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國道家生命倫理思想探略

學問君 人氣:9.79K

論文摘要:道家以“道”和“自然”解釋生命起源、本質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堅持“重生輕物”的生命本位觀和“無慾無爲”的養生論,注重生命的社會普遍關懷,超越世俗生活的束縛,追求本真生命和精神自由,並且以放達的態度對待生死問題。道家生命倫理思想自始至終充滿着超越世俗功利、追求與天地同化的自然主義生命倫理精神和智慧。

中國道家生命倫理思想探略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範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道法自然;生命本位;生命關懷;生命超越;生死觀

傳統道家老子和莊子等人以“道法自然”爲立場,從人與自然、人與物、人與人的關係出發,深刻地考察了生命的起源與本質,注重淡化名利、重生輕物、返璞歸真的生命關懷意識,具有超越現實、追求自由、平靜對待生死的人生態度。道家關注生命怎樣才能實現本真價值和意義,顯示出對人的生命的真切關懷,蘊含着深邃的生命倫理思想和生存智慧。

一、“道法自然”的生命起源論和天人關係說

探求生命的韌始、生存依據、物質形體與精神魂靈的關係,以及個體生命與宇宙自然的關係,是古代哲學與傳統文化的理論出發點和價值基礎,也是道家生命倫理思想的追索主題。

在傳統社會關於生命的宗教臆測和矇昧恐懼中,道家卻把生命的起源歸因於自然以及自然之道。老子以“道”爲最高本體範疇,把作爲規律、法則意義上的“道”延展成爲萬物本原、本體之道,用以說明世界萬物包括人體生命產生的根源及其成長髮展的規律性問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萬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由“道”的作用而產生,從“道”那裏獲取自己的形體、生命和性情;同時,“道”是生命活動的法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狀態之“道”周遍地貫注於萬物之中,人的生命從產生到死亡的演變歷程,都與“道”息息相關,生命必須循“道”而行。“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這些觀點以唯物主義精神和自然的“道”表明了生命的起源和存在基礎。在繼承老子“道”生天地萬物和人的基礎上,列子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爲天,濁重者下爲地,沖和氣者爲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他認爲包括人在內的天地萬物都本諸自然之氣、天地之精而化生。稷下學派的管子也以精氣說解釋“道”以及與人有關的生命現象:“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爲人。合乃生,不合不生。人的生命是由精和形兩部分構成的,精指精氣,比較靈動;形指粗氣,形體比較被動;前者來源於天,後者來源於地,精氣和粗氣結合有了生命,人是精和形的結合,也可以說是天和地交互作用的產物;形體中包含的精氣越多,人的生命力就越旺盛,人也就越聰明和有智慧;如果精氣離開人的形體,生命就會走向死亡。在先秦道家思想集大成者莊子看來,“道”既是無生命的萬物之本,也是生命之本、人之本,人的形體、容貌、精神以及整個生命都是由“道”產生的,所謂“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德充符)漢初黃老道家進一步強調“道”對各種生命形態的始基作用,《黃老帛書·道原》和《淮南子·原道訓》等作均指出:宇宙萬物,從天地山川、日月星辰、陰陽四時到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乃至人類,都是由天地自然之“道”產生和由“道”體規律所支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