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學科領域中科研與教學的有機結合

學問君 人氣:2.14W

[摘要]針對高校工商管理學科專業的特點,分析了教學和科研的關係,探討了在工商管理學科領域中把科研思維方法向教學環節進行延伸和結合的一些做法,指出了當前國內高校工商管理學科領域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科學思維方法在解決這些問題時的作用和意義。

工商管理學科領域中科研與教學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工商管理學科;科學研究;教學實踐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越來越多的高校都設定了工商管理本科專業或方向,爲國家和地方輸送了大量的現代化經營管理人才。可以說,工商管理學科(專業)是反映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視窗,它具有交叉性複雜、應用性與結合性強、發展更新快、同行競爭激烈等特點。一所高校的工商管理學科要想在若干個專業方向上辦出自己的優勢和特色,要想在該學科領域的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亮點,要想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沒有一批掌握該學科研究方法和高水平的教師羣體是不可能的,沒有把這種科研方法和精神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實踐同樣也是不可能的。科研和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決定高校工商管理學科專業水平和學生質量的關鍵性因素。

一、工商管理學科領域中科研思維方法和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的途徑

科研和教學是高校教師的本職工作,二者之間可以說是“皮毛”關係,是統一關係,是協調促進、共生共贏的關係。在我國大力倡導創新的今天,高校教師特別是工商管理學科的專業教師,由於學科理論知識更新較快和綜合應用性強,因此,要不斷探索和總結科研和教學的新思路,要時刻關注並實踐二者的結合和相互促進,而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的“二傳手”角色上。將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和思考轉化爲科研中的靈感和素材,透過科研中的探究和試錯來激發教學中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新思維,二者相得益彰,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學效果。

其一,把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透過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傳授給學生。這是教學方法問題,也是教學理念問題。交互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在西方工商管理教育中被證明是一種成功的模式,它強調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要有響應,學生和老師之間要有對話和交流。如果只是教師一個人從頭講到尾,那麼口才再好,也不能持續吸引學生。如果老師和學生之間有對話和互動,教學效果就很不一樣。

學生反映交互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與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都很緊張,思想不敢開小差,不知道老師什麼時候提問,不知道會問什麼問題,不知道會不會問到自己”。

實現教學互動,首先,需要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過去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這當然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如果沒有學生的響應,教師講得再好,也是被動的。只有實現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將被動變爲主動,才能保證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所以,學生有沒有響應,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其次,爲了實現教學互動,需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不同階段能夠啓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在理論分析和講解階段,可以講一段以後問學生,下面的邏輯安排會是什麼?講案例題的時候,老師先對可能涉及到的理論知識進行介紹,接着讓學生團隊進行討論,請團隊代表到講臺上演講,最後評價學生的理論運用情況。教學方法要遵循科研思維的規律。

同時,在交流和討論中教師要善於引導,不要學生一下子答不出來就把答案說出來。比如,在講“管理”的概念時,可以讓學生演繹生活中一些“管理”的現象,讓他們逐步歸納出一些共性(內涵),最後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總結出“管理”概念的若干個關鍵詞。

所以說,教師的作用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

其二,在課程內容創新和學生求知激勵方面,科研思維方法和科研成果的作用巨大。長期並穩定地從事工商管理學科研究,可以極大地開闊學術視野。

科研成果不僅可以指導並應用於企業實踐,而且還可以更新課程內容,開發新的教學實驗。科研成果與教學經驗相結合,可以對課程的某些經典內容進行創新,使之富有新意。

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可以提高學術的敏銳性。將現代科學技術以及企業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從本學科的角度加以分析,可以得到一些有意義的結果。

將這些結果引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習的知識並不只是一些枯燥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現實,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某些災難性事件的分析,還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很大的震撼。比如,伊拉克戰爭中美國軍隊後勤供給涉及到的先進物流技術,巨人集團轟然倒塌背後的非理性戰略擴張問題,等等。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擴大了教師思考的空間,教師把這些問題的想法再反饋給學生,可能會激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探究。

其三,教學團隊的經驗積累和創新思維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學與科研的結合以及教學經驗的積累都需要發揮團隊的力量。一個優秀的教學傳統,包括學科背景、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往往需要幾代人經過幾十年的辛勤耕耘才能形成和完善。一個優秀的科研傳統,必須包含有創新的元素。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既提倡繼承,又提倡個人的積累與創新;既要努力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又要養成創新合作的科研風格。團結協作,互相啓發,是教學和科研持續創新的有效機制。

所有的老師都按一個模板來講課是失敗的,所有的老師只按單一的科研思維方式來研究問題也是失敗的。可以繼承,但是自己要有積累,同時在積累的基礎上要有創新,然後要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對於工商管理學科的一些主幹課程,如市場營銷、管理學、戰略管理等,很多高校都積累了一些非常優秀的教學科研傳統,後來者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去創新,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效果。

