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產業演進階段識別方法研究述評

學問君 人氣:2.94W
    摘要:在研究產業演進的過程中。圍繞着產業演進階段識別這一主題,國內外學者主要從產業組織視角和產業規模視角進行了探索研究,各種產業演進階段識別方法被構造或引入。但現有研究大多從單一維度識別產業階段,以致難以從其他側面進行階段確認,而大多數方法的階段判定又並不十分明確,這樣顯然會產生較大僞識別風險。因此,對產業演進階段識別方法的進一步研究,有必要結合多個維度對現有方法進行修正和改進。
  關鍵詞:產業演進;階段;識別方法;產業組織;產業規模
  
  產業作爲一種有機演化系統,在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結構調整的交互作用中不斷演進。隨時間推移,產業由生成到壯大、成熟。最後衰退,同時,伴隨而來的是產業在區域空間的擴散、轉移和進退。一般認爲,產業演進指的就是這一系列的演變。
  然而,產業演進階段之間的臨界並非顯而易見。因此,研究能夠有效反映產業演進本質的方法以準確識別產業演進階段也就成爲許多研究的需要。爲此,大量研究進行了積極探索。單一產業在演進過程中經歷着三個方面的變化:在產業規模方面,市場需求、產出、投資規模以及存量資產增長先緩慢後快速再緩慢;在產業技術方面,技術逐漸成熟,質量不斷提高,產品先逐漸多樣化、差別化而後再度無差異化;在產業組織方面,進入壁壘由低到高,廠商數目先增加後減少再趨於穩定,市場結構先分散後集中,產業利潤先提高後降低。而這些變化照然又都與產業演進存在內在邏輯關係,因而能夠從產業規模、產業組織等側面反映產業演進過程,進而也爲各個視角的'產業演進階段識別方法的探索提供了重要依據。事實上,現有研究也主要是依據上述產業演進的內外在表現識別產業階段類型。但鑑於產業技術變化量化研究難度相對較大,現有研究主要還是從產業組織和產業規模視角分析。
  
  1 產業組織視角
  
  外國研究者依據產業演進的內在表現特徵識別產業階段類型,研究具有階段性和共同規律性的產業內企業行爲的改變過程。
  (1)廠商“淨進入率”法
  廠商“淨進入率”法是其中最早探索、也最爲常用的產業組織視角的產業演進階段識別方法。這一方法根據產業中廠商主體進入情況進行階段識別,主要結合廠商“淨進入率”、廠商絕對數量與前一時期對比情況來識別產業演進階段。其階段拐點判定主要依據是:當廠商數量增長率開始出現低於前一期的3%(或5%)時,該產業進入成熟階段;當廠商數量出現下降至前一期數量的97%(或100%)水平時,該產業成熟階段結束。由於短期存在較大波動性,爲避免僞識別,廠商“淨進入率”法通常採用多年移動平均法。
  Gort,Klepper(1982)首次採用產業內廠商數目的變化對產業演進進行了階段定位,並引發了大量關於產業生命週期的研究。他們考察了46個產業每年的廠商“淨進入率”,並據此將產業生命週期劃分爲引入、大量進入、穩定、淘汰(大量退出)和成熟等五個階段。Klepper,Graddy(1990)在此基礎上,對該方法進行了修正。他們鑑於短期內廠商數量存在的波動性,採用了5年和10年移動平均法。此外,他們以廠商數量增長率出現下降作爲產業開始進入成熟階段的標誌,並以廠商絕對數量出現下降作爲產業成熟階段結束的標誌,將產業生命週期重新劃分爲成長、淘汰和穩定三個階段。Anita han,Brian erman(2001)也對該方法進行了調整。鑑於其樣本考察期較短,他們以廠商數量增長率開始出現下降至低於前一期增長率的3%~5%水平作爲進入成熟期的標誌,而不是僅僅要求增長率的絕對下降;以廠商數量出現下降至低於前一期數量的97%水平作爲成熟期結束的標誌,而不是100%;他們採用了3年和5年移動平均法,並分析了階段識別的敏感性。
  上述這種依據產業內廠商主體進人退出情況的識別方法,顯然能夠反映產業演進的本質和過程,也爲研究各階段廠商主要行爲提供重要依據:在產業演進的前兩個階段主要研究廠商進入問題以及伴隨而來的技術創新、組織演化等方面規律,而在成熟期則主要研究廠商退出機理問題。但該方法在不同研究中所採用的階段拐點依據的具體標準並不完全一致。而且在短期廠商數量存在較大波動性,往往採用多年移動平均法,而階段識別對時間跨度的選擇具有敏感性,這些都使階段的定位不明確。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產業演進階段識別方法研究述評