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學科整合與馬克思思想研究方式的轉變

學問君 人氣:3W
關於學科整合與馬克思思想研究方式的轉變

  [論文摘要]傳統的研究陷入到一種條塊分割的局面,這種學科壁壘的狀態難以讓人真正解馬克思的思想,馬克思思想的研究面臨方法的轉變, 即從、學與主義思潮的內在整合關係中來理解馬克思。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馬克思對當時思想的超越。在這一過程中,揭示政治經濟學批判與哲學革命之間的關係,是重新理解馬克思思想的關鍵。

  [論文關鍵詞]學科整合 馬克思思想研究 政治經濟學批判 資本
   
  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與三個組成部分》一文中,列寧將德國古典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與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看作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重要來源,與此相應,馬克思主義也就具有了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即哲學、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在馬克思主義時代,這個劃分對於人們瞭解馬克思思想的形成是非常有幫助的。雖然列寧強調馬克思思想的這三個方面是一整塊鋼,但這個劃分還是造成了後來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缺陷。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於:當馬克思的思想被劃分爲這三大組成部分,並將這三大組成部分劃分爲三個互不相干的學科來進行研究時,我們真的能夠抵達馬克思思想的深處嗎?如果不能揭示這三個方面在馬克思思想變革中所起的“共時性”作用,那麼,當我們在每一個具體學科領域中自認爲進入馬克思思想深處的同時,可能恰恰遠離了馬克思。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今天的馬克思思想研究,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研究方式的轉變:即從過去那種根據單一學科來理解的狀況轉向從學科整合出發來理解馬克思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將馬克思的思想看作一個整體,開將馬克思所面對的社會生活當作一個整體,才能真正地獲得面對社會與思想的馬克思思想方法論。
  
  一、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條塊分割
  
  社會歷史生活是一個複雜的、多維結構的過程,這決定了對社會歷史生活的分析需要從多學科的視角入手。在沒有出現現代學科分工的時代,每一位思想家在面對社會生活時,其思想巾就可能存在着現代諸多學科的一些要素。當我們從現代學科視角來深入到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中時,一方面具有現代學術分工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這種研究也可能將一個思想家的思想單向度化。使其完整的思想分解爲沒有相互關聯的學科碎片,從而無法從整體上去理解思想家。馬克思思想研究也是如此。
  雖然《反杜林論》的體系是根據論戰對象而定的,但將哲學、政治經濟學與社會主義劃分爲三個不同的組成部分的做法,還是影響到了後來者對馬克思思想的理解方式,這就是將這二個方面劃分爲三個不同的領域,這種區分構成了列寧論述馬克思思想來源與組成部分的重要前提,也是今天將馬克思思想研究劃分爲三個不同學科的最初依據。在第二國際時代之後,馬克思的又被劃分爲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這兩大部分,經過斯大林主義教科書體系之後,這兩大部分又被劃分爲四塊,即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與歷史觀。這種條塊分割的研究局面,也是國內馬克思思想研究中存在的狀態。
  條塊分割式研究的優點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便於研究者展開研究。一個人的時間與能力有限,不可能精通所有的學科,特別是在現代學科分工非常精細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此,從一個學科或某一學科的某一問題出發來面對馬克思,相對容易上手。第二,便於在特定的理論維度上加深對馬克思某些思想的理解。在現代學術視野中,每一門學科都有一個長長的歷史譜系,能夠將這一譜系研究清楚,已經非常困難。能夠在特定學科譜系中去界定馬克思的思想地位,這對於加深馬克思的思想是非常必要的。第三,如果能夠將這些不同層面的研究整合起來,則能形成深層的整體解讀。但正是在這個層面,條塊分割的研究方式似乎遇到了自己的極限,造成了學科壁壘的局面。
  正是這種學科壁壘,造成了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深層問題。第一,從馬克思思想發展來看,現代意義上的哲學、政治經濟學與社會主義這三大學科並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的,它們之間具有複雜的內在關係。不能理清這三大學科的內在關係,我們就不能真正地從總體上理解馬克思。而在當下的研究中,這三大部分剛好被分解爲三大學科,它們之間似乎已經沒有了內在的關聯。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以原著來引證原理的目的論論證。由於馬克思並沒有按照條塊分割的方式來論述自己的思想,爲了論證所出發的原理的有效性,就只能從原著中摘取相關的引文,以論證相關思想的存在。而不能真正讓“文字”本身說話。這種論證的方式,就是從一個先定的目的出發來面對馬克思的文字。這是一種目的論的解讀。當然。對這一點的批評又不能走向反面,似乎認爲只要搞清楚丫馬克思每一個文字的情況就可以理解馬克思。文字是一回事,對文字的閱讀又是另一回事,即使每一個文字都是確切無誤的,但對同一文字的閱讀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第三,容易形成教條化的理論體系。當我們以一個外在的框架去分割馬克思的思想時,人們關注的焦點就不再是這個框架本身是否正確,而是如何去完善、補充這個框架,除非這個框架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否則人們是不會放棄它的。這種教條化的體系,不僅會封閉馬克思思想的內在精神,而且會簡單地拒斥一切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以維持自身的合法地位。
  正是意識到了這些問題,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學術界已經在盡力改變馬克思思想研究的這一局面,以推動馬克思思想的研究。在80年代中期,學術界重新提出將哲學、政治經濟學與社會主義作爲一整塊“鋼”來研究,並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教學模式。應該說,這在理念上是非常正確的,但令人遺憾的是,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內容只是在上述各個條塊的基礎上做了一個拼盤,並沒有真正地將這些內容內在地整合起來。這種外在的嫁接最終還是解體了,又回到了學科分離的局面。在後來的研究中,馬克思主義的各個二級學科力圖實現一種創造性的理論轉換,這種轉換是雙向的:一是重新理解經典文字;一是審視當代歷史與。這個過程雖然推進了一些具體學科的專業研究,同時也再次遭遇到了學科間的整合問題。相比於80年代的研究,我個人認爲這次的遭遇有了更深的理論基礎與文字支撐。至少在馬克思哲學研究中,學界開始形成了一種共識:馬克思的哲學變革與其政治經濟學研究、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是融爲一體的,“回到馬克思”就是要以這種方式回到馬克思的思想發展過程,揭示這些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關係。只有在這個層面上回到馬克思,我們才能真正地回到馬克思的鮮活的思想,回到馬克思所面對的世界,並從中獲得面對當代的理論視野與理論方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今天的馬克思思想研究,必須再次打破學科壁壘,從整體上重新理解馬克思。“在哲學、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壁壘分明、互不關聯的研究平臺上,以某種十分侷限的專業眼光來孤立地面對作爲‘哲學家的馬克思’、‘經濟學家的馬克思’和‘革命家的馬克思’,……衆人都自以爲把捉到了馬克思,然而卻沒有一個人真實和有機地把握了一個完整的馬克思。”擺脫過去的“獨白式”研究,走向一種多學科的“復 調式”解讀,這是縣今天研究馬克思思想的方法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