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中印貿易發展的機遇與障礙

學問君 人氣:2.41W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中印兩國貿易關係正發生着前所未有的變化,也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與障礙,在這樣的格局下兩國需要共同努力,以成熟、理性、務實的態度把握機遇,排除障礙,建立互信,加強往來。

論中印貿易發展的機遇與障礙

關鍵詞:雙邊貿易;互補性;非對稱性障礙

1 中印貿易往來的發展現狀

在近幾年,中印雙邊貿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每年的貿易額均保持了兩位數字的增長。2003年,中印貿易額達到75.95億美元,同比增長53.56%。2004年達到136.04億美元,較上年增79%,比預計提前兩年突破百億元大關,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2005年雙邊貿易增加到1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2%。而2006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248.61億美元,比2005年4月溫總理訪印時提出的到2008年達到200億美元的目標提前兩年實現。2007年到現在已接近280億美元,而十年前兩國貿易額僅爲10億美元,10年內貿易規模增長了270%。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相比之下印度對中國的出口額2006年僅爲20億美元,而且出口的產品多爲“挖掘-出口”的初級產品。這樣的極度不平衡對兩國而言都不是好的資訊。

其次,中印雙邊貿易總額與各自對外貿易規模很不相稱。以2005年爲例,雙邊貿易額雖然增加到了187億美元,但中國對印度貿易額僅佔對外貿易總額的0.8%,印度對華貿易額也僅佔印度對外貿易總額的5%。這與他們作爲亞洲兩個最大的國家地位格格不入。由此可見中印兩國貿易發展還遠遠不夠。

2 中印貿易發展的障礙?

(1)溝通的非對稱性障礙。

由於中印兩國沒有自由貿易協議等促進貿易發展的工具,兩國企業之間的資訊交流無法對稱。

(2) 印度的高貿易保護政策和對華商品濫用貿易保護措施帶來的障礙。

印度的貿易保護水平之高在全球開放經濟體中位居前列,除了近30%的製成品平均關稅之外,印度還對進口維持着一系列的額外收費,各種非關稅措施紛繁複雜,貿易爭端的立法不規範,解決程序也缺乏透明性。在全球的貿易伙伴中,印度是使用貿易保護措施最頻繁的國家,也是對華髮起反傾銷最多的國家。從1995年至2005年,印度共發起反傾銷立案 425 起,佔 WTO成員國全部反傾銷立案的15%,位列全球第1位。其中,對華反傾銷立案86起,佔印度全部反傾銷立案的20%,佔中國遭受反傾銷立案的18%。2005年5月,印度對原產於我國的綢緞反傾銷案,涉案金額1.8億美元,爲印度歷年來對中國反傾銷調查金額之最,也是紡織品一體化以後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紡織品發起的涉案金額最大的反傾銷案。2006年截至7月份,印度對我國反傾銷立案調查就有7起,總計涉案金額達2.5億美元,立案較去年大幅增加,涉案金額比前三年總和還要高出一倍。由此可見印度對華商品濫用貿易保護措施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以此趨勢下去反傾銷案將成爲中印兩國貿易的一項重要障礙。

(3)印度以趕超中國爲目標的.大國意識帶來的障礙。

印度是一個具有強烈大國意識的國家,成爲區域性和世界性大國的雄心決定了中國始終是印度心中的競爭對手。與此同時,中國在經濟發展和貿易方面取得了非常卓著的成就,對外貿易已連續多年保持順差,這引起了很多其他國家的關注和不滿。印度尚缺乏一個大國所應具有的自信和風範,在具體的發展戰略與措施中對中國持謹慎態度。圍繞趕超中國和成爲世界大國的戰略目標,印度一面繼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學習和借鑑中國引進外資、促進出口的經驗,另一方面,印度又過度保護本國企業和市場,在增進進口方面鮮有作爲,在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中對中國商品和中國企業戒心重重。

(4)中國企業應注意的問題。

在中印貿易當中,中方企業自身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出口企業的惡性競爭。目前我們出口的商品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商品爲主,如紡織、服裝、機電產品等,因爲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很多,內部競爭激烈,加上企業自律性較差,所以在國際市場相互壓價出口現象比較多,競相低價爭取訂單,也造成了部分事實上的傾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