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歷史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法研究

學問君 人氣:1.37W

衆所周知,傳統教學的一個重要弊端就是把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作爲教學過程的核心,這就必然出現“以講爲主”,甚至“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由於課堂上的正面灌輸必然會導致趨同思維多,求異思維少,注重結果多,指導過程少,總而言之就是學生的獨立思考少。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初中歷史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法研究

 摘要:隨着教學改革的推進,探究式學習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探究式學習法是一種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使用探究式學習法進行教學時,教師應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組織小組合作、進行有效指導、聯繫生活實際,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法;初中歷史;應用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的目的是從歷史事件中學習和總結經驗,爲社會發展提供借鑑。由於歷史是講述過去發生的事情,從時間和空間上來看,都離學生的生活非常遙遠,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這些知識會感到陌生,從而增加歷史學習的難度。爲此,教師應加強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探究式學習法要求教師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採用多媒體或幻燈片等現代教學設備“再現”歷史,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激發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如在教學初一上冊第四單元第18課《三國鼎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三國演義》電視劇中的片段。如草船借箭、三顧茅廬、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等,然後組織學生分析、探究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讓學生在欣賞影片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歷史知識,調動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二、培養問題意識,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

探究式學習法是一種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在運用探究式學習法進行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梳理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還要引導學生善於從具體的歷史事件中發散思維,深入思考歷史事件。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4課《長征不怕遠征難》時,教師可以透過給學生播放關於長征的視頻或短片,加深學生對紅軍長征的瞭解,然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如導致紅軍長征的原因是什麼?你對紅軍長征有什麼體會?從紅軍長征事件可以給黨建工作哪些啓示?你怎麼看“重走長征路”?透過一系列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的瞭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歷史素養

三、小組合作討論,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是探究式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小組合作討論,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採用探究式教學法開展歷史教學時,教師應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後提出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合作討論,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如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重點講述了一個主要人物——秦始皇,教師可以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參與討論探究。教師問:“你是如何評價秦始皇?”學生1回答:“秦始皇用了十年時間滅六國,建立統一的封建王朝,對於國家的建立,功不可沒。”學生2回答:“秦始皇是一位暴君,焚書坑儒,給我國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損失,修建宮殿和陵墓,耗費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給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學生3回答:“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貨幣等,促進了我國傳統經濟文化的發展,鞏固了封建政權。”學生4回答:“秦始皇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築長城,爲我國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但也導致了老百姓的家破人亡。”學生5回答:“秦始皇是一個既有大功,也有大過的人物,所以我們要客觀評價這個人物。”在學生討論結束後,教師再進行總結和講解,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教師有效的預習指導,加深學生的探究體會

教師的預習指導對學生學習歷史非常重要,有效的預習指導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探究效果,加深學生對歷史探究學習的體會。但是,就目前的歷史教學情況來看,很多學校的歷史教學意識比較淡薄,歷史教學只是簡單地陳述教材內容,忽視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深度學習和反思總結,不利於學生提高歷史綜合素養。因此,在採用探究式學習法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應給予學生預習指導,提出探究性問題,讓學生透過蒐集資料和自主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然後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並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7課《戊戌變法》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指導學生進行預習,並向學生提出思考的問題:“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變法的經過和結果?變法失敗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有哪些?怎麼評價戊戌變法?”使學生透過預習,加深對戊戌變法的瞭解,然後透過課堂教學及時解決預習過程中存在的疑惑,透過與其他學生的討論和交流,加深了學生對戊戌變法的探究體會。

五、聯繫生活情境,加強學生的探究應用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歷史知識與生活情境相結合,加強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3課《兩漢經濟的發展》時,教師可以將漢朝的“休養生息政策”與我國現代的“三農政策”聯繫起來,讓學生談談漢朝休養生息政策對我國現代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業發展的影響,增強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事情聯繫起來,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4課《科舉制的創立》時,教師可以將傳統的科舉制度與現在的考試製度聯繫起來,讓學生比較和分析這兩種考試製度,並提出應怎樣評價傳統科舉制度等問題,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六、結語

歷史教學的目的是爲了學習和借鑑歷史經驗,更好地應用於現代生活。當前,在經濟飛速發展、價值觀多元化的形勢下,教師應倡導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呼籲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優良傳統,讓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從歷史事件中總結經驗,分析當前社會現象的利弊,並從歷史經驗中總結應對措施,爲現代社會發展提供有益建議。

參考文獻:

[1]王超.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

[2]王鈺.淺談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題探究式學習[J].求知導刊,2014,(11).

[3]艾冰.淺談初中歷史導學案教學的實施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