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發展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

學問君 人氣:1.5W
論發展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
[摘 要]市場的全球性使得必須重視國內和國外市場上的競爭,特別是直接投資打入發達國家技術發明中心,跟蹤國際新技術動態,利用比較優勢向發展家提供適用性技術,將我國的發展置於更廣闊的空間,是我國企業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和劇烈的國際競爭中經營發展的必要選擇。  [關鍵詞]投資;區位選擇;產業選擇  一、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  1.經濟全球化的推動  經濟全球化表現爲跨國商品與服務交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模的形成和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貿易自由化、自由化的推進和資訊技術革命將把我國置於更加廣闊的全球化浪潮之中,國際分工向深度和廣度拓展,並帶來經濟效率的提高和國民福利的改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隨着全球化參與程度的加深,在未來10年左右,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將進入較快發展時期。另一方面,投資自由化浪潮和國際多邊投資協調體制爲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入世”之後,我國海外投資企業在市場準入,國民待遇等方面將獲得更多平等的發展條件,對外直接投資中的爭端也將依據世貿組織有關協議得到合理解決。此外,資訊技術革命有利於降低我國跨國公司的管理和協調成本。  2.跨國購併的  據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披露,1994年全球跨國購併投資額爲1936億美元,1995年爲2294億美元,1996年高達2700億美元,比1995年增長18%,1997年上半年跨國購併投資額高達1300億美元。在國際直接投資總額中,跨國購併投資額所佔比重大幅度提高,表明傳統的投資創建企業的方式正在被取代,跨‘國購併日益成爲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形式。而且,基於長期戰略考慮的跨國購併行爲明顯增加,包括建立一體化的國際生產和銷售,謀求公司長期穩定發展。透過跨國購併實現企業增長,充分利用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降低生產成本。透過跨國購併實現多角化經營戰略,以便調整產品結構,增加國際市場佔有份額。透過跨國購併取得別國高新技術,或者分擔技術開發的風險與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跨國購併浪潮的興起迫使我國企業適應潮流,開展對外直接投資。  3.出口增幅的下降  我國近年來出口增幅下降的原因,從表面看,主要與亞洲金融危機有關。從深層次看,則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的比較優勢下降造成的。關鍵是要調整外貿出口結構和轉變出口增長方式並將我國具有資本優勢、知識產權優勢、技術優勢的加轉移到具有資源優勢的國家或地區去。這不僅有利於更有效的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促進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合理配置,而且有利於衝破發達國家對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封鎖和出口限制,直接到境外去吸收當地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同時也有利於緩解因貿易統計不合理而造成的貿易磨擦,使我國商品繞過各種貿易壁壘直接進入國際市場。  4.經濟風險的規避  我國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海外企業,這對利用各國經濟週期波動不同步的特點,在微觀上分散母公司的資產風險,在宏觀上規避外商投資企業可能轉嫁給我國的各種經濟風險,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5.比較優勢的驅動  20年改革開放,引進外資使我國經濟取得長足發展,我國東部地區是利用外資最早、受益最大的地區。近幾年來,一方面當地企業在產品及品牌、設備、技術、人才和管理等方面開始擁有優勢,在國內市場上開始與同行業外商投資企業相抗衡,使後者的所有權優勢相對下降。而且由於這一地區人均GDP提高,勞動力成本上升,同時一些資源價值居高不下。其次,近幾年來我國利用外資的政策向中西部傾斜,使投資在勞動力、資源密集型產業的國外跨國公司在東部的區位優勢受到影響。  6.產業結構調整的激勵  我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艱鉅,整體產業素質仍然偏低。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現階段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於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並不具備發達國家的那種國內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先決條件或優勢。相反,要透過國際生產體系的建立來推動國內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勢將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結果。這種特定的宏觀背景,決定了我國發展對外投資的目標必須體現國家產業政策的客觀要求,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體目標,即透過開展對外直接投資來帶動本國產業結構的重組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