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管理新機制創建

學問君 人氣:1.08W

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是大學生參與科研和創業的一個重要平臺,以下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管理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管理新機制創建

前言

近年來,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工作在全國各高校如火如荼地開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支援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加強就業創業教育”,更加明確了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的重要性。

隨着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申報數量的遞增,對該項工作的開展與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工商類院校在培養大學生科研與創新能力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對如何創建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管理的新機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工作的政策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則綱要(2010-2020年)》中關於大學生科學研究和創業教育的有關描述,既是我國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舉措,也是我國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時也爲高校繼續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指明瞭方向。

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是大學生參與科研和創業的一個重要平臺,該平臺是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在於探索並建立以問題和課題爲核心的教學模式,倡導以大學生爲主體的創新性實驗改革,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這一活動的實施原則爲興趣驅動、自主實踐、重在過程。

以北京市爲例,爲了鼓勵大學生科研與創業教育的開展,北京市教委從2008年開始舉辦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活動。當年,北京市教委下發了京教高〔2008〕6號檔案,即《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實施北京市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的通知》。根據檔案的要求,北京市教委每年資助1300名左右的大學生開展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當年制定的資助金額,原則上理工類項目每項資助1萬元,文科、藝術、經管類項目每項資助0.5萬元。隨着活動的深入實施,資助金額有所變化。

根據隨機抽取的5個工商類院校的調查結果顯示,該類活動立項項目的數量逐年遞增。2010年,平均立項數不足10項。

2011年,平均立項數爲40餘項。截止2012年初,已經申請立項的項目數量達到了60餘項。此外,與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相得益彰的是,其他相類似的活動也在不斷開展。比如,大學生創業設計競賽、大學生創意創業邀請賽等。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由於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而備受國家和高校的重視,申報數目呈現出明顯的逐年遞增的趨勢,同時也爲該活動的深入開展與科學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值得深入探討建立更爲有效的管理新機制。

二、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工作管理的短板分析

根據對工商類院校的調查,筆者認爲,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管理的短板表現爲以下三點:

(一)亟需針對大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分類管理

大學生參加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的需求是有顯着差異的。按照大學生參與科研與創業的需求將大學生分爲三個類別:一類大學生志在就業,這類大學生佔到了調查總數的.51%。比如,某大學生制定了白酒營銷方案,意圖進入白酒行業。第二類大學生志在深造,這類大學生打算畢業後出國或考研進行深造,比如,某大學生已經發表EI檢索的論文,爲未來深造做準備,這類大學生佔31%。還有一類大學生常常被忽視,他們志在真正創業,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設計是自己做老闆,這類大學生佔到了18%。比如,有的大學生針對交互式電子商務,創辦了自己的網站;有的大學生開辦了網上餐廳,試圖開創新的商業模式;還有的大學生制定了以汽車配件店爲前端的策劃方案,旨在打造從配件銷售到生產的產業鏈條。這些大學生並不是在紙上談兵,而是已經真正投身於創業實踐,並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

顯然,針對大學生的不同需求,相對應的管理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應當對其進行分類管理。而當前的管理模式大多是引導大學生公開發表論文,而對後兩類大學生如何進行管理和考覈,還有待於豐富和完善。

(二)亟需針對大學生創業挫折的原因進行分類指導

當前,針對大學生科研與創業成功的案例宣傳較多,似乎創業與成功之間劃上了等號。比如,華南理工大學有本科生成功做科研的典型案例。從2008年開始,華南理工大學先後有5名本科生在《自然》、《科學》國際頂尖雜誌上發表了文章。但這一廣泛宣傳的個案是否具有普遍性還備受爭議。再比如,2011年《創業邦》雜誌正式推出了2011年“30歲以下創業新貴”,其中有大家熟悉的途牛網創立者於敦德、金頂黃金投資集團的創始人陶行逸等。殊不知,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僅有0.3%〔1〕,也就是說,大學生科研與創業失敗是常事,成功案例的宣傳對於挫折教育或者風險教育明顯不足,尤其是對失敗原因的剖析以及相關應對措施等方面的指導,更是明顯缺乏。根據抽樣調查,大學生認爲,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失敗的主要原因可歸爲兩大類:一類是理論方法上的失敗,即所用的理論與方法不正確導致失敗;另一類是實踐經驗上的失敗,即實踐經驗不足導致的失敗。因此,學校應當根據可能導致失敗的不同因素進行分類指導。

(三)尚未建立完善的分類評價機制

大學生科研與創業的需求不同,其出發點就不一樣,達到的目標或完成的成果也不一樣。因此,對於志在就業、志在深造和志在創業的各類大學生,對其成果的考覈與評價方式應有所不同。但目前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分類評價體系,缺乏可實施的分類評估指標,也缺乏科學的評價反饋機制〔2〕。當前存在的這種以同類指標考覈不同類成果的做法,將導致以下不良後果,即大學生對考覈結果難以認同,教師難以把握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的方向,而學校也無法得到來自於一線科研創業者的系統資料,難以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教育教學計劃,使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失去了持久的動力。

