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大學生誠信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緊密聯繫

學問君 人氣:3.05W

【摘 要】隨着經濟全球化和資訊大爆炸時代主題的變化,大學生誠信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成爲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和提高競爭力的必要課程。從當今大學生誠信缺失和就業困難的現狀出發,闡述了大學生誠信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並積極探索誠信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之間的緊密聯繫,從而幫助高校畢業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和貢獻社會。

淺談大學生誠信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緊密聯繫

【關鍵詞】誠信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學生

人無信不立,誠實守信是做人之根本。誠信教育讓當代大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思想道德觀念,建立人與人之間良好溝通的橋樑,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健康發展。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誠信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建設高校誠信教育機制的同時,對社會道德建設也會產生輻射作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關係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在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指導顯的尤爲可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的在於爲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做出科學的理論指導,與專業技能教育以及品德教育相輔相成,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將誠信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設共同融入高校教育體系,爲培育人格健全、能力全面的優秀學子打下堅實的基礎。

1 大學生誠信教育重要性

1.1 誠信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需求

誠實守信是做人立業的根本,是塑造健全人格的第一要求,也是中華傳統美德流傳至今的品質。誠信教育,實質在於信任他人,尊重他人,敬重法律。在工作生活中,信任是取得發展的前提,每個人的進步離不開他人的幫助,敢於信任是一種寬闊的胸襟,也是取得他人和社會認可的保障。同樣,學習爲人處世的道理要與人爲善,尊重別人等於尊重自己,對他人的誠信是在接納和尊重自己的行爲。社會制度的逐步完善依賴一個個人格健全的公民去捍衛社會的準則,對法律的敬重,是對社會的信用,承諾做一個貢獻社會的人,承諾做一個維護法律的好公民,更是在樹立一種正確的思想觀念。在現實社會的條件下,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格不一定要宏圖偉業、雄心壯志,但一定要踏實肯幹、求實務實。大學生作爲教育程度較高的知識羣體在誠信教育方面更應該強化。誠信,爲人們提供行爲準則的道德底線,高校誠信教育是針對大學生有方向的科學指導,既是爲自身發展鋪墊基石,也是爲社會公德貢獻樹立標榜。

1.2 誠信教育影響大學生求職發展

高校畢業生在就業中表現出來的簡歷造假、檔案中不良誠信記錄、隨意違約等行爲成爲他們步入職場的第一隻“攔路虎”,往往對職業規劃作出的美好藍圖卻在誠信問題上讓畢業生困擾。社會中的不良誠信問題在大學生身上是一種深刻的映射,處於學生和社會過渡階段的大學生們是一個特殊的羣體,就業的壓力要求他們要用最快的速度適應社會的要求便容易將功利、謊言、不擇手段等職場競爭方式帶入校園裏,純淨的校園風氣被浮躁的職場資訊所瀰漫,學生們不免產生“不採取這等手段便要吃虧”的心理。當誠信問題逐漸顯現的客觀事實上,人們意識到在一個誠信教育不足的教學體系中,非但不能培育健康有用的人才,反而助長了浮躁虛僞的社會風氣的蔓延。誠信教育是貫徹國民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內容,完善誠信教育,改善學生道德水平滑坡的現象是幫助畢業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前提,也是高校培育高素質人才的“基石”和保障。

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要性

2.1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促進大學生合理社會定位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針對個人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確定個人的'奮鬥目標並努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在於透過科學系統的指導幫助高校學生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缺乏社會閱歷的大學生面對職業選擇時會產生迷惘心理,並且對自身的學識和技能存在高估和低谷的現象,不能客觀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因此,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中,要求大學生把個人特質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去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道路。透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學生們可以較爲清楚的進行自我瞭解,深入剖析自身特點,在步入職場之前明確自己可以做什麼?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與此同時,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作用便是將個人的特點與社會的需求相結合,幫助大學生在進入職場前進行較爲準確的社會定位,既要從心理上接受理想與現實之前的差距,又要在技能上適應時代形勢的需求。

2.2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大學生重新認識自身價值

根據一份2011年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調查報告顯示:存在41%的大學生對自身特點完全不瞭解,52.3%的大學生感到模糊不清,只有6.7%的大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自己。高校畢業人數陡增但實際就業率卻不容樂觀,2005年340萬畢業人數只有70%實際就業率到2014年727萬畢業人數,75%的初次就業人數比例,仍然存在着100多萬畢業生等待二次就業,已經就業的畢業生裏不足15%的學生對當前就業狀況有比較清楚的瞭解。這樣的數據也在說明,機械的就業或者“被就業”存在極大的隨意性,在職業的選擇上是迷茫的,對自身價值的實現途徑也是模糊的。在現在的就業市場上,經常看到大學生不斷的跳槽現象,社會評論往往是“這些大學生嬌生慣養,不能吃苦。”其實,大學生經歷高考以及十幾年的高壓學習,凡順利畢業的學生應該具備相應的心理抗壓能力,之所以頻繁跳槽的原因有種種,但不排除一種因素是因爲對自身興趣的無知,不懂得自己適合做什麼,熱愛什麼,直接的表現便是對工作的挑剔。在初入職場最需要穩紮穩打的時間內,一味的換崗、解僱,既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更無法體會實現價值的樂趣。事實證明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必將影響他們對自身價值的探索。因此,所有的高校學生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用一個極其負責任的態度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思想做好對未來的規劃,在積極的執行力中尋找自己熱愛的道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將圍繞大學生自身價值的塑造存在久遠,並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的人生目標。

3 誠信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互影響

3.1 誠信教育豐富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3.1.1 誠信教育爲自我定位提供道德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