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投資者心理偏差的深層心理機制

學問君 人氣:4.03K
投資者心理偏差的深層心理機制
摘 要:對投資者心理偏差進行了歸類和整理,歸爲四類:“自我服務傾向”、“負性情緒厭惡”、“啓發式簡化”和“框架思維”。接着着重從“自我理論視角”和“進化論視角”進行剖析,認爲人類出於維護自尊的“自我提升”、“自我防禦”傾向和具有進化生存意義的“適應性策略”、“啓發式簡化策略”是形成投資者心理偏差的兩個深層心理機制。二者對人類的心理健康和生存適應都具有重要意義,對它們的作用機制進行研究有利於有效決策和避免決策失誤。關鍵詞:行爲金融學,投資者心理偏差,自尊,生態理性
  
  1 引言
  
  行爲金融學是行爲理論與金融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與理論體系。它分析人的心理、行爲以及情緒對人的金融決策、金融產品的價格以及金融市場發展趨勢的影響。 行爲金融學透過借鑑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吸取心理學研究成果而解釋了傳統金融理論不能解釋的金融現象,這種學科的結合不僅完善了金融學理論體系,也從另一個角度對心理學理論進行了驗證,爲其應用開闢了一條新的通道。行爲金融學並不能代替傳統金融學,也並未貶低傳統金融分析工具的價值,相反,作爲對傳統金融工具的補充,行爲金融學幫助人們瞭解“投資者心理偏差”是如何影響自己和他人的投資行爲的,從而儘可能有效地規避風險,保證金融市場的健康執行。常見的投資者心理偏差可歸納爲:(1)“自我服務傾向”,如①過度自信;②盲目樂觀;③自我服務性歸因;④控制幻覺;⑤偏執偏差等。(2)“負性情緒厭惡”,如①損失厭惡;②後悔厭惡;③模糊厭惡或不確定性厭惡等。(3)“啓發式簡化”,如①代表性思維偏差;②熟識性思維偏差;③易處理效應;④保守主義偏差;⑤從衆心理等。(4)“框架思維”,如①錨定效應;②參照系偏差;③心理帳戶等。由於人類決策心理本身的複雜性、多變性和聯繫性,關於投資者心理偏差的深層心理機制的研究也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現象,目前沒有一個理論能對其產生的深層心理機制做出統一的解釋。本文試圖從“自我理論視角”和“進化論視角”兩角度對投資者心理偏差的深層心理機制進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2 自我理論視角: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防禦
  
  2.1 自尊
  一般情況下,人們總是樂觀而肯定的評價自己,這種在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自覺不自覺地產生的樂觀而肯定的自我估計和評價的傾向就是自尊。就自尊的來源而言,有以下三種理論。進化適應的觀點認爲,人類從動物進化而來,動物爲了生存和繁殖的需要,形成一種盡力取得生存優勢的本能以維持較高的羣體等級,隨着人類自我意識的出現,這種優勢本能就轉化爲關於自我能力和地位的積極信念。另外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是精神分析取向的自我理論,該理論認爲,由於認識到自我最終將走向死亡,人們產生了存在性焦慮,爲了克服存在性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 ),人類於是生成了自尊,即一種自主的信念:我們是在這個有意義世界中的有價值的人,而且這種價值性自我將會在生理性自我消亡以後繼續存在。社會測量學假設(sociometer hypothesis)則認爲,人是擁有強烈的親和需要的社會性動物,在生活中,人們會由於遭到他人的排斥和社會的孤立而感到焦慮,於是,人們爲了克服這種焦慮而漸漸生成自尊,即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一貫的社會認同上,而不是偶爾的他人的排斥和忽視中。這三種觀點,前兩種強調自然生存受到的威脅對自尊生成的作用,第三種強調社會生存受到威脅對自尊產生的作用。不過,三者都認爲自尊是人們抵制焦慮的重要防禦機制。
  那麼人們維護自尊的本能是如何使人們產生投資心理偏差的呢?這往往是透過“自我提升”和“自我防禦”的無意識過程實現的。
  2.2 自我提升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在對自我進行知覺時會高估自己,這種個體在對自己知覺的過程中產生的積極自我偏見即爲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就自我提升和自尊的關係而言,自我提升是個體在社會比較中努力保持和提升自尊的傾向,透過自我提升,人們希望對自己產生滿意感、能力感和有效感。研究發現,自我提升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它不僅和自尊、自我驗證、心理健康、成就水平等有着密切的關係,還與歸因、人際吸引、助人、攻擊、偏見、歸屬感等方面的研究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