2.1提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

要想提升兒童文學的人文教育作用,必須要提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教師必須要有正確的兒童文學觀念,與兒童教育觀點相一致的觀念,爲此,必須要確定以下三點因素:首先,兒童文學是文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作品相同,均是透過語言來塑造生動的藝術形象,也是透過語言來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感受與體驗;其次,兒童文學的讀者對象是廣大的'少年兒童,兒童是獨立的個體,有着特殊的審美需求與精神需求,而兒童文學便是爲了滿足兒童審美需求與精神需求而創作的特殊文學,對於兒童心靈和精神的成長有着獨特的教育和審美價值;最後,兒童在生理、心理與年齡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兒童文學在藝術創作上是以兒童心理特徵爲標準和依據的,有着特殊的意識和價值,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考慮到以上的因素,教師必須涉獵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透過大量兒童文學作品,如任溶溶的兒歌、鄭淵潔的童話、曹文軒的兒童小說、林格倫的童話等等,這些作品之中都滲透着作家的情感,教師閱讀這些作品後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視野,也能夠提升自己對於兒童文學的審美鑑賞能力與感悟能力,也可以走進兒童,不斷的調整自己對兒童的認識。可見,教師必須要具備正確的兒童文學觀與兒童文學理念才能夠正確的處理兒童文學作品,才能夠優化語文教學效果。

2.2抓住作品的美學特徵與文學特徵開展教學

兒童文學作品蘊含着豐富的美學特徵與文學特徵,美術特徵就是兒童文學作品的藝術品性與審美特徵,與其他的作品相比而言,兒童文學作品有着獨特的兒童情緒。兒童的思想單純、思維獨特、感情純真、想象豐富,兒童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獨特兒童情趣可以對廣大的少年兒童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對於兒童的成長有着十分積極的效用。爲此,教師必須要把握好兒童文學作品的美學特徵,善於挖掘作品中的情趣,有的兒童情緒是透過兒童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表現出的,有的兒童情緒則是透過戲劇化的情節表現而來,有的則是蘊含在兒童的純真情感之中。例如,在《媽媽的愛》中,其中的兒童情趣就是透過一系列的生活小事表現而來,在《小狐狸賣空氣》《小猴子下山》中,其兒童情趣便是透過戲劇化的情節表現而來,對於這些作品,教師必須要兒童的思維進行思考,用智慧的眼光去挖掘,根據作品的內涵挖掘出其中的兒童情趣,激發出孩子們的童心。爲了抓住兒童文學作品的文學特徵,教師必須要了解作品的分類與構成,兒童文學作品與成人作品不同,分類更加的細緻,有童話、兒童故事、兒歌、兒童寓言、兒童散文、兒童小說、兒童科學文藝與兒童戲劇等多種形式,教師必須要了解這些類型作品的特徵,掌握好不同文體之間的特徵,根據實際的特徵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對於兒童詩與兒歌,兩者同是韻文,因此,就可以從韻文的特徵來開展教學,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蘊含的美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遊戲、歌曲等形式融入其中,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

3.結語

總而言之,對於兒童文學作品,教師必須要抓住其獨有的文體特徵與美學特徵開展教學,把握好不同類型兒童文學作品的精神實質和底蘊,這樣才能夠全面的發揮出其獨有的審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