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賀綠汀鋼琴曲《牧童短笛》分析

學問君 人氣:1.08W
賀綠汀鋼琴曲《牧童短笛》分析

【摘要】《牧童短笛》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和教育家賀綠汀先生在新文化背景下創作的中國現代鋼琴曲,刻畫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它將歐洲音樂理論與中國音樂傳統相結合,呈現出獨具一格的中國風格特徵,並對後來的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賀綠汀;牧童短笛;分析 
   
  19世紀上半葉,西歐等國家的鋼琴音樂進入了浪漫主義的黃金時期,然而在中國,隨着教堂和新學堂在中國的興起,這種“洋樂器”才逐漸被中國人接受並得以在中國推廣和被應用,但卻一直處於萌芽階段。直到《牧童短笛》的出現讓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有了新的一頁,它將西方的復調寫法和中國的民族風格相結合,在西洋樂器上演奏出了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格的音樂。本文透過對鋼琴曲《牧童短笛》的分析研究,概括和總結出了作品在曲式結構、和聲、復調等方面的特徵,旨在幫助讀者進一步學習和理解賀綠汀先生將西方音樂和中國的民族風格相結合的作曲技法及創作理念,並希望能對現在的音樂學習者和創作者有一定的啓迪意義。 
  一、賀綠汀及他的鋼琴曲《牧童短笛》 
  賀綠汀是我國音樂界中享有崇高威望、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曲家、教育家、音樂理論家和活動家,原名賀安卿,又名賀抱真等。1903年出生在湖南邵陽一個農民兼商人的家庭,從小就受到當地豐富的民間音樂的薰陶。1931年2月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主修理論作曲,師從黃自先生對和聲、對位、曲式、配器等專業作曲技術理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學習。他的創作領域十分寬泛,在器樂曲、合唱曲、獨唱曲、電影音樂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音樂作品結構比較嚴謹,音樂的發展也富於邏輯性。他爲近代音樂教育和專業音樂團體的建設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4年的一天,賀綠汀先生在學校欄刊上看到一則由俄國鋼琴家兼作曲家齊爾品(A·Tcherepnin,1899-1987)先生舉辦的“徵集中國風味鋼琴曲”的活動的海報,喜出望外的他從此就泡在襄陽南路84號一家裁縫店的小樓上租住的屋裏進行夜以繼日的創作,最後以《牧童短笛》、《搖籃曲》和《往日思》三首作品參加比賽,《牧童短笛》﹙當時爲《牧童之笛》﹚獲得了一等獎。此後,齊爾品把這首作品帶到歐洲親自演出,受到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後來在日本正式出版,使這首作品聞名國內外,也成爲音樂會中最常演奏的中國作品之一。 
  二、曲式結構分析 
  《牧童短笛》結構簡潔,爲典型的.三段曲式。 
  呈示段:(1-24小節),G徵調式,C宮系統,4/4拍。共包括6個樂句,每個樂句都由4小節構成,句與句之間的音樂材料呈對比關係,主題帶有濃郁的江南水鄉風味(見譜例1)。 
  (譜例1) 
  整個呈示段速度較緩慢,旋律十分悠揚、寧靜。採用的是二聲部對比復調的寫法,高聲部與低聲部一呼一應,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四,上緊下鬆,上靜下動,樂節與樂句之間左右手互爲補充,形成呼應性交替進行,既有密切關聯,也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中段(25-52小節),爲“並置型”中段,採用了中國音樂中的“旋宮”手法,主調性爲G徵調式,2/4拍。復調音樂變爲了主調音樂,音區提高,速度加快,採用了民間舞蹈的節奏,旋律歡快有趣,描繪了天真無邪的牧童在愉快的玩耍、嬉戲的情景。從主題材料、節拍、速度、和聲調性、音樂織體和情緒等各方面都與呈示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見譜例2)。 
  (譜例2) 
  中段分爲3個樂句,每句4小節,系同一主題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複,採用了動機模進發展的手法,與前一段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樂段自身反覆了一遍。第一句爲D徵調式,第二句爲第一句的上五度屬方向嚴格模仿 ,A徵調式。第三句又爲第二句的上五度屬方向變化模仿,A宮調式,但只進行了兩小節,因要進行樂段反覆,所以在後兩小節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宮調式。爲了與前後的對位風格統一,中段採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與持續的低音,減弱了功能進行,從速度、力度、和聲調性上爲迴歸再現作準備。 
  再現段(52-76小節)是呈示段的變化再現,在保持呈示段骨架的基礎上又添加了一些裝飾性的音符,其方式多是在二個八分音符的節奏中再加入兩個音符變成了十六分音符,使主題的旋律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見譜例3)。 
  (譜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