其四,把科研方法中的個案研究設計與教學中的實驗研究設計結合起來,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學效果。在個案研究中,根據研究假設,透過操縱自變量,控制無關變量和對因變量的觀測,來推斷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我們在管理學研究中經常使用一種叫做變異一個案的研究設計,使用這種方法時,教師需要安排二個(或兩組)既相似又有所不同的個案。比如,在講述和探討學生學習績效的影響因素時,有的學生提出課前預習究竟對學習效果有沒有影響,或者這種影響究竟有多大。爲此,我們就有選擇地把那些有預習習慣的學生和那些沒有預習習慣的'學生分爲兩組,以某一獨立章節的學習時問作爲研究時段,透過若干次的考試測試和技能測試來比較兩組的學習績效,結果發現,有課前預習習慣的小組,其學習績效並沒有比那些沒有課前預習習慣的同學好很多。這就又引導學生思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的學生認爲課前預習後沒有了新鮮感和興趣,有的學生認爲課前預習後在頭腦中形成了定格和框架,還有的學生認爲課前預習的方法不一定正確,等等。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教師這時候又要引導學生再次做一個變異一個案的研究設計,一步一步地去尋找原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科學嚴謹的思維方法,同時也掌握了知識。

二、工商管理學科領域中科學思維方法的作用和意義

(一)科學思維方法有助於工商管理學科與專業的恰當定位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社會需求和供給在量上很容易達到平衡,但在質上,在結構層面和特色層面就難以達到平衡,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如何在這種不平衡或者結構性缺口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在當前是一項尤爲必要和急迫的任務。問題的突破口在哪裏?筆者認爲,就在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學科規劃和專業建設上。可以說,高校要想在該學科領域辦出規模、辦出影響力、辦出效益、辦出特色,就必須真正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做足工夫。工商管理學院(系)作爲很多高校的一個二級院系,類似於一個集團公司的戰略事業單元(SBU),理應有自己的戰略利基。具體地講,就是要搞清楚本校的管理學科和管理類專業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什麼(目標定位),工商管理學院(系)究竟(或力爭)處於什麼層次(層次定位),工商管理學院(系)在同類型、同層次競爭對手中,在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產學研結合等方面有哪些優勢和特色(特色定位),工商管理學院(系)的服務範圍和服務對象的主體是誰(對象定位)。

(二)科學的思維方法有助於夯實科研和教學、學科與專業建設的基礎國內非重點高校的工商管理學院(系)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三方面的“需要”,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有科學的思維和正確的視角。

1.需要互補性資產資源。從這一點上看,筆者認爲,大多數高校的工商管理學院(系)下一步要大力促進產、學、研的結合,這種結合越緊密,互補性和共享性就越明顯,就越能相互促進。管理學科本身實踐性很強,不走向市場的單純研究是沒有出路的。

國內出色的工商管理學院(系),它的橫向經費一般都很多。這種互補性和良性循環的資源,正是高校夯實科研和教學、學科與專業建設的基礎。

2.需要不可替代性資源。如果一個學院的一切資源都是可替代的,顯然它的競爭力在不遠的將來就會喪失殆盡。就目前而言,國內非重點高校的工商管理學院(系)要紮實做好學科細分,找出有特色、有基礎的若干個方向領域,做深、做透、做實。同時,狠抓教師個人的科研特色,將教師的科研興趣引導至學院的學科規劃上來。在梯隊建設方面,新引進的教師一定要注意其學科研究背景和教育背景,防止出現不匹配的現象。

3.需要正確認識和客觀評價自己的辦學實力。

一項能力是否是核心能力要拿到外部去比較,而不能認爲自己能力最強的就是核心能力。也就是說,只有超越競爭對手的能力才能構成核心能力。具體來講,就是要搞清楚本校工商管理學院(系)的優越性在哪裏。要看把哪些學校或學院作爲自己的假想敵,只有設立了競爭對手,纔可以運用分解法和合成法去細緻地進行分析比較。目前,很多高校工商管理學院(系)自認爲的優勢,也可能恰恰就是自身的弱勢。

(三)科學的思維方法有助於處理好個體創新和團隊創新的關係學科梯隊是高校中教師隊伍的一種存在形式,是一支既從事教學又從事研究工作的隊伍。它由一名或者幾名學科帶頭人帶領,由骨幹成員和一般成員組成,大家合作或分工協作,在同一個學術領域內進行研究工作,同時還要擔負一定的教學任務。科學思維和組織強調團隊精神,即便是優秀的教師足夠多,如果不能很好地組織起來,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目前,國內一些高校的工商管理學院(系)已擁有一批教授、博士隊伍,並且有的在科研教學方面已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和突破。但是,這些教授們的個體力量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整合,沒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梯隊,也沒有處理好個體創新和團隊創新的關係。個體強勢體現在教學上就是隻能給學生帶來某一方面較爲深入的知識,但不利於學生系統知識的接受和合理知識體系的打造,即存在知識“短板”;個體強勢體現在科研上就是知識和成果的產出率和轉化率都較低,創新的機會也大大降低。

【參考文獻】

[1]李懷祖.管理研究方法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2]張忠仁.影響創造力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J].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5,(8).

[3]鄭金洲.創新能力培養中的若干問題[J].中國教育學刊,2000,(1).

[4]喬建中.吸引教育: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J].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