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公司治理中的內部審計角色

學問君 人氣:2.96W

論文關鍵詞:公司治理 內部審計 治理效率

論文摘要:近年來,公司治理成爲企業改革中的一個熱點話題。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應從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高度出發,完善公司的內部審計,以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005年中國股市開門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的進階管理人員相繼因涉嫌經濟犯罪被司法部門立案偵察。頻率之高、涉案之重爲以往所罕見。而涉案背後所顯示的制度缺失、監督缺位及違規成本太低,使得公司治理又一次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1公司治理的基本問題

公司治理(co印orate governance)或公司治理結構是公司內外部的一種契約或制度安排。按照OECD在《公司治理結構原則》中的定義:“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種據以對工商業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體系。公司治理結構明確規定了公司的各個參與者的責任和權利分佈,諸如董事會、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並且清楚地說明了決策公司事務所應遵循的規則和程序。同時,它還提供了一種結構,使之用以設定公司目標,也提供了達到這些目標和監控運營的手段”。也就是說,透過公司治理結構的'安排,把因兩權分離產生的目標差異所造成的效率損失(交易或代理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

公司治理包括外部治理和內部治理。外部治理是透過競爭的市場實現的,如產品、勞動力和資本的競爭市場,這種治理也稱爲公司的間接控制;內部治理是所有者對企業經營者進行監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又稱直接控制。

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基本框架包括:一是有一個產權主體。這個產權主體必須有行爲能力,行爲合理,這樣其與經營者之間的委託受託責任關係纔會清晰、合理,這是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基礎。

二是有一個內部組織治理結構。組織治理結構是指在公司內部形成相互制約、協調一致的組織架構。它是公司治理髮揮作用的組織保證。

三是形成公司內部的決策治理結構,儘可能減少以至消除失誤的決策。這是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關鍵所在。

四是形成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由於委託受託關係存在於公司的各個層面,因此內部控制制度不僅應存在於公司的最高管理層,也應存在於公司內部因行政分權(或管理分層)而形成的各個層次上,其目的是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有效,保證正確的決策得以全面、有效地貫徹實施。

2治理中的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和諮詢活動,其目的在於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經營。它透過系統化、規範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內部審計作爲一種再監督,是內部控制的一環。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表現在:

[1][2]下一頁

試論公司治理中的內部審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