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職生禮儀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5W

禮儀素養是現代社會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職生禮儀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職生禮儀教育論文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的體現,也是社會公德的反映。作爲現代中職學生的文明禮儀普遍缺失,學校應結合實際情況,重視中職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透過課堂教學、專題活動、日常禮儀習慣的養成等系列活動來加強中職生的文明禮儀教育。然而,由於當前的教育現狀和社會現實等原因,導致當前的中職生不但學習成績欠佳,而且缺乏必要的禮儀修養。所以,加強對中職生的禮儀教育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

禮儀是現代文明的具體表現,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形式。中國是“禮儀之邦”,注重禮儀是我國人民的優良傳統。一個人文化素質、品德修養的高低,都會表現在他的外在禮儀形象上。對廣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可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基礎道德水平,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從而推動學校精神文明的建設。

當今的中職學生大多是來自初中階段被學校和教師“邊緣化”的羣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潛能生”“雙差生”。因此,許多中職生道德觀念淡薄,日常行爲不文明,有的語言低俗,舉止粗魯,有的隨地吐痰,亂扔紙屑,在公衆場合大聲喧譁;有的中職生誠信意識差,失約、失責現象時常發生,大多數學生都存在着禮儀缺失的情況,從而出現很多的不文明行爲。在中職學校就讀的許多學生的行爲習慣是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甚至是有可能對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負面行爲習慣。這些不良習慣大致歸結起來有:厭學情緒嚴重、不健康上網成癮、抽菸喝酒人數較多、人際關係淡薄、崇尚暴力、早戀以及盲目崇拜、對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冷漠、耐挫力差、怕苦怕累、怕學厭學、輟學率高等諸多問題等。這些不良的行爲習慣的形成,對一個青少年學生的正常成長是極爲不利的,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一、中職生文明禮儀缺失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不和睦影響。一些中職生所生活的家庭,父母因經濟、性格等各種原因經常在家當着孩子的面打架、罵人,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久而久之,一些不文明習慣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父母不良習慣影響。有些父母身上不良習慣衆多,比如父親說話喜歡說點髒話粗話,喜歡打牌抽菸喝酒;母親喜歡穿着時髦,塗脂抹粉。“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着極大的影響。

(3)父母離異的影響。當前的中職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單親家庭,由於父親或母親忙於生計,家庭負擔大,工作繁忙,很少過問和管理自己的子女言行。還有一部分繼父或繼母抱這樣一種觀念:孩子又不是我親生的,少管爲好。對孩子的不良言行和禮儀則聽之任之,放任自流,在這種觀念指導下,形成了孩子不講文明禮儀習慣。

(4)父母均外出打工,疏於管理。當前由於多種原因不少父母紛紛外出打工來補貼家庭經濟,於是將自己的孩子交給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但由於受傳統、歷史觀念等原因的影響,又因爲是獨生子女,只有一個,多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自己的孫子孫女心疼還來不及,文明禮儀習慣教育自然就放鬆了,一部分有知識有文化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但由於自己的年老體弱,外加孩子自己不自覺,經常頂嘴,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好作罷。

2.社會因素。

(1)社會環境的渲染。一些歌星影星開專場演唱會穿着暴露、花哨,頭髮豎起講究個性,全身的珠光寶氣,奼紫嫣紅,紋身刺青在演員身上也時有所見,讓人看了眼花繚亂。在耳濡目染的影響下,學生產生盲目崇拜心理.

(2)電影、電視、網絡等宣傳媒體的推波助瀾。經常在電影電視節目中能聽到隨意給劇中人物取外號。

3.學校因素。

(1)學校、老師的'歧視。中職學生大多來自初中階段的“落伍者”、“雙差生”、“問題生”,學校和老師只關注成績優異、表現良好的學生,對於這類成績差、表現不好的學生多抱着順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管理,學生不講文明禮儀的習慣也就自然而然地養成了。

(2)個別老師的不良習慣。在某些中職學校,個別素質差的老師在講課和批評學生過程中不乏有說髒話粗話,甚至有打罵學生的行爲,存在着抽菸喝酒、講究穿着打扮的現象,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不良文明禮儀習慣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響。

二、中職生文明禮儀習慣養成的途徑和方法

1.禮儀應成爲中職生的必修課。

禮儀,是一種理解、寬容、謙虛、誠懇的待人態度;一種是非分明、與人爲善、樂於助人的做人品行,一種彬彬有禮、落落大方、談吐文雅、風度翩翩的行爲舉止。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大多數學生對禮儀方面的知識有迫切需求,因此,禮儀應該成爲每個中職生的必修課,而且應該是學生在校前期完成的教學任務。

2.重視教師禮儀素養的示範作用。

教師對學生心靈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會成員所無法比擬的。學生善於模仿,教師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無形中都可能爲他們所效仿。教師符合禮儀要求的行爲舉止,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教育着每一個學生。禮儀恰恰是教師把這種“首先”和“然後”連接在一起的橋樑和紐帶。任何時候教師都應按照禮儀的規範和標準行事,把禮儀美和心靈美的和諧統一作爲教師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標,在一言一行中爲學生樹立良好的禮儀示範榜樣

3.建立適合禮儀課程的考覈評價體系。

傳統教學一貫以考試定優劣,成績構成通常是這樣的:總評成績=平時成績(出勤率+平時書面作業+課堂表現)(佔總成績的60%)+期末卷面成績(佔總成績的40%)。對於禮儀課,這種考覈方式存在較大弊端,難以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和能力。因此,考覈時要注重對學生禮儀知識運用和實踐能力的考覈,可將評價分爲三個階段:一是各小組模擬後,學生分小組互評,讓他們以同學爲“鑑”,發現自身的不足,找出差距,其分值佔總分的30%;二是對照影像資料由學生自評,讓他們以自己爲“鑑”,發現進步,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也佔總分的30%;三是回放影像資料,教師總體評價,佔總分的40%。實踐證明,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對教學起到了反饋、調整和促進作用。

4.營造充滿禮儀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

在培養禮儀修養的過程中,環境的影響作用非常顯著,顯然在乾淨、整潔而優美的環境中,人們的不文明行爲有很大轉變。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園禮儀文化氛圍,對於引導學生克服不良的行爲習慣,逐步提高文明禮儀修養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園內,應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透過牆報、校園廣播站、校園網絡等傳播禮儀知識,反對一切不文明禮貌現象。對學生關注的禮儀問題,對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失禮言行,對社會上一些不文明現象,可以組織召開討論會、演講會、辯論會,舉辦專題講座,或以文藝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多樣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覺加強禮儀修養,形成良好的充滿禮儀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

5.注重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禮儀教育是一種德育教育,是學生思想進行自我內化、自我修養、自我完善的一種教育。從根本上說,禮儀教育是一項牽涉整個社會的系統工程,個人良好禮儀習慣的形成有賴於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從娃娃抓起。”禮儀作爲道德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應該從小抓起。因爲,家庭教育要徹底轉變重智輕德的觀念,家長要樹立良好的禮儀形象,爲孩子營造充滿文明禮儀氣息的家庭氛圍;社會作爲禮儀教育的大課堂,要大力宣傳必要的禮儀知識,把禮儀作爲有關文化活動的重要主題;學校要加強與家庭、社會的聯繫,利用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開展各種形式的禮儀教育,所以,加強對中職生的禮儀教育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