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雷克斯羅斯的英譯漢詩在西方的傳播與接受

學問君 人氣:1.8W

摘要:文章以傳播學理論爲基礎, 具體分析影響文學傳播,尤其是詩歌傳播諸因素,以傳播效果爲重點, 探討雷克斯羅斯的英譯漢詩在題材選擇和表現形式方面的特點, 突出傳播者(即譯者本人) 的作用和傳播環境的影響,由此匯出他的譯詩在國外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對國內古典詩歌翻譯提出建議。

雷克斯羅斯的英譯漢詩在西方的傳播與接受

關鍵詞:古典詩歌翻譯;傳播效果;受衆

Wingdings^B@ 雷克斯羅斯英譯杜詩文字價值觀”(《當代外語研究》2010,11);王瀟瀟“癡迷於杜甫的美國現代詩人”(《青年文學家》2009, 2)等等,但從讀者接受的角度即譯詩的傳播效果角度研究較少。而讀者接受是文學翻譯的目的與意義所在。如謝天振(127)所言,只有在讀者的接受中文學翻譯才能實現其文學交流的目的,併產生它的影響和作用。因此研究雷克斯羅斯詩歌翻譯在美國的傳播與接受有重要意義。 本文將從傳播學①的角度出發,在探討雷克斯羅斯譯詩特點的基礎上,探討他的譯詩在國外成功的原因,爲國內的古典詩歌翻譯帶來某種啓發。

一、 雷克斯羅斯的詩歌譯本在西方的傳播

雷克斯羅斯以詩人知名,但他翻譯的中國古典詩歌在美國一樣受到讀者歡迎,無論是學者還是普通讀者。美國著名詩人威廉斯稱讚其詩作說:“王紅公翻譯的杜甫詩,感觸之細微,無人能及。”(轉引朱徽(134 ) )上世紀60年代末,在美國出版的當代詩歌選集Naked Poetry: Recent American Poetry in Open Forms, 1969 (《赤裸之詩:近年來美國開放題材詩歌》)中,在雷氏入選的16首詩中就有14首是他翻譯的中國詩, 此舉說明他的譯詩已經被認爲是美國文學的一部分了。 《漢詩一百首》甫一出版就引起轟動,極受當時年輕一代的歡迎,甚至被當作情人節互相贈送的經典禮物之一(江嵐(269)),其影響力可見一斑。亞馬遜網讀者評論他的譯作:”His translations are delicate and beautiful poems in and of themselves.””It remains one of my all-time poetry favorites, both for its depth of feeling and for its selection.” 研究他的譯作對我們的對外文化傳播與交流有着重要意義。本文將圍繞詩歌譯本傳播中的傳播者(譯者)、傳播內容(所選詩歌)及所採取的形式、受衆(讀者)這幾方面的因素對雷氏詩歌譯本傳播效果進行分析。

(一) 雷克斯羅斯譯詩在西方的題材接受

1、同情觀和詩歌題材的選擇

譯什麼是翻譯活動的起點。翻譯作爲一種傳播行爲,傳播誰的作品和什麼樣的作品將最終關係到受衆(讀者)的接受。雷克斯羅斯的選擇是譯那些容易引起讀者情感共鳴的作品,這源於他的同情觀。在雷克斯羅斯看來,翻譯是一種同情行爲,即翻譯是一種傳遞情感的行爲(鄭燕虹(137-142))。譯作是否成功,原作者的情感是否傳達給讀者並引起共鳴是讀者認同並接受的關鍵。基於這樣的觀點,他在選擇詩歌題材時,首先選擇具有人類共同情感的題材,比如自然、人生等等,這樣的題材容易引起讀者情感共鳴。在譯杜甫的作品時,與國內諸多選本不同的是,他沒有選擇我們認爲重要的作品,比如“三吏”、“三別”這樣的重大現實題材作品,而是選擇了吟詠自然及人生的作品;李商隱詩沒有選意象複雜、表現主題不定的無題詩,而是選了愛情、人生這樣主題的詩作,選擇了意象鮮明但文化內涵較少的作品。這些作品及其主題的共同點在於容易引起廣泛共鳴,容易引起“共情”。現實題材比較不容易引起共情,因爲它需要很多的文化背景知識。目的語讀者在理解上會有困難。另外,價值觀念的不同也可能引出完全不同於原作題旨的解讀或情緒。關於這一點,我們從國內學者所寫的關於中西詩歌比較的專著中的主題中或許可以感受到我們在跨文化傳播和交流中對於作品主題的一些共同選擇。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學者們的一廂情願,而是經過了實踐的檢驗,豐華瞻的《中西詩歌比較》以及飛白的《詩海遊蹤》是他們在國外講學的講稿,之後譯成漢語在國內出版。茅於美也是學貫中西的大家。請看他們書中的主題:

飛白的主題(錄自此書的目錄):比月亮;花之語;詩人何以孤獨;漁夫和魚的故事;山與海的對話;存在的苦難與存在中的愛;迷狂與禪境。

豐華瞻的主題:愛情;別離與思鄉;隱居;生與死;感傷主義;勞動人民;戰爭。

茅於美的主題: 田園牧歌;遊歷;傷逝悼亡;童心;晚景;戰爭;婚戀;憂患意識。

他們所選擇的主題的共同點正是人類共有的情感。這是跨文化傳播和交流的基礎。詩歌,尤其是抒情詩,最爲關注的是生活經驗的傳遞與人生情感的激發,目的是讓讀者在經驗的感知與分享中情感得以激發,在情感的激發與體味中經驗得到進一步擴展、深化以致昇華。(張保紅(4) )如果說,詩歌的本質特徵在於抒情的話,那麼詩歌傳播的本質特徵則在於情感的傳遞和交流(楊志學(23))。雷克斯羅斯譯詩的成功正在於此。作爲作者和讀者的情感紐帶,他選擇了恰當的題材,將原作的情感和精神成功地移植到了譯作中併爲譯文讀者廣泛接受。而受衆的接受是作品實現其價值的關鍵因素。但根據傳播學的觀點,受衆並非被動接受傳播者所傳播的內容,而是傳播過程的參與者。他們的閱讀興趣、目的、教育文化背景、審美趣味等等都和傳播效果有關(王鵬亮(1-11))。其次受衆所處傳播環境也即文化環境的不同,比如宏觀方面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以及微觀方面一個時期的社會的文學潮流、審美風尚等等也會影響他們對文字的解讀,他們的解讀註定和源語環境中的讀者有較大差異。選擇容易引起“共情”的主題將有助於減少這方面的影響。題材選擇之外,雷克斯羅斯對作品的編排也獨具一格。例如在譯李清照的詩時,他沒有按照通行的做法以創作年代去編排,而是參照詞作的內容以“青春”“寂”“流離”“悼”“諷”“玄”“暮年”爲主題進行概括。這樣做的好處是便於讀者選擇他們最喜歡的類型開始閱讀,然後再及它。從一開始就爲讀者考慮,引導讀者慢慢進入其中。受衆作爲傳播對象始終是他在選擇作品題材和內容編排時的重要考慮。

2、淡化文化因素,突出情感――雷克斯羅斯的翻譯實踐

雷氏(20)在他的《愛與流年:一百首中國詩》的前言中曾這樣說到:“I have avoided poems with references to Chinese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figures or to Chinese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figures or to Chinese customs and beliefs unknown in the w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