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理念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6W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探索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和執行機制,優化管理體制,加強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可以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職業能力。

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理念論文

爲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和《湖南省建設教育強省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於“建設一批對接我省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精神,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引企入校,前校後廠”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並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結合學院機電一體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重點從體制機制、硬件環境、師資隊伍、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資源、社會服務能力等六個方面論述了基地建設成效。

1.建設背景

1.1 湖南機械裝備製造業發展迅猛,工程機械穩居全國第一

機械裝備製造業是湖南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已經初步形成了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電工電器和汽車四大優勢產業集羣。在“十一五”期間,每年生產總值保持30%以上的發展速度。數據顯示,2007年,機械裝備製造業產值在全省工業領域中率先“過千億”,2011年機械裝備工業總產值6107.45億元,2012年有望突破8000億元,正一步步逼近“萬億產業”目標。工程機械2011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853.56億元,佔全國工程機械營收的三分之一,規模穩居全國第一。

1.2 機械裝備製造業發展和技術升級對機電一體化技術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

現代工業生產技術正在向智能化、集成化和資訊化發展,機械裝備產品呈現出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和人性化的特點,裝備製造業的深刻變革急需機電一體化技術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支撐。據《2011—2012年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人才需求目錄》統計,近2年,我省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的人才需求總量超過17000名,其中高技能人才5000餘名,需求量中排在前3位的就是裝備製造業中的機械製造加工工、機電產品裝配工、市場營銷及售後服務人員。

1.3 建設機電一體化技術生產性實訓基地是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

目前省內共有29所高職院校開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專業建設水平參差不齊,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新要求。基地服務於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數控技術等專業羣,深度融入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鏈,重點服務於工程機械製造、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的產品裝配、維修及售後服務崗位,爲湖南裝備製造業培養大批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建設思路與目標

對接湖南先進裝備製造業,以創新基地建設體制機制爲突破口,以加強硬件環境建設和改革實踐教學體系爲重點,以提升基地教學與社會服務能力爲核心,深化校企合作,創新“專基融合、產教協調、共建互贏”的基地市場化運作機制,完善“工位足夠、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基地硬件環境,培養一支“專兼結合、理念先進、技能精湛”的`專業教學團隊,構建“能力主線、產品引領、精細培養”的模組化實踐教學體系,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把基地建成爲機制靈活、設備先進、資源豐富、名師雲集、管理高效的集教學、生產、培訓、認證和技術服務爲一體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

3.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成效

經過多年建設,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師資提升、校企合作和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該專業2010年立項爲“全國機械行業特色專業”,2011年立項爲“中央財政支援提升專業社會服務能力重點建設專業”。2012年立項爲“全國機械行業創新專業”、“湖南省職業院校特色專業”、“湖南省職業院校生產性實習實訓(教師認證培訓)基地”。

3.1 初步形成了“企業化管理,雙主體育人”的基地運作模式

學院依託湖南機械裝備製造業職業教育集團,在實訓產業園區“築巢引鳳”,引進湖南凱城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湖南中青自動洗車設備有限公司、大友機械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校企合作共建機電一體化技術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

基地內企業對外開展生產經營和服務,對內開展實訓教學,實施校企“雙主體”育人。企業拿出30%的生產能力用於實踐教學,專業60%的教學案例來源於生產經營項目。企業推行現場“6S”管理,營造企業化的職業氛圍,按市場化要求進行目標管理、生產成本和實訓成本覈算,加強設備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教學管理。確保了實訓教學優質高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

3.2 建設了“工位足夠、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實訓硬件環境

學院先後投入近2000萬元經費用於基地硬件建設,建有電工電子、機械製造、自動化技術等3大實訓中心,建有電工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PLC控制技術、液壓與氣動控制技術、自動線安裝與調試、數控系統維護維修等38個實習實訓場所。引進湖南凱城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湖南中青自動洗車設備有限公司、大友機械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建設了機電產品加工、機電設備維修等3個“校中廠”。基地總建築面積達10000平方米,總工位1600個,基本滿足相關專業學生實習實訓的需要。

3.3 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經驗豐富”的實訓教師隊伍

基地從企業聘請技術骨幹、能工巧匠爲基地兼職實訓指導教師。現有專職與兼職教師共24人,3名省級專業帶頭人,“雙師型”比例100%。

基地教師實踐經驗豐富、技術能力強、教科研成果豐碩。團隊教師近5年共主持省級以上課題24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15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6項。基地教師近三年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均取了優秀成績。其中在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我院選手陳豪、曾相權、嚴凱獲“樓宇自動化系統安裝與調試”賽項一等獎,李尚源、高賢昭獲“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賽項二等獎,陳紅兵、賀朝陽獲“智能電梯裝調與維護”賽項三等獎。

3.4 構建了“項目載體、能力遞進”的模組化實訓教學體系

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就業崗位能力要求爲依據,以培養職業能力爲主線,以項目爲載體,構建了專業基本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和專業綜合技能三模組有機結合、能力逐級遞進的實訓教學體系。專業基本技能部分包括普通機牀控制線路裝調與檢修、機械零件加工與測繪兩個模組四個項目;專業核心技能部分包括機電設備可編程控制系統設計與裝調、液(氣)壓系統裝調兩個模組,含四個項目;專業綜合技能包含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數控機牀故障診斷與維修及工程機械維護維修等三個方向模組。

以機電技術應用爲導向,實施項目載體的教學組織形式,廣泛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教學,教學效果好。畢業生獲得中級職業資格證書比例達100%,獲進階職業資格證書比例近50%。

3.5 依託“雙平臺”,開發了豐富的立體化、數字化實踐教學資源

依託職教新幹線和校園網,完成了《PLC及其應用》、《普通機牀線路檢修》、《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數控機牀故障診斷與維修》等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標準、教材、課件、考覈題庫等教學資源開發,建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立體化教學資源。

基地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開發了工學結合的實習實訓教材《電工技術》、《PLC職業技能教程》、《自動化生產線拆裝與調試》等6本,校本教材《機牀電氣控制技術》、《液壓與氣動實訓指導書》等5本。

3.6 立足區域,社會服務初見成效

(1)人才培養:本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高,深受企業歡迎,就業率爲100%。每年有近40%畢業生進入三一集團、中聯重科、廣汽菲亞特、山河智能等裝備製造重點企業工作。

(2)社會培訓:基地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企業職工轉崗培訓等培訓項目。每年舉辦了3-4期職業技能培訓,年培訓人數在1000人次以上;先後爲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鐵建、廣汽菲亞特、中大創遠、力元新材等企業舉辦了中進階維修電工、鉗工培訓,超過1000人次。

(3)承擔省級師資培訓與技能大賽:2010-2012連續三年承擔了湖南省中職機電技術應用類專業教師培訓,培訓學員100餘人。2010-2012連續三年承擔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樓宇自能化系統安裝與調試、電氣安裝與維修、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等賽項的競賽工作。

(4)生產經營與技術服務:基地依託引進企業對外開展經營和服務,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基地教師近三年主持省級以上課題24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15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6項。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

[2]劉家樞,徐涵.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的內涵與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8

[3]張萍,許強.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