三、創建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管理新機制的思路與建議

(一)基於不同需求建立分類培養平臺

如前所述,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失敗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源於理論方法不正確,二是源於實踐經驗不足。因此,高校要根據大學生的不同需求、興趣特長和人生志向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設計不同的學習模組,讓大學生自主選擇,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一是搭建支援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的理論方法平臺。可以借鑑國內外科研與創業的經驗,不斷改進高校現有的課程體系,增設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密切相關的課程,提供便捷的選修課渠道,加強與大學生科研和創業有關的通識教育。比如,可廣泛開設《管理與研究方法》、《創業管理學》、《大學生創業行動計劃與案例彙編》、《工商企業經營決策》、《人力資源管理》、《談判與推銷技巧》、《商務談判》、《促銷策劃與管理》、《商業計劃書》、《國際企業管理》、《企業戰略管理》、《市場調查》、《資本運營》、《投資經營》、《投資項目評估》、《公司理財》等相關選修課程。這些課程涵蓋了研究方法、市場、創業構思、融資、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形成了系統的科研理論與創業教育體系,有利於大學生學以致用。此外,還要組織各種研究方法培訓班、創業培訓班、創業專題講座,讓大學生在培訓中彌補理論方法上的各種不足。

二是搭建支援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的實踐平臺。要改變過去高等教育中偏重理論的灌輸模式,突破專業設定的侷限,重視建設大學生實習基地,建立模擬實驗室或中心,爲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平臺和實踐平臺,並積極組織大學生到企事業單位進行科研與創業實踐,邀請相關學者、專家或企業家來學校介紹科研智慧和創業歷程,交流科研與創業經驗,並透過一系列科研與創業實踐活動和互動式教學,讓大學生增強實際操作能力,學會尋找和把握機會,並最終拿出一套切合市場實際的、富有創意的科研與創業設計方案。

(二)基於創業挫折的原因進行分類指導

大學生從事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本身就是具有失敗風險的過程,失敗在所難免。由於大學生科研與創業的起點較低,甚至爲零,並且受到政策支援的力度、社會的認同程度、大學生的經濟承擔能力、技術力量、心理成熟程度以及對資訊與風險的把握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要結出豐碩的成果相當不易。因此,要在大學生中倡導寬容失敗的文化,把科研與創業的失敗看作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整個高校環境中營造支援再次科研或重新創業的氛圍,引導大學生在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中,力戒浮躁,耐得住寂寞,絕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否則欲速則不達。

在營造寬容失敗文化的基礎上,還要有效組織大學生對創業失敗的原因進行分類分析,幫助大學生找到失敗的癥結所在。

正確對待挫折教育,以及對失敗的原因進行分類分析,可抑制大學生由於受市場經濟影響而不斷膨脹的浮躁心理,遏制大學生急功近利的行爲取向,從而有效引導大學生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加強基礎理論的學習,重視實踐知識的積累,從而爲未來的成功打好基礎。

(三)對不同科研與創業成果分類考覈

目前,對於科研與創業成果的考覈主要以公開發表論文爲導向,這實際上只代表了一種主流,同時還應以創新創業爲導向,建立以下科研與創業成果考覈形式。一是對調查報告與解決方案進行考覈;二是對創業行動計劃書進行考覈。在設計考覈制度時,評價的方式要因科研與創業成果而異,實行分類考覈。要力求使考覈更爲客觀、合理和科學,營造和諧的、有利於科研與創業人才成長的環境。

一是在考覈過程中注重加強大學生與成功實踐者的溝通〔3〕。比如,可以開設創業課堂,讓大學生和企業家聚集一堂,聽創業者的演講,參與一些活動和討論,獲得與創業者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設立創業導師席位,吸引企業家帶着資金參與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採取“借雞下蛋、築巢引鳳”的方式,與企業共建創業教育基地,實行學校、企業與社會的互動,爲大學生創業教育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

二是組建有實踐經驗人員參加的專業性隊伍作爲評價專家團隊〔4〕。可以與高校科研創業教育中心、大學生科研創業基地、各種孵化器和科技園、創業培訓機構進行合作〔5〕,讓其工作人員進入評價專家團隊,或者聘任已經畢業的成功校友、有實踐經驗的其他專家,並由這些行業專家、成功創業企業家、知名教授、專職培訓師、專職指導教師和兼職指導教師共同組成科研與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發揮“內外互補”、“專兼結合”、“五位一體”的優勢,對不同成果進行評價指導,促進科研與創業教育的深入開展。

大學生科研與創業行動計劃管理新機制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以大學生的不同需求作爲源頭進行分析,並針對大學生的不同需求搭建由不同模組組成的理論與實踐平臺,進行分類指導。同時,還要組建“內外互補”、“專兼結合”、“五位一體”的科研與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發揮其聯合優勢進行分類評價與指導,最終把大學生培養成爲能成事、成大事的科研人才與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正宏.創業教育要“數字”說話嗎〔N〕.光明日報,2011-4-18.

〔2〕劉清香,高麗萍.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機制的國際借鑑〔J〕.大學(學術版),2011,(6):86-91.

〔3〕劉芸.論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及其機制創新〔J〕.教育探索,2008,(12):135-136.

〔4〕王春明,莫光政.經濟管理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8,(2):47-48.

〔5〕黃志剛,許震,胡園.當前大學生創業機制研究〔J〕.商業時代,2010,(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