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3.25W

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離異家庭的增多,都導致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急劇上升,這一現象不能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

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的論文

縱觀廣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那麼,何謂心理健康?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爲、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而要實現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有效的實施途徑。

筆者認爲,在廣大中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透過以下途徑進行:

一、打造一支具有較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教師羣體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知識經濟”、“資訊時代”、“國際接軌”使21世紀的青少年面臨更多的挑戰,面臨更爲激烈的競爭,因而青少年的心理行爲問題、心理障礙、心理困惑、心理困擾也就越來越頻繁地發生。面對這一現實,我們要做的不是固步自封、抱殘守缺,而是要深刻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轉變教育觀念,積極主動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理論。而教師的“全員參與”又是確保心理健康教育最大能效的法寶。

總而言之,教師自身的教育素養和能力如何,是學校能否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關鍵。因此,建立一支能全員參與的、具有較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創設符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外部和內部環境

家庭和學校是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場所。俗話說:苑美潔人品,物美長才氣。整潔優雅的外部學習環境,對學生心理起着良好的“心育”作用。這種作用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是一個潤物無聲的過程,是學生自身的一個心理體驗過程,這個過程和結果的獲得至關重要。

優美、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爲學生的心理髮展提供了一個物質平臺,而家庭和學校提供的“心理環境”的優劣,則是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因”。它能讓學生產生安全感、歸屬感,進而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從而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相反,緊張的親子關係、糟糕的師生關係所導致的心理環境只能使學生缺少關心、缺少溫暖、缺乏親情的溝通,造成心理障礙,出現心理失衡,進而行爲失範。如:學生孤僻自閉、自暴自棄、憂慮暴躁、偏激等心理行爲問題的產生,都與其心理髮展的環境密切相關。

因而,創設一個符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家庭和學校的內部環境,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選任務。

良好師生關係的形成關鍵在教師。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給兒童勞動的歡樂和取得學習成績的歡樂,在他們心中激起自豪感、自尊心,這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學生主動要求學習的熱情總是從取得成功、解決困難後心理上的滿足感中培養起來的,教師要善於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不斷激勵表揚,使之把優點發揚光大,把缺點消失於無形。在老師的愛心教育下,學生的成長才不會出現畸形。愛心是融化學生內心寒冰的催化劑,是開啓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只有愛才能喚醒學生內心的情感,纔有助於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只有這樣,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順利開展,我們的學生纔會健康成長,我們的學校教育才會更加成功。

三、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教師要結合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尋找學科教學內容中的教育契機,準確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機,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第一,要努力挖掘教材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對應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要挖掘教材中的內容或具體例子,引導學生透過品一品、議一議、評一評等方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在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上要儘可能地採用生動活潑的方式方法,引發學生的.積極情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語文課上的續編故事、數學課上的一題多解、實驗課上的從一個實驗看到的多種現象等等,教師應從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角度出發給予肯定和鼓勵。

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活動設計中要注意心理因素,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和內心感悟,注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提高學生承受挫折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四、家校攜手,做好學生的心理諮詢及指導工作

無論是創設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和內部環境,還是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都只能讓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防患於未然。學生一旦出現心理問題,就需要家校攜手,做好學生的心理諮詢和指導工作。學校有必要設立專門的心理諮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諮詢教師,協助、指導家長共同查找學生心理問題的起因,揣摩學生的心理動態,從而對學生的不良行爲進行監控和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