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護理學基礎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42W

2011年11月16日,我有幸作爲柳州市衛生學校的教師代表之一參加柳州市第十三屆中學青年教師彙報課的比賽,在柳州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衛校2010級護理4班上了一堂公開課,內容是《護理學基礎》(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第2版)的第十二章第二小結《脈搏的評估及護理》。規定課程總時長爲四十分鐘。課前我校護理教研組詳細討論並制定了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包括:1.知識與技能目標:①掌握脈搏正常值,解釋間歇脈、絀脈等基礎知識。② 掌握脈搏測量的正確技術。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實踐學習,掌握病人脈搏測量的技術(包括脈搏短絀)。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①透過測量脈搏的學習,培養認真細緻的工作態度。②透過扮演病人角色,學會換位思考,體驗護理工作的意義。整個教學步驟包括:1.匯入新課;2.展示課題;3.展示學習目標;4.教學內容:①正常脈搏及其生理變化;②異常脈搏的評估及護理;③測量脈搏的方法;5.達標測評——脈搏短絀的測量;6.課堂小結;7.思考預習在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內,我與自己並不瞭解和熟悉的學生們共同完成了“脈搏的評估及護理”這節課的內容,教學步驟按課前制定的計劃進行,基本能完成課前制定的教學目標。但因與學生的配合默契程度以及對課堂的掌控程度不佳,超時2分鐘,最終在匆忙中結束了此堂課的內容。回顧此次彙報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不足:

護理學基礎教學反思

1教學環節設計欠靈活

“脈搏的評估及護理”這一節課程的內容多且雜,內容相對抽象,知識點瑣碎,在教學大綱中,均爲掌握內容。這節課所教授的對象是柳州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衛校二年級護理專業的學生,透過一年多時間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對護理專業有了基本的認知,普遍對專業課還是感興趣的,喜歡動手實踐,但理解力較欠缺,在學習的主動性上存在差距。因此,我們這節課將學生安排在示教室上課,要求護士着裝,透過模擬醫院工作氛圍,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產生“上課就是上班”的切身體會,提高學生作爲護士的職業使命感。護理學基礎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傳統的教育偏重技術性,對人的服務較刻板、缺乏深度,這一點與先進的國家相比有差距。國外的護生早接觸臨牀,課堂教學與臨牀實踐相互交叉進行,實踐機會多,注重能力的培養,有實施全人護理的良好氛圍[1]。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我按照課本順序,先講解理論,再進行實踐練習。即理論上講完正常的脈搏及生理性變化後,繼續進行異常脈搏的評估及護理的'理論教學,最後進行正常的脈搏測量技術和異常脈搏的測量技術的實踐教學。這樣的教學過程,趨於傳統,安排上無可厚非,但對學生而言,並不能較好地學習脈搏測量技術。我在課後反思到,如果能在講授完正常的脈搏及生理性變化的理論課程後,立即進行正常的脈搏測量技術的實踐教學,以及在異常脈搏的評估及護理的理論教學後進行異常脈搏的測量技術的實踐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將相對提高,課堂的效率也將大大提高。

2因循守舊,缺乏創新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專業課教師一般都有個通病,即擔心學生學習基礎差,無法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常常實施“滿堂灌。”大部分時間是老師在講,學生在聽,學生的學習缺乏自主性。根據近年來提出的“把課堂還給學生”的觀點,我在此堂課上進行了部分改進,但根據此堂課的效果來看,改進的力度還不夠大。例如,課後專家提出,在講授正常脈搏的範圍情況時,其實可以讓學生現場測量,自己得出範圍值,學生透過自己測量得出的結論,記憶深刻,比教師單純講授的效果要好很多。並且也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思想。課後的反思過程中,我覺得自己的思想過於陳舊,沒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將有待改進。例如這堂課,當書上提到活動可以影響脈搏的數值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現場進行一些活動,例如原地跑或下蹲、起立,學生測量運動前後兩次脈搏,並將這兩個數值進行比較,自然就能得出活動與脈率的關係,同時也可爲後面的實踐內容打下基礎,埋下伏筆。因此,整體說來,是我的思想依然守舊,不能擺脫禁錮,因此無法進行較好的創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注意改進。

3缺乏控制課堂的經驗

作爲一個教齡只有兩年的教師,我覺得自己在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和對課堂的控制能力上較爲欠缺。在這次課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方面需要學生進行參與和互動。但首先我與學生初次見面,並不熟悉,其次現場觀摩的專家與教師衆多,導致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程度受到了影響。因此一個問題請同學單獨回答往往要等上 1~2min,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面的課程,也導致了最終的超時。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積極鍛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駕馭課堂,能做到像很多老教師一樣,無論學生是否熟悉,都能很好地控制課堂的教學時間。

4雖有“畫龍”,卻無“點睛”

在這堂課程的設計之初我就想到,將“達標測評——脈搏短絀的測量”作爲此次課程的點睛之筆,一方面讓學生真實地模擬臨牀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檢測此次課的課堂效果。然而,因爲之前缺乏控制課堂的經驗,加上與學生的配合默契程度欠佳,導致最後這個點睛之筆無法按預先設計好的全部完成,只能學生測量完脈搏後立即草草收場。正如專家課後點評所言,“點睛之筆”卻不能夠大放光彩,實在是一種遺憾。在課後我想到,一堂課的亮點,應該給予充分的時間去展現,去發揮,如果安排在最後勢必會受到時間限制,在對課堂駕馭能力欠缺的情況下,應該做適當地調整,以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完整性,也不要讓“畫龍無睛”的情況再次發生。教師自身的經驗和反思是教師教學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最重要的來源。只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處於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 去粗存精、去僞存真,這樣的經驗才能成爲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槓桿。只有教師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只有教師意識到自己教學經驗及其侷限性並經過反思使之得到調整和重組,才能形成符合課程先進教學觀念和個人化的教學哲學[2]。透過反思、透過研究,我才能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爲,提高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使自己真正成爲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動性